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禎
語文課程是最具有濃郁的美育特色的課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緣的。”語文課本既有知識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藝術之美。它無不熏陶著學生的情操、發展著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得到由內而外的美的享受。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形成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比重最大,用時最多。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發展語文能力。目前小學階段的閱讀欣賞活動在美感培養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也呈現出很多的不足,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感培養”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發現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建議,力求讓美感教育在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具活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所謂的美感,廣義上講就是審美意識,狹義上說專指審美感受即人們對美的主觀感受,體驗與精神愉悅。那么語文閱讀美感教學就是教育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對文學藝術形象的鑒賞,激發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審美能力,并使他們的心靈到滋潤,情操得到陶冶和培養。蘇聯教育家列節夫曾說:“語文應該讓孩子們在美的空間遨游。”由此可見,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強對學生的美感教育,把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起來,即為當今語文閱讀教學需探究的課題。
小學語文教材題材多樣,語文多元化,內容寬泛,文字富有內涵,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的內涵還要不斷感受字里行間里的文字美、文字描述的形象美、文章呈現的意境美。美感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生動的課堂氛圍中進行閱讀活動,進而轉變學生對閱讀的態度,激發濃厚閱讀興趣。
1.激發學生興趣,喚起情感體驗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闭Z文課本中的文章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因素。把美感教育應用到閱讀課中,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種直觀手段相結合,此時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僅僅是由文字、詞句編織而成的文章,而是一幅美麗鮮活的豐富畫面,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情感上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受到美的啟迪,還要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獲得深切的審美體驗。
2.啟發美感想象,入情入境入心
小學階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對培養學生的思維非常重要。小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自然界綺麗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他們獲取表象的豐富源泉,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日常體驗,將文本中抽象的語言變為具體、形象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更有利于學生愉快學習語文。
比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中,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講了在德國看到當地人家家戶戶都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給別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許許多多別人家種的花,因而到處都是綺麗的景色。在這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仿佛眼前展現出德國街道家家戶戶的花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奇麗景色,帶學生進入情境去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
3.發展審美能力,增強藝術修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時代錯過的東西,到了少年時代就無法彌補,到了成年時代更加無望了,這一規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和各個領域,特別是美育。”他指出審美教育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對課文深入鉆研,發掘這些美感因素,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感受文章的美,去理解作者所賦予的文章思想感情,讓自己在閱讀的時候能夠真切感受到自己正在與文章作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真正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遍喿x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目前小學階段的閱讀欣賞活動在美感培養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也呈現出很多的不足,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將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
筆者在實習期間曾觀摩過這樣一節閱讀欣賞活動:五年級的《浙江之潮》閱讀教學中,老師對浙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景象時,就單純地帶領學生讀了一遍又一遍,通過古今文字對比以及利用言語解說描述浙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我們從中不難發現,這種閱讀教學形式單一,緊緊圍繞著朗讀并不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然而,現今的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美感體驗,這種單一的形式只會讓原本充滿美的閱讀欣賞變得死氣沉沉。
文本的創作源于生活,那么對這些文本的接受也需要生活。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表面是讀“文本”,其實是在讀“生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對美的感受力有限,如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如何利用孩子現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美感活動,是現下教師及家長所要重視、考量的一個問題。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緣的?!比欢?,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感培養,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策略。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言語描摹、畫面再現、媒體演播、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現文本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獲得感悟。在知識直觀中,模象直觀是最有效的一種形式,老師從旁加以言語解說,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加形象、準確地感受文章美,進而享受文章文字帶來的美感。
筆者觀摩過這樣一堂閱讀欣賞課《威尼斯的小艇》中,老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威尼斯風景小短片,讓學生在畫面中感受威尼斯的綺麗風光,對水城威尼斯有一定的直觀理解,繼而在此情境中想象在威尼斯坐小艇的感受,即可入景入情。
1.再現文章的形象美,啟發學生豐富想象
皮亞杰把認知階段分為四個階段,小學生的思維仍是以具體的形象為主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營造一個生動優美的課堂情境,更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融入欣賞活動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大多充滿形象。而文本的形象與影視、繪畫等形象不同,它不具有實體性,并不能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恰恰也是因為這個特點,在了解語言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通過想象、聯想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還原出形象。在教授《草原》時,孩子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我努力讓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我抓住重點詞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繡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帶著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里了,通過“一里,十里,百里,千里”循序漸進地感受草原的遼闊,仿佛來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感受草原的綠和大,身臨其境和作者交流起草原的無限秀美。
2.運用教師的語言美,引導學生感知美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庇纱擞^之,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就離不開教學語言這個有力的手段。語文課是一門藝術課,生動的語文課應當是洋溢著創造力的審美活動。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趣、逼真、親切、自然,充滿情和意,每個教師詮釋語言的方式各不相同,或如潺潺清泉,滋潤孩子的心靈,使其倍感親切。或如跳躍的音符,點燃孩子的激情,使其倍感興奮,然而最終都是為了使學生聽了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指望審美情感會自發形成。”閱讀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創造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在鑒賞美的基礎上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閱讀中主動創造美。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會到美時,就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創作沖動和靈感,這時教師就應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把整個審美過程進一步提升。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詩一樣的文章,課文描寫的春天的美麗。學生學完后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也對三月的桃花水產生了各種聯想并進行仿寫,學生想到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音符、口哨、美酒……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學生通過仿寫,在閱讀中主動創造美,進一步提升了審美過程。
如今,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美感已經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美感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生動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語文學習,進而轉變學生對語文的態度,激發濃厚學習興趣。尤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智力、審美能力、情緒的培養等多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希望本文對此提出的一些解決策略,能夠促使小學生的閱讀欣賞活動更具活力,為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貢獻微薄之力,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