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哲俊教授《東亞比較文學導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韋卓
東亞文學以其得天獨厚的特點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東亞文學是文化圈上的概念,由漢字、宗教、文化、律令制度等多個要素構成。東亞文學的核心是漢文化,同時也包括其他民族的文學,“是一元的,也是多元的”[1]。因此,東亞文學的研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既要運用比較文學研究的方法,又要結合東亞這一區域的地理、人文等特點;既要考慮其核心中國漢文化的特點,又要關注各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北京師范大學張哲俊教授是東亞文學、文化研究領域中的代表學者,其對中日韓三國語言和文學文化的研究具有獨特見解,研究主題涉及范圍廣泛,其作品《東亞比較文學導論》是較早地對東亞中日韓三國文學體系進行比較的研究成果。
張哲俊教授在上編論述了漢字、儒學、佛教、道教等構成東亞文學重要要素的特點及其與東亞文學的關系。下編從東亞文學內部的比較研究出發,對東亞古典詩歌、古典小說、古典戲曲、東亞文學中的翻案現象、中國文學中的異國形象等問題進行考察。張哲俊教授從比較文學的學術立場、微觀與宏觀結合的角度對東亞文學進行考察。《東亞比較文學導論》每一章節看似獨立,實則緊密相關。
本文將以《東亞比較文學導論》一書的第一章——《漢字與東亞文學》為例,對張哲俊教授的行文思路、邏輯等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漢字具有悠久歷史,并隨著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對日本、韓國等國家文字的形成、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文字不僅是簡單的記錄工具,且具有促進人類思想、文化等交流作用。漢字在東亞文學的形成、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對大量相關史料進行分析,分別論述了漢字在韓國和在日本的傳播歷史。
漢字東傳最早的國家是韓國,中韓兩國的貿易往來促進了漢字的傳播。戰國時期“明刀錢”上刻有“左”“右”“行”等漢字,金屬器具背面也刻有漢字,“明刀錢”和金屬器具傳入韓國促進了漢字的傳播。公元前2世紀,燕國衛滿到朝鮮北部建立衛氏朝鮮也促進了漢字的傳播。雖然當時漢字、漢文傳播的情形沒有文獻進行考證,但張哲俊教授通過《三國志·魏書》等史料記載,從外交、政治制度等方面論證了其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
在朝鮮半島三國時代,高句麗最早開始使用漢字,“這是由高句麗位于朝鮮半島北端的地理位置決定的”[2]。太學扃堂的設立和佛教的傳入這兩個重大事件促進了漢字在高句麗的傳播。張哲俊教授通過《舊唐書·東夷傳·高句麗》中的記載,對小獸林王在372年建立太學、利用漢字傳授儒家經典等情形進行敘述;此外,對佛法經典的傳入也進行了分析。
作者還對壬申誓記石上刻有的漢字,鄉歌中使用的漢字,新羅統一后采取的措施——更改國名、國號、地名、官名,新羅語中固有名詞向漢字詞匯的變化等事件按照時間順序,簡略概括了漢字在韓國系統傳播的過程。作者論證過程詳略得當,邏輯清晰。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百濟王仁將《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帶入日本,從而開始了有漢字的歷史”[3]。然而,張哲俊教授認為這是漢字系統傳入的標志。張哲俊教授認為同韓國一樣,漢字在日本也大致經歷了零星傳入和系統傳入的過程。
王充的《論衡》是較早記錄中日交流的作品。然而,王充的記錄是否可靠,尚未有定論。張哲俊教授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證,若其記錄可靠則說明周成王時漢字已經傳入日本。然而,其記載并不一定可靠,因為當時的航海技術并沒有達到很先進的水平。
張哲俊教授通過以上考證,證明漢字在很早時期就已零星傳入日本。王仁將《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帶入日本,則是漢字系統傳入的標志。日本較早成書的《古事記》《日本書紀》都是用漢字書寫完成的??梢哉f這是漢字在日本較為普遍使用的標志。
隨后作者對漢字與東亞文學的誕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文學是以文字為工具、塑造藝術形象的作品?!盵4]文字在從口傳文學向書面文學演變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張哲俊教授在《東亞比較文學導論》中論述了漢字在東亞文學誕生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先行研究中的一些錯誤認識,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作者以韓國最早的文學作品之一——《箜篌引》為例進行分析。不過,《箜篌引》最初記載于中國晉崔豹的《古今注》中,而非韓國文獻。其國別問題尚未有定論。
