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盈(梧州學院)
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對于珠寶首飾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美術鑒賞課程不僅僅在于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還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創造力,從而創作出有深度和內涵的設計作品。但是,從目前來看,高校在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教學理念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分析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必要性,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專業培養目標要求。本專業應培養能勝任珠寶首飾產品設計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包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業務素質和身心素質,有能力服務社會;具有產品設計方面所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通過珠寶首飾產品設計方法和設計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產品設計的能力,擁有設計創作思維的能力,從而具備本專業創新設計的基本素質;可持續發展能力強,有能力繼續學習以適應不斷發展的需要。誠然,珠寶首飾設計需要掌握極強的專業技能和基本方法,但是培養美術鑒賞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個人的人文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設計創作思維的能力,從而避免使設計作品僅僅流于空洞的形式,而沒有歷史文化的靈魂和內涵。縱觀古今中外經典的藝術作品,其特色之處大都不在于技巧的炫耀,而在于其內在的民族特質和情感觀念。美術鑒賞能力其實是一種儲備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為以后的設計作品不斷注入靈魂與內涵。
(二)美術鑒賞課程任務導向。美術鑒賞課程一方面欣賞評析中西方經典美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設計;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和認識作品背后所蘊含著的歷史、文化、地理、風俗等知識,從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開闊藝術視野,擴大知識領域,還能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提升自己美術作品、藝術設計等方面的深度和內涵。從美術鑒賞課程任務目標可以看出,培養美術鑒賞能力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正確的審美理想,激發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藝術與技術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一)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觀念尚未真正形成氣候。美術鑒賞已經成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珠寶首飾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更加注重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來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專業定位過分強調技能技術的“硬件”,而忽視了美術鑒賞能力“軟件”的提升,這種重技巧輕內涵的觀念導致學生學完了技巧,但依然不會設計,也就是學生在設計之初缺乏靈感來源,或者是藝術作品缺乏靈魂和底蘊。縱觀近幾年的學生設計作品,這個問題已成為普遍嚴重問題。
(二)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質量不高。雖然開設了美術鑒賞課程,但教學方法比較傳統,比如說教師還存在以自我為中心、滿堂灌的現象,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點全部扎堆講完,中間缺少與學生必要的互動交流,忽視了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由于學習內容繁多,沒有重點,學生聽課走神,精神怠惓,學習興趣不高,導致美術鑒賞課程的整體教學實效性不高。其次,在課程考核方面,教師重在關注學生結課作業的成績,而輕視學生在課上發言、課下作業的表現,從而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在課堂上的積極思考和發言,課后作業應付了事,不僅起不到美術鑒賞能力培養的作用,還使學習效果大大降低。
(三)美術鑒賞課程與珠寶首飾設計專業融合度低。如何在美術鑒賞課程教學中貫穿培養學生在珠寶首飾設計上的思維創新能力,許多專業教師對此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雖然美術鑒賞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欣賞評析中外經典美術作品,但課堂教學緊緊以此圍繞講述,而不結合珠寶首飾設計的相關知識,導致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從而使這門課程淪為雞肋般并沒有什么價值和意義。此外,教師對美術鑒賞課程與珠寶首飾設計專業有機融合的實現途徑深入探索、實踐不夠,經驗不足。
(一)加強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觀念
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項最基本的人文素質。通過美術鑒賞課程的學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擴大了學生的設計視野,對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設計靈感有重要意義。因此培養美術鑒賞能力的觀念應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來加強。首先,從學校層面,專業教研室應從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教育內容、教學過程、實踐活動、專業技能訓練、評價標準等多個方面進行精心設計、系統規劃、統籌安排。最重要的是在課程安排上要將提升“軟實力”的美術鑒賞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并且將之作為長效機制來實施。其次,從教師層面,重在明確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的關系,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在教學設計中樹立以“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為重點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通過美術鑒賞獲取設計靈感和素材。再次,從學生層面也要轉變“重技能輕理論”的觀念,通過美術鑒賞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從而獲得美術知識,達到審美享受。此外,通過美術鑒賞吸取前人的優秀設計成果,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創作出有靈魂、有內涵、有深度的設計作品。
(二)提高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質量
第一,在教學方法上要加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本,采取啟發式教學,通過提問、小組討論、演講、辯論等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可以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學習資料,課上師生互動討論解決問題,課下再深入探究,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上課效率,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課程考核方面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引起學生對平時表現的重視。因為美術鑒賞重在對美術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最后的期末分數所能體現的。
第二,關注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欣賞評析中外經典美術作品,傳統的教學思維往往把重點放在對美術作品的簡單介紹,包括美術作品的名稱、作者、畫面內容以及形式。而這些只是美術鑒賞的第一個層次,僅僅體現了這些美術作品在形式方面好在哪里,而對于具體為什么好卻一帶而過,最終導致美術鑒賞課程變成機械式的作品介紹,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水平。因此,美術鑒賞課應轉變教學思維,更多挖掘作品背后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個人的創作經歷。學生通過去感受、體驗經典藝術作品產生的來龍去脈,逐漸認識到珠寶首飾設計不僅僅需要技術方法,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內涵和靈魂,從而改變學生之前重技藝輕內涵的錯誤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理論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培養和提升美術鑒賞能力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美術鑒賞課重在理論講述,然而空談理論只會使學生感覺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因此美術鑒賞課應盡可能地挖掘教學的社會資源,與當今世界設計風尚結合,與國內設計熱點話題結合,與當地特色相結合。比如中國工藝美術是美術鑒賞課的重要內容,主要講述中華民族歷史上經典工藝美術作品的種類及特色,然而僅僅通過PPT課件觀賞不能使學生立體地直觀地深刻地感受其蘊藏的美,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應安排學生講述自己所熟知的家鄉的工藝美術作品,以演講的方式展示,不僅開拓了學生視野,還加強了學生對工藝美術與珠寶首飾設計相結合的感悟和理解。
(三)通過教學過程實現美術鑒賞課程與珠寶首飾設計專業不斷融合
美術鑒賞課程不應只是根據通識教材的大綱進行教學,而應該結合珠寶首飾設計專業,在講述基本知識的同時,拓展珠寶首飾設計的相關內容。例如,講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時,讓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經典藝術作品有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之后,再展示同時期經典的珠寶首飾作品,讓學生感受當時珠寶首飾作品與藝術風格有哪些互通互融之處。再例如,講建筑、雕塑作品時,不僅僅讓學生了解那些經典的世界名作,還需要找出珠寶首飾設計領域將建筑、雕塑作為設計靈感的作品,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應用能力。將美術鑒賞能力融入珠寶首飾設計,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挖掘大量文字、圖片、視頻等相關資料,通過案例教學,將合適的教學內容寫入到教學大綱中,體現在備課搜集材料、教案撰寫和課后作業內。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改革和科研項目方面加強研究,豐富教學經驗。
美術鑒賞能力融入珠寶首飾設計專業教學不僅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是美術鑒賞課程的任務導向,對于提升學生個人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設計作品的藝術內涵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在教學觀念、教學質量、與專業融合度等方面存在些許問題,筆者通過探究在提出一些可行建議。總之,如何通過美術鑒賞課程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并結合珠寶首飾設計專業,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