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雪 唐銥婍
(攀枝花學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曾經一句“好人,好馬,上三線”,讓無數有志青年把熱血與青春留在了祖國西南大地。這場延續時間長、規模宏大的工業體系建設構筑起中華民族的“戰略大后方”。三線建設于1964年8月拉開帷幕,攀枝花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建設基地,從一個深山里的“不毛之地”逐漸轉變成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型城市。新時代的攀枝花需要“與時俱進”,由“鋼鐵經濟”向“釩鈦經濟”發展,逐步調整產業結構,以謀求轉型和創新發展[1]。
攀枝花地處四川南部、川滇交界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地勢崎嶇,具有很好的隱蔽性。攀枝花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釩鈦資源和磁鐵礦資源極其豐富。
攀枝花是三線建設的一個重點城市,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于1965年成立。經過一期艱苦卓絕的奮斗,攀鋼于1970年出鋼、1974年出鋼材;1986年開始攀鋼二期工程建設,到1997年基本完成,我國鋼鐵事業邁出了重要一步[2]。在攀枝花發展歷程中,攀鋼的發展是它的一個縮影。但截至2017年,攀鋼已連續虧損6年。新時代的攀鋼需要轉型,攀枝花市也需轉型。
鋼鐵經濟不斷發展,工業經濟占主導地位。在過去的50多年中,攀枝花三線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從“不毛之地”一躍成為人均GDP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的城市。
攀枝花依靠自身豐富的礦產資源,工業經濟牢牢地占據國民經濟主導地位。2018年,全市工業化率為58.9%,居全省第一。其次,工業生產體系不斷完善。1965年,攀枝花工業基礎還很薄弱,僅能生產少量原煤、糖和電。經過50多年的發展,攀枝花已擁有冶金、電力機械、化工、汽車制造等31個工業體系。同時,釩鈦產業在此基礎之上不斷發展。2018年攀枝花釩鈦產業總產值超過600億元,釩鈦產品、鈦精礦等產能產量居全國第一,鈦材、鈦管、鈦絲、鈦粉等生產技術也已成熟。攀枝花生產的百米鋼軌,是唯一獲得“國家出口免檢”證書的頂級鋼軌,擁有廣闊的海內外市場。
在三線建設之初,攀枝花以自身豐富的礦產資源創造了中國冶金史上的許多奇跡。攀枝花鋼鐵經濟在50多年間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也帶來了與發展相對應的許多問題。特別是過度開發資源帶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使攀枝花其他優勢產業如水果產業、旅游業等也因此受到影響。眾多鋼鐵廠高溫冶鐵排放出的有毒氣體,給果農收入及農業發展帶來困擾,嚴重影響芒果收成與農民收入[3]。
攀枝花幾十年的發展告訴我們:過度依賴礦產資源發展不行,過度依賴鋼鐵經濟發展也不行,關起門來自己搞建設、搞“封閉建設”更不行。走新的道路、走轉型之路,已是大勢所趨。
2018年攀枝花產業結構比為3.4:62.3:34.3,國家產業結構比為7:39.7:52.7。攀枝花產業結構還有優化升級的空間,應降低第二產業及第一產業比重,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將第三產業從多個方面優化升級。
攀枝花處于川滇交界處,距東南亞、沿海口岸較近,有開展國際貿易的便捷優勢。但由于攀枝花深處內陸地區且地勢崎嶇,為交通運輸帶來了困難。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和物流業的發展,攀枝花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增加物流集聚地,劃分物流中心功能,加強物流功能建設,完善物流服務體系,讓顧客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服務;應打破地域限制,增強國內市內區域間聯系,建設國際國內市內物流中轉樞紐,完善物流管理及配送系統[4];應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網、物流配送機制,增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物流配送上的應用。
攀枝花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生態資源的儲量占到了全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攀枝花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均較低,因此必須改進技術。此外,攀枝花一年四季陽光充沛,是老人們頤養天年的好去處,因此康養產業成為近年來攀枝花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如何吸引外資來到攀枝花?如何讓他人看見這項產業的潛力?打造特色品牌項目是必由之路。
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多種水果都產自攀枝花,比如大家很喜愛的芒果、枇杷、櫻桃等。應將銷售鮮果做成專業的產業鏈,將攀枝花水果運往全國各地銷售。在這個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電商平臺效率高、成本低、范圍廣,國內外均可銷售,在拓展銷售鏈的同時也可逐漸建立起攀枝花自己的水果品牌。攀枝花還有多種土特產,但外地人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是沒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進行宣傳。應培養專門的電商人才,通過網絡宣傳攀枝花特色產品,形成品牌效應,延伸產業鏈[5]。
2018年全市工業化率為58.9%,居全省第一。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推動攀枝花產業轉型[6]。攀枝花應加強鈦產品、拓展鈦產品的生產能力,拓展鈦產品產業鏈。同時,針對高新技術產業起步晚、規模小、產業聚集性較低的實際,引導企業增強創新主體意識,培養創新性領軍人物及創新性人才,強化創新平臺支持力度,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