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芳 朱順利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情境創設已經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但是教師創設情境的時候,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無法根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目標來創設情境,無法發揮情境的作用,讓其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這便要求教師創設情境的時候,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做好情境的創設,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語文知識比較枯燥,很多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精力不夠集中,沒有興趣學習語文,這也直接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情境創設運用進去,給學生營造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出來。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能夠把情境創設運用進去,能夠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受和想象,學生在聲音和畫面的引導下,能夠進一步的思考,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激發。
當前,很多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興趣不夠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語文課堂比較枯燥。若是教師能夠將情境教學法運用進去,能夠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寬松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學習興趣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也會有明顯的增加。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時候,一般都會進行情境的創設,從而將學生對于新課的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但是,現在很多教師教學的時候,并沒有認識到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目標,重視的也僅僅是淺層次的熱鬧。但是這種熱鬧,在教師提問結束后便會消失殆盡。這種情境創設,不但無法為教學目標服務,甚至可能會導致教學偏離教學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創設課前情境的辦法比較多,比如通過直觀景象來進行情境的創設、通過問題來進行情境的創設、通過對話來進行情境的創設。但是在情境創設的時候,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必須考慮到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將其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絕對不能夠為了熱鬧或者是為了創設情境來創設情境,教師情境創設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整篇課文和整節課,從進行良好教學氛圍創設開始來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實施新課改后,對各個科目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也是這樣,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但是有些教師教學的時候,情境創設僅僅是為了制造效果,這也導致了設計出的情境,僅僅有一個形式。比如,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很多時候,學生都是在互相聊天,沒有很好地討論問題。創設這種情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利用合作來找到問題解決的策略,還有些比較簡單,學生自己都能夠解答的問題,教師還要進行合作情境的創設,這樣不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還會降低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對于那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教師情境創設的時候,不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教學環節學習,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探究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特別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沒有引起學生共鳴,學生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
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隨意,必須考慮到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智力水平。若是情境創設比較簡單,很難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若是比較困難,學生又會覺得不知所措。若是教師創造教學情境的時候,沒有從學生的認知情況作為基礎,那么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創設情境的時候,絕對不能隨意地創設,必須認識到情境和學生學習的關系,考慮到多個因素,才能夠將情境教學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問題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激發出來,通過問題,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思維功能和語言功能。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要求教師通過問題的形式來將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幫助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切實提高自身的能力。發現性問題情境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過程。研究性問題情境則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來學習。這種情境運用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方面的能力。
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時候,必須從下面幾點出發。首先,問題設計要有難有易,必須和學生發展情況相適應。其次,在進行問題提問的時候,必須區別對象,學生不同,其問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師提問的時候,必須注意學生的層次,根據學生的層析來提問問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才都能夠獲得提高。再次,必須選擇合適的時機來進行問題的提問。最后必須重視問題反饋。若是反饋和評價沒有做好,那么問題的作用也很難得到發揮。教師在反饋的時候,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激勵,對于學生回答錯誤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找到合適的答案。學生知識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應用,語文知識的來源也是我們的生活,所以,學生的學習便必須重視生活。教師進行應用型問題提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更好地認識知識的價值。而教師設置問題的時候,必須把握好問題的難度,確保符合學生的需要。
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主要包含了問題的提出,探究方向的選擇、資料的收集、得到結論并采取行動等環節。在應用的時候,必須從下面幾個問題出發。首先,創設探究學習情境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所有學生的需要,關注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在進行小組探究的時候,教師必須避免出現一些優秀學生掌控局面的情況,必須將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發揮出來。其次,必須給學生的探究提供一些資料上的支撐。探究學習需要的時間往往比較長,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料,確保學生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推動師生交流更好地進行。再次,進行探究性學習情境設計的時候,必須將其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此為依據來選擇主題和探究性主題。最后,還必須將教師本身的指導作用和評價作用發揮出來,提高學生探究的有效性。
探究學習成果主要包含了顯性成果和隱性成果兩個重要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但需要評價學生的顯性成果,還必須重視學生隱性成果,也就是學生的體驗、知識學習情況、思維發展情況以及探究方法等等,只有這樣探究性學習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創設探究型教學情境,能夠更好地將學生非智力因素挖掘出來,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探究學習情境創設比較開放,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進行學習進程的設計和控制,學習場所也比較靈活。但是教師也必須認識到這種創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使用的時間比較長,并且探究性學習時候出現的突發事件或者疑難問題,教師應對比較困難,教師創設出的問題不一定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探究行為,教師評價也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創設情境的時候,必須根據探究性情境的特點來創設,確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
合作學習型情境本身便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情境,其非常重視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小組學習作為手段,讓學生圍繞相關的目標來進行學習。在進行合作情境創設的時候,必須從下面兩點出發。首先,必須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不但需要注意整節課備課,還必須從整個單元出發,全面地考慮到教學內容和學生選擇情況。在進行教案準備的時候,需要精心設計合作的目的、合作的形式以及時間等等。其次,必須確保小組劃分的合理性,在劃分小組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別、年齡以及知識水平,做好任務分工工作。劃分的時候,必須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協作、配合,提高合作的有效性。通過創設合作學習型情境創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能夠形成新型師生關系。但是在應用的時候,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合作學習效果沒有保證,教師不可能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評價也比較困難,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很好地參與到了合作中來。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不但需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還必須認識到學生創造力提升的重要性。將情境創設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去,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很好地激發出來。此外,教師創設情境的時候,必須認識到教學內容和情境的關系,確保情境創設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