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濤 孫藝瑄 何 松 蔡 雅 王爍爍
(南京審計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06)
共享民宿由共享經濟模式衍生而來。共享民宿源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民宿行業對共享網絡平臺的有效利用,它對民宿行業的普及與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通過調查與實踐可以看出,共享民宿及義工換宿顯示出十足的發展潛力。
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于2019年7月2號發布的第三份共享住宿的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共享住宿平臺房源350萬個,與上一年度的300萬套校相比,增長量為16.7%,覆蓋了國內約500座城市;共享住宿年度房客數為7945萬人,約占網民比重9.9%,與2017年的200萬人相比略有增長;從交易規模來看,2018年為165億元,而17年為145億元,同比增長12%,仍然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同時,由于國家加大對全域旅游、鄉村旅游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技術誘因對民宿用戶體驗的影響,公眾對共享住宿的接受度和消費意愿持續走高。共享住宿在二三線城市加速崛起,尤其是麗江、秦皇島、桂林等特色旅游城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其于2018年間業量增幅分別達到了650%、600%和300%。在共享住宿創業中,年輕人創業者占比較高,主要平臺上“80后”和“90后”房東數占比約70%。女性房東的數量也逐年升高,占比接近60%,其收入也隨之不斷提高。
隨著人們對旅游質量要求的增長,價格低、有特色、靈活自由、貼近生活等特點的民宿逐漸成為自由行的優先選擇。2018年,中國在線短租用戶規模達1.47億人,2019年到達2.33億人,表明民宿現具有無窮潛力。同時,互聯網技術及數字共享技術的普及也為民宿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小視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多的民宿分享、預定平臺應運而生,“職業房東”數量也呈現出持續上漲態勢。海邊漁村、山中廢樓等被重新改造為海景、山景民宿,成本相較城市較低,熱度持續上升。總而言之,目前民宿產業的發展前景一片利好,但普及程度不高、運營成本高、受眾面窄等問題仍舊是限制民宿行業前進的一塊擋板。
相對于民宿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業內關于民宿的分享評分平臺雖已逐步健全,但顯然還跟不上其發展步伐。目前國內專做民宿的評分平臺僅有美團、小豬民宿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且其民宿覆蓋率仍不理想;而民宿商家覆蓋率更高的Airbnb平臺卻缺乏相應的評分機制,且由于平臺附加的服務費、清潔費等金額較高,平臺用戶不斷流失,相應的民宿數量也有下降趨勢。除此之外,這幾家大平臺的定位基本已經確定,針對尾部客戶的大平臺仍舊缺失,因此創建一個專為學生或青年一代提供民宿服務的平臺十分必要。義工換宿活動作為一種可以幾乎消除參與者住宿費用的活動方式,是開拓民宿市場、增加民宿市場勞動供給力的有效路徑。
“義工旅游”又稱公益旅游,是旅游者通過做志愿者來換取度假食宿的旅游方式。隨著高校學生生存與實踐能力越發得到重視,義工換宿成為高校學生鍛煉自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據本團隊調查,當前高校學生接觸義工換宿的機會并不多,豆瓣仍舊是民宿發布義工招募信息的主要陣地,而豆瓣的青年用戶數目顯然不盡理想。多數民宿房東僅將民宿作為副業,于其而言民宿運營收入僅為錦上添花,高昂的民宿管理人員勞務費用使得許多房東對民宿行業望而卻步,此時,能為房東節省運營成本的義工就顯得舉足輕重了。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義工換宿活動能有效擴大民宿行業的規模,推動民宿產業的發展。
我國義工換宿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其的探索研究還遠遠不夠,無論是組織方式還是運作機制等方面都還存著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大眾對義工換宿這一概念尚未形成廣泛了解,有關義工旅游的相關信息仍舊只存在于少部分組織網站,尤其是方便學生群體進行義工旅行的平臺更是少之又少。對于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來說,義工換宿既滿足了年輕人出行的需求,又減輕了自身以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是,目前僅有的高校學生義工換宿線上平臺,以“刺猬體驗”“Volunteer國際義工旅行”為典型代表,并沒有針對性地與高校進行定點合作,能參與到義工換宿的高校學生受眾顯然比例過小。且由于義工換宿概念的普及程度仍舊較低,義工換宿活動也確實缺乏一定的保障機制,出于安全考慮,義工換宿仍舊很難被學生家長所接受。目前國內有大量義工換宿的機會多半集中在旅游城市像云南、大理、海南等,絕大多數也集中在青旅、酒店這些旅行相關的產業,其普及程度仍舊不盡人意。