一種觀點認為是中國作品,因為這首詩中的地名、人名等都是中國式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是韓國的翻譯作品,在翻譯過程中將地名和人名中國化,而張哲俊教授認為《箜篌引》的國別問題頗有爭議,還值得研究。《箜篌引》是民謠口傳作品,沒有具體的作者。較早的另一部韓國詩歌作品《龜旨歌》也是以漢字記錄的民謠,是翻譯作品。
這兩部作品說明了兩個重要問題?!耙皇琼n國文學始于漢文學。……如沒有漢文,便不會產生最初的詩歌作品。在這個意義上,漢文是韓國文學產生的直接前提和結果。二是翻譯為漢文詩歌的意義?!g文學是韓國文學史上的最早作品,這意味著韓國文學的產生是文化交流的結果。此后韓國文學出現了大量的翻譯作品,成為東亞文學史上的重要現象?!盵5]
漢字在翻譯文學形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其實,不僅韓國的文學是從翻譯文學開始的,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文學大多也是從翻譯文學起步的。
除了翻譯文學,日本和韓國還有以漢字來標記母語文學的作品。日本和韓國母語文字出現前,漢字已經傳入并且逐漸普及,因此,漢字在母語文字出現之前起到了記錄母語文學的作用。然而,當時日本和韓國漢字的教育并沒有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用漢字記錄母語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與困難。
在日本和韓國,用漢字記錄母語文學的方法幾乎相同,張哲俊教授以日本較早成書的《古事記》中的歌謠以及韓國較早的鄉歌《薯童謠》為例,對日本人和韓國人用漢字記錄母語文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從作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漢字在標記日本、韓國等母語文學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這種標記方法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問題:漢字大部分都是起到標音的作用,因此很難通過漢字推測歌謠本身的含義。
由于日本和韓國的記錄方法相似,張哲俊教授又提出了問題:日本和韓國的記錄方法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對此,張哲俊教授以百濟王仁到日本后創作的和歌為例進行敘述,得出兩者可能存在一定關系的結論。
如前所述,張哲俊教授對自己的觀點——《箜篌引》等是韓國較早的口傳民謠而非創作作品進行了論述。韓國最早的個人創作作品是琉璃王的《黃鳥歌》。張哲俊教授對《黃鳥歌》與《詩經》的密切關系進行了分析:二者都是四言詩,且體裁、語句的運用都極其相似;《黃鳥歌》與《詩經·小雅·黃鳥》都是以失戀內容為體裁,《黃鳥歌》的第一句“翩翩黃鳥,雌雄相依”與《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中的“翩翩者鵻,載飛載下……翩翩者鵻,載飛載止”的句法十分相似。由此得出結論:琉璃王創作的《黃鳥歌》受到最早傳入韓國的經典作品之一——《詩經》的影響,二者有密切的關系。
如前所述,百濟王仁對于促進漢字在日本的傳播作出了很大貢獻,張哲俊教授認為是王仁將漢字系統地傳入了日本。后人在日本大阪王仁的遺址處發現了一首和歌。這首和歌以漢文標記日文,據推測可能是日本文學史上最早記錄為文的作品。如果此作品作者是王仁的話,那么可以認為王仁創作了日本最早的和歌。然而,這首和歌是否出自王仁之手,還需要考證。張哲俊教授認為,王仁創作和歌只能算是一種假說。
張哲俊教授通過從翻譯文學、母語文學標記、創作文學這三個方面論述了漢字與東亞文學誕生之間的關系,從多個角度論述了較早時期東亞文學的形態以及漢字在其中的作用。
張哲俊教授的著作《東亞比較文學導論》是東亞文學、文化相關領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本文以第一章——《漢字與東亞文學》為例,對作者的行文思路、邏輯等進行了分析、梳理、解讀。
“東亞文化圈包括漢字、儒學、律令和中國化的佛教等思想文化要素?!盵6]漢字作為東亞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東亞文化圈形成的先決條件。漢字對東亞文學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是東亞文學形成、發展的先決條件。張哲俊教授以漢字在韓國、日本的傳播為切入點,結合大量考古文獻資料進行論述,并且對相關先行研究進行整理,條理清晰地論述了漢字在韓國、日本零散傳入以及系統傳入的歷史、漢字與東亞文學的關系等問題。作者引用大量文獻,涉及漢語、日語、韓語等,可見作者語言功底之深厚。
《東亞比較文學導論》的《漢字與東亞文學》一章對于東亞文學、東亞文化的研究具有指導、借鑒意義,其研究方法對于東亞文學、文化領域的學者來說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