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楠楠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語言一直都是整個教學的基礎。因此,語言錘煉工作可以看作是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重要前提。教師在實際授課時,理應合理把握文本內容的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認真展開分析,并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慢慢進行感知。這樣一來,教學的整體水平便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早期語文教學時,人們一直對于語文的教學價值方面有著較大爭論。一些人認為語文主要是幫助人們更好進行自我表達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將教學重心放在其工具性層面;另外一些人則認為語言主要是提升學生自身的個人修養,因此廣大教師理應將教學重心放在其人文性方面。而在近些年之中,語文教學的方向逐步向人文性方面有所轉移,使得部分教師對于文字研究方面失去了應有的重視。即便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能夠進行語言分析和錘煉,但通常只是引導學生能夠讀懂其中的文字內容,并非引導學生進行合理使用。為此,教師自己理應轉變原有的理念,樹立良好的語言錘煉教學觀念,從而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展開合理培養,促使其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法應用能力達到更高水平。若是教師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對文字錘煉有所重視,自然會在教學過程中,為相關內容的講解預留出一定的空間。促使學生在長期學習的適合,慢慢得到成長,經過日積月累,逐步得到提高。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將重心放在詞語方面,引導學生慢慢理解和品位,加深感悟。同時也能為其設置一些類似的詞語,將其作為參照物,讓學生展開對比。在完成通讀之后,促使學生從文章的整體角度出發,感受作者在語言詞句方面的應用,了解其為什么如此使用,具體目的又是什么,從而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魅力所在,提高自身審美水平。
1.基于詞語進行感悟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進行合理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全部都放在詞語方面。基于文章理解本身,逐步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感受美的價值。
例如,在進行課文《春》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提出相關基本要求:“在多數文章之中,通常都會將春天比作是人類的青年時期,充滿著活力。那么同學們,大家是否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些字詞,通過咬文嚼字,體會春天的‘力’呢?”基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認真觀察和分析,從中能夠發現。文章中使用了“鉆”這個字,其能夠充分展現出小草自身的生命活力,并將春天的活力特色全部展現出來。同樣,文章中的“讓”“鬧”以及“眨”三個字,可以使得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變得更具擬人化特色,擁有了人類的特點,從而為讀者們展現出一幅花團錦簇的優美景象。此外,文章中使用了“賣弄”這個詞語。本身該詞語更多為了展現出一些人的實際行為,并有一定的貶義。但卻用于形容小鳥時,可以充分展現出其自身當前活潑的真實情態,同時也能展現出充滿活力的春天,為整個世界帶來諸多益處,讓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均感到非常喜悅。通過對于這些詞語進行合理把握,一方面使得學生自身的聽說水平達到了更高層次,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為何會將春天比喻成青年。作者通過全面文章,對春天展開歌頌,其目的便是為了能夠對廣大年輕人進行好找,促使其不斷努力,基于自己雙手,打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2.依靠對比凸顯語言價值
在進行課文《記承天寺夜游》學習的時候,文中語句的點睛之筆便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句話的理解難度非常高,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合理錘煉,學生很難完成掌握。當前城市經濟的發展非常快,在進入夜晚之后,整個城市燈火通明,夜里一點都不黑。因此,基本上所有學生都沒有賞月的經歷。在該語句之中,不但對于月色進行了描述,說明其美麗如水,同時給人一種突然發現的欣喜之感。此時教師則能夠為學生提供語句“煙籠寒水月籠沙”,讓學生展開對比。如此一來,學生則能夠更好地從作者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深入其中,體會到作者在月下漫步時的個人心情,進而使其自身對于文章有著更多不同的理解和感知。
3.依靠通讀加深理解
在進行課文《變色龍》教學的時候,文章中的人物奧楚蔑洛夫基于一條狗的具體歸屬,不斷轉變自身個人態度以及所屬的立場。教師如果單純進行文章講解和分析,學生們很難代入其中,獲得更為真實的感受。此時,教師就能夠采取語言錘煉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全文誦讀,慢慢感悟,從而可以更好地體會到該人物的狡猾以及善變。之后再以人物為基礎,感受當時時代的發展情況。如此不但促使整個課堂變得更為活躍,而且還能使得學生們在真正意義上明白語言應用的價值。
4.依靠引導完成賞析
在日常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促使其對于原有的文本展開分析,并針對字詞內容進行提問。在初期接觸文本學習的時候,很多學生的關注點會有一定的偏差,總是將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一些自己未能完全掌握的詞句方面。此時,如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設相關情境,讓其進入具體的情境之中,基于相關語境,感受字句,自然能夠提出一些更具價值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課文《范進中舉》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展開引導,讓其將注意力放在文中的“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這個,你且收著。我原來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基于該句子,把握其中的“攥”以及“舒”兩個字,并通過實際筆畫的方式,讓學生們體會這個字的應用妙處。通過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們對于文中人物胡屠戶將會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感受其自身愛財的性格特色。此外,學生們還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再一次深入文章之中,探究“縮”“轉”以及“笑瞇瞇”等詞句,慢慢體會。經過多次錘煉之后,提升了自身的學習水平。
5.依靠交流掌握用詞方法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師生之間的對話還是學生之間的對話,基本上都是可以應用的有效范例。若是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自身的措辭用語,一方面可以使得語言表達變得更為精煉,另一方面也會有著更為生動的特點。
例如,教師在進行文章《湖心亭看雪》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部分學生,通過幾句話的方式,對全文內容展開概括。此時,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雪湖我獨行,行遇癡相公。”學生在聆聽了教師的表達之后,有樣學樣,也開始積極發言。有些學生則表達:“在雪中獨行,癡人賞奇景。”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便有了大幅度提高。
對于語言錘煉工作來說,自然不能僅僅停留于課堂之中,理應對其進行拓展。即便再課外時間,也需要讓學生們進行深入學習。一般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積極展開閱讀,通過讀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摘抄其中的內容,并在旁邊加上自己的理解。每天摘抄一點,慢慢進行累計,時間一長,內容就會變得非常豐富。同時學生也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次在進行閱讀的時候,都會提前準備好紙筆,使得自身對于文字本身的敏感性有所提高。
此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進行教材講解之前,先讓學生們自主展開文章理解,針對其中的字詞使用、認知予以賞析。不同學生的基礎有所區別,對于文字本身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寫出來的內容也完全不一樣,進而使得學生們的語言水平有所提高。
通常來說,無論是文字訓練還是課后賞析,通常都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若是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開實踐,效果自然最佳。因此,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實踐意識展開培養,通過不斷鼓勵,讓其在每一周記錄下一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新詞語,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展開分享。諸如,有些學生在網絡學習中遇到了“懟”字,從而能夠和其他同學一同探討,網友們的使用方式。通過不斷交流之后,學生們的個人視野便會得到全面拓展。
語言錘煉是一個過程任務,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完成語感累計,從而可以更好地體會人物自身情感內涵。所以,教師理應積極采用誦讀的方式。語言文字本身有著很強的表現力,不僅能夠有著較強的形象化特色,而且還能合理傳達其中的意思。尤其是古詩詞,其語言的使用有著很強的凝練特點,無論是任何字詞,都包含著作者內心的情感。此時教師就需要以此為基礎,度學生展開引導,促使其認真體會,深入到作者內心之中,體會其真實情感,進而使得自身學習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綜上所述,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注重對于語言的錘煉。通過采取不同的方式,促使學生們能夠有效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之中,深入分析,慢慢體會,從而使得學生們的語言能力可以達到更高的層次,為其個人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提升了自身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