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梅
(中共西和縣委黨校 甘肅 隴南 742100)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農村地區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鄉村文化建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
鄉村文化來自于鄉村生活,是鄉村農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生活和歷史發展中創造出來的。鄉村文化反映了鄉村勞動人民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勞動成果的多樣性,是一種帶有濃厚鄉土氣息和人文氣息的文化。
文化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之分,鄉村文化也有物質與非物質之分。鄉村物質文化,一般指為了滿足鄉村生存和發展所創造出來的物質產品所表現出來的文化,比如鄉村自然景觀、鄉村民俗工藝品、生產工具等,是鄉村區別于城市的顯在表現之一;鄉村非物質文化,一般指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各種精神層面的文化,比如民風民俗、傳統文藝表演、民間藝術、村規民約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要通過實施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政策,最終建成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人”的美麗鄉村。農村鄉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我們常說鄉土、鄉情、鄉音等,其實都是中國鄉土文化的體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傳承和重構中國鄉土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不斷滿足,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需要,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強。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以鄉村振興戰略總攬“三農”工作全局,推進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這是著眼于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實際與現代化發展趨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總要求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安排是相互銜接、完全吻合的。政治建設體現在治理有效中、經濟建設體現在產業興旺中、文化建設體現在鄉風文明中、生態文明建設體現在生態宜居中、社會建設體現在生活富裕中。總體來看,鄉村振興戰略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有關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的開展,也需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實現和深化。
在以往人們固有的概念中,農村只是傳統的農業發展,農村的功能只是提供農產品。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并不是這么簡單。鄉村振興要從鄉村文化這一內生動力角度去推動整個農村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不僅需要挖掘資源、招攬人才、制定制度等等這些硬實力,更需要鄉村文化這種軟實力來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將鄉村文化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價值。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讓中華傳統文化展現出持久的魅力和凝聚力。這一理念體現到鄉村振興中,就是要利用鄉村的人文古跡、青山綠水以及地域文化在農村形成一種良好的家風、鄉風、民風。同時,還要加強對鄉土文化人才的培養,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扶持民間文藝創作團體,創造出更多具有鄉村文化氣息的優秀作品。鄉村振興要根據鄉村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出差異性的農村文化政策;要找到與民間的契合點,形成良性的文化流動,使鄉村文化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動力源泉。
首先,要利用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農民的道德素養,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尊老愛幼、鄰里和諧、誠實守信、鄰里和睦、以和為貴,實現鄉村社會安定有序,為鄉村振興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其次,要發揮鄉村文化傳播作用,通過文化墻、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各種形式和手段對鄉村振興相關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
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靈魂與價值指引,關系著鄉村振興的永續發展。鄉村文化是鄉風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風文明就是要繁榮富盛的農村文化,煥發鄉村社會新氣象。那么,怎么建設鄉風文明,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呢?
首先,要培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提升農民精神面貌,提高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要大力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美德,凝聚起向上、崇善、愛美的強大正能量,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新型農民。同時,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的合理化、標準化、制度化;要制定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規范和標準,打造專業化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
我們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承下去,將優秀傳統文化輸送給鄉村的廣大年輕人。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可以用講座的方式,讓更多的農村人了解傳統文化;可以通過鄉村旅游的形式打造傳統村落、民族村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來宣傳和傳播傳統文化;要鼓勵文藝工作者以農村為創作天地,創作優秀“三農”題材作品。
要堅決遏制陳規陋習,抵制封建迷信,消除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攀比成風、厚葬薄養等不良現象;要引導廣大農民養成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的良好風尚。要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把農村的新風正氣樹起來,不斷提升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一個和諧穩定的外部環境。要通過鄉村振興重建鄉村精神和鄉村理想,從而喚起農民的文化自覺,培育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型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