□山東省淄博市淄川中學 王明勝 高生永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不斷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山東省普通中小學教師工作評價指導意見》更明確指出,應該對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育人團隊以及教研組、備課組等教學團隊進行評價,培育教師合作文化,實現教師整體發展。
一所好學校必須有一支好的教師隊伍。為使教師專業發展實現有序性、可持續性,改變教師對專業學習的排斥與倦怠,我們開始著手“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在學校內部不斷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網絡,初步構建起以教研組為依托、以備課組為單位、以骨干教師為引領、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的全面鋪開、互動雙贏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
專業成長是培養優秀教師的有效途徑。教師學習共同體優化了教師成長發展平臺,積極引導教師克服職業倦怠,致力于自身專業發展和素養提升,對于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非常有效的。
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以學科教研為基礎,始終圍繞學科教研這條主線打造學科團隊。有些則打破了年級甚至學科的界限,如“心語”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創客團隊等成員來自不同學科、不同級部,因共同的教研課題與自身發展需要組合在一起,他們在全校甚至全區、全市范圍內分享教育教學智慧,實現了學科融合,提高了團隊和教師的個人教研水平。
一般認為,團隊(Team)是由基層和管理層人員組成的一個共同體,它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目標。在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我們立足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學校層面上著力構建名師團隊,創建名師工作室和名師宣講團。在備課組、教研組層面上構建學科研究團隊,實現同學科教師的穩步、協調、共同發展。在級部層面上建立班教育組團隊,形成班教育組整體育人合力,全面提高教學成績。
新時代教師承擔著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艱巨重任,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道德建設缺一不可。為此,學校要把培養一流的教師放到突出位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為重點,努力引導和培養全體教師鑄就高尚的道德情操,練就扎實的知識功底,終身學習,合作共贏,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教師,實現德學并舉,德智共贏。
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全體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為此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的輻射、引領和帶動作用,從學科組到整所學校,在濃厚的學習氛圍帶動下,實現全體教師的抱團成長,共生共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實現校際推廣,推進區域內教師的專業發展,真正實現“開放”與“共享”、“共融”與“共長”。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以教師的教學需求為起點,以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效益提升為目標,通過自評以及同伴、學生、家長的他評,確定教師專業發展目標達成度以及在學習共同體中發揮作用,激發共同體中的每一位教師主動投身教研,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巨大熱情。共同體的構建遵循了教師專業發展的自然規律,讓“教、學、評、研”一體化應然呈現。
學習共同體充分調動了全員積極性,形成了一種彌漫于群體與組織中的學習氣氛,實現了全體成員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學科教研組到學習共同體,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是由行政指令性到自我發展的價值取向性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消極應對到主動自覺的轉變。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推動了學校管理創新、評價創新。學習共同體內部評價機制給成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使教師自覺不斷地學習,以適應自身工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學校評價方案,與各級教研團隊評優機制有效結合,進一步增強了學科團隊凝聚力,實現了管理與評價的雙贏。
學習共同體的有效構建,最大限度地激發了教師學習主動性,進一步筑牢了教師終身教育和主體教育理念,也為學校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