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 巖
思維品質是指個體在社會活動中智力特征上的差異,它是衡量一個人思維發展水平的作用指標。它反映了思維的個性,體現了思維方式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不同的學習方式具有不同的思維品質。思維的工具是語言,語言的載體是思維,兩者是相互聯系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英語學科,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思維能力是教師一直在探索的課題。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英語教學。英語課程的發展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頭交流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已成為小學生的重要課程,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眾所周知,通過學習英語,學生可以區分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下面談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部分學生閱讀效率低下,除了語言水平、文化知識、注意力、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因素外,重要原因之一是學生的閱讀思維沒有得到充分激活,或者激活程度不高。閱讀理解的過程實際上是文本處理的過程,它是分析,綜合,概括,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只有具有深刻、靈活、廣泛的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思維過程。因此,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重要的途徑之一。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的信息,而且要開展深層次的閱讀活動,將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設計閱讀理解任務時,必須緊緊圍繞上述目標,重視任務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課堂的閱讀氛圍具有重要影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于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因此,課堂教學環境與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相關。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前的活動,緊扣閱讀主題,通過趣味性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例如,在學習“Hello”這一英語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男女對話交流介紹自己,從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等一些簡單的對話入手,讓學生學會說、愿意說、樂于說,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在愉快的學習中,巧設閱讀任務,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多數小學生都充滿好奇,興奮和期待學習英語。小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我們需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同時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并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通過有趣的活動,他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使用有趣的交流活動引入閱讀主題,帶入閱讀的主題,在閱讀中穿插閱讀任務。
智力過程的反應速度或程度就是思維的敏捷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則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快速解決問題。通過大量的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條件下,英語視聽能力與思維敏捷度成正比。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有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視聽能力。將視聽有效結合起來,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的英語知識的存儲并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同時,它可以促進學生的英語交流更加順暢,并可以有效地用于生活的許多方面。視聽的兩個方面是相互結合和相輔相成的,離開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會變得微弱。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都是讓學生機械性地背誦單詞和做題,并且將視與聽割裂開來,忽視了這兩方面之間的聯系,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僵化的教學模式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不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思維能力,也將影響學生健康成長。英語視聽的有效結合,不僅跟上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促進了新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突破了傳統英語教學弊端的局限,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思維活動能力。另一方面,視聽教學方法可以改變以前教室的枯燥乏味,使教室氣氛更加輕松愉快,學生更愿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增強對英語學習的熱愛。在英語學習中,我們不僅要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著重培養其他方面的綜合素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較強專業能力,高應用能力和核心素養的人才。
1.敢于質疑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支點。通過質疑教材內容,就能夠讓學生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在教材的原背景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思考信息的合理性,形成學生自身獨特的、合理的判斷文本信息的能力。如在學習新詞組study 時,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知曉其兩個釋義:學習、書房。學生結合圖片等相關信息猜出該詞的意思。其實猜測的過程就是一個誘導思維、打開思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的過程。小學英語pep 教材不僅包含語言知識信息,同時也包含很多的故事與情節,這就為基于文本內涵解讀的批判性思維訓練提供了有效載體,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訓練提供了機會。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應局限于略顯空洞蒼白的文本,而應適時豐富教材內容,縱深挖掘,這樣會留給學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的想法更加完美。
2.啟發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性
任何創造性思維都離不開想象,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盡量拓展思維空間。如在freetalking 這一環節,設置學生熱衷于討論的話題,通過大腦的迅速聯想,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表達自己,并在黑板上展示自己。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同時也是最大限度地啟發其他同學的思維,將思維之門打開。又如根據listening guessing 猜測單詞、復述部分聽力材料、英語情報站等活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這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培養學生的快速思維的能力。例如,“自由交談”是學生熱衷的主題討論會議。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主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其創造力,并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它們。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對打造高效課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教師的點撥和主導作用也不能忽視。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打開思路,鍛煉豐富的想象力,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創造性思維包括縱向和橫向思維、聯想想象、隱喻通感、模仿創生等技能。在閱讀后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提高他們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靈活性。常用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口語練習和書面創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靠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建立獨立探索和表演的平臺,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彼此互相啟迪、互相點撥,插入想象的翅膀,自由地想象和創作,并展現出個性特長。從培養思維的角度出發,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同時,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語言來進行個性化的表達,這不僅鞏固了學到的知識,而且使學習到的內容有條理。這是語言學習的一種遷移運用。同時,這項活動也促進了道德情感的積極遷移,從而有助于他人。通過閱讀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章節的特點入手,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儲備和思維特點,準確把握學生思維的維度和節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激發思維,激發表達的欲望,擴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
擴大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平臺。教師應根據教學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新舊知識,制定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閱讀材料。發散思維是人類先進思維的一種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用英語做事”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是英語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敏捷,從而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展開交流,讓課堂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閱讀的難度系數。通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同時也能夠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擴大課程內涵,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到思維帶來的樂趣與新奇,進而對學習產生興趣,為進一步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提供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必須通過正確的引導,對學生的觀察,在層層遞進中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敏銳性,有效地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引導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積極的思維和語言活動,以達到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思維品質發展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只有合理運用教材,有效開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活動,才能全面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促進英語教育目標的實現。實踐證明,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品質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閱讀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以學生學習實際為基礎,多元化設計教學,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優化英語閱讀教學安排,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實踐逐步提升英語學習思維品質,因此,基于思維品質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推動其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促進英語學科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