本團隊向曾經參與換宿的義工發放了問卷共計1000份,得到有效統計結果968份。據統計結果,年齡在20-25歲的共527人,占比約54.4%;年齡在25-30歲的共301人,占比約31.1%;年齡在30-35歲的共117人,占比約12.1%。而在統計結果中,男性占比65.5%,女性占比35.5%。由此次問卷調查可見,目前國內義工換宿的參與者主要集中在20-35歲的青壯年,且以男性居多。此外,在問卷調查中還發現,約有64%的義工參與換宿是為了體驗生活,并兼有51%的義工認為義工換宿可以節約旅游資金。在調查問卷的開放性題目中也了解到,部分義工認為義工換宿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相關新媒體平臺與協議保障。
在上文中提到過,目前,國內尚缺乏公益性質的民宿分享評分平臺,也缺乏與高校定點對接的義工換宿平臺,更遑論將二者結合的平臺。一個基于學生及青年群體的線上義工換宿平臺的建立,能有效提高義工換宿概念的普及程度,在減輕青年群體旅行經濟壓力、拓展其視野的同時,也能為相當一部分民宿提供相對低廉的勞動力,降低其運營成本。且青年群體作為志愿者,本身就能為所在民宿起到一定的廣告宣傳作用,增強民宿在中老年群體中的普及度,無形中又擴大了民宿行業的市場。因此,一個覆蓋群體較廣的義工換宿線上平臺的創建,可以為民宿行業的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針對國內共享民宿存在的問題,本團隊創辦了一個關于民宿推薦分享及高校學生民宿社會實踐的公眾號平臺——“一千零一夜Thousand nights”。這是一個以民宿推薦、分享及高校學生民宿社會服務實踐為主題的公眾號平臺,旨在開拓國內民宿市場、為旅行者提供便利。同時,為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主要服務于學生或者青年,并通過此公眾號進行共享民宿線上運營渠道研究。
由于供給端商家的尋找與篩選是公眾號平臺建設的基礎,本團隊選擇通過本公眾號的核心業務——義工換宿,采取由點及面的方式獲取商家支持。團隊通過豆瓣等網站(app平臺)所發布的義工招聘廣告與商家聯系,并進行實地考察;在完成首次義工換宿活動后,便可通過“商家推薦”或“義工感錄”等形式,豐富公眾號的推送供給。向商家承諾推送的“商家推薦”則由公眾號每周定時更新(視合作商家數量可適當加快更新頻率)。與此同時,團隊還通過與商家聯合舉辦優惠活動,進一步加強公眾號的推薦力度。
為了更好、更流暢地進行義工換宿活動,本團隊首先在本校內做了一個《關于高校學生義工換宿意愿的調查》問卷,大致得出了當代大學生對于義工換宿地點、時長偏好以及面臨困難的結論,有助于本團隊進行活動的安排、策劃以及義工招募、審核和分配。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包路費的探索型換宿,目標為新簽約或待簽約的商家;另一部分為不包路費的常規型換宿,工作對象為優質合格的已簽約商家。所需義工將以公眾號線上報名的形式,提前2-3個月進行宣傳、招募,再與商家共同篩選出符合相關資質的義工人選。通過建立一個僅有義工、商家方面負責人和團隊成員的微信群(通常4-7人),以利于信息發布及對商家的監管;最終在假期前一個月對義工進行線上培訓及工作分配,完成與商家的對接。團隊成員、義工以及商家通過不同途徑進行宣傳,并主動尋找合作公司擴大公眾號曝光度,通過優良的公眾號日常推文吸引觀眾。推文內容除了商家推薦、義工反饋和實時跟進外,還通過團隊成員撰寫小幽默擴大關注量。
由于公眾號本身成本低、規模小,在形成體量之前會處于虧損狀態。等渡過積累粉絲、擴大影響力的起步期后,便可在盈利階段初期快速回本;當公眾號累積一定體量之后,還可以與各大高校進行聯合推廣義工換宿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擴大團隊曝光度及影響力。公眾號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后,團隊可以圍繞這些特色民宿發展周邊產業鏈如休閑農莊、特色露營、新鮮水果采摘等娛樂項目,或是售賣一些具有紀念價值的地方特色產品。同時,通過公眾號宣傳,對該地進行引流,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提升經濟總量、改善營商環境。
在該平臺試運行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這類民宿線上平臺運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由于資金的投入不夠,平臺工作人員的數量較少。由此導致平臺對民宿的考察不足,無法分配足夠人手對上線民宿進行實地考察,難免造成民宿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缺乏監管機制的問題,長此以往,會造成平臺乃至民宿行業的公信力下降,客戶不斷流失。其次,由于廣告宣傳的力度較小,平臺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程度不高,造成了粉絲基數較少,參與義工換宿活動的青年群體數量不盡樂觀,遠遠達不到民宿的日常需求。且由于缺少與高校等官方組織的合作,缺乏與青年群體組織的對接,義工的管理及安全保障相當困難。再而,僅有民宿評分而無法做到如美團等app的民宿線上直接預定,同樣為民宿的推廣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綜合民宿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民宿線上運營的情況分析,一個將民宿考察、評分、預定,義工換宿雙選機制結合在一起的線上平臺,對于民宿產業的擴大發展很有必要。當然,這離不開成熟的平臺設計、足夠的資金支持以及與官方組織的合作。民宿市場未來可期,也望有更多有志之士將這一構想中的民宿平臺付諸實踐,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實現民宿與互聯網服務的產業融合,實現民宿及義工換宿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