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馨 張悅心
(太原師范學院 山西 太原 030600)
現實主義電影是電影重要的表現題材,以展露社會真實生活、批判社會現實為目的,對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也拍出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疾苦的電影,比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賈樟柯的《江湖兒女》等影片。
中韓兩國由于文化環境和時代背景不同,電影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呈現出一定的差異。通過對兩國電影的分析研究,可以對中韓兩國現實主義電影的發展與再創造提供理論和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影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人們也開始關注一系列社會現實問題,現實主義影片再次以新的面貌走入大眾視野,比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青年導演鵬飛的《米花之味》等。《我不是藥神》中關于底層慢粒白血病患者買不起天價藥的話題引起人們的熱議,更是以民生問題引起了李克強總理的關注。
韓國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比較成熟,比如近年來上映的《隧道》以及《寄生蟲》等影片。《寄生蟲》獲得了第72屆戛納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影片講述了一個底層家庭依附富人家庭,最終幻夢破滅的故事。韓國的現實題材影片雖然會受到商業市場與資本的左右,但從未放棄對普通民眾生活現狀的關注,創作出了具有韓國特色的“苦難敘事”形式。
1.中國——紀實性與平民化
影片《我不是藥神》采用線性敘事,通過時間順序來表現主人公三次印度之行。主人公程勇是一位以賣印度神油為生的普通市民,程勇第一次去印度是迫于無奈,兒子即將被前妻帶出國外,父親住院也需要費用等待手術。在程勇身上,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被生活所迫的小人物的無力和窘迫。影片中呂受益是典型的病患形象,也是無數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縮影,他們承受著高昂醫藥費用和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當程勇看到老呂忍受病痛的折磨時,他毅然決定再去印度,但是事與愿違,老呂的去世給他一個沉重的打擊。此時的程勇再也無法對一個個病人見死不救,他扛起了病人們生存的希望,開啟了第三次的印度之行。影片通過紀實與平民化的方式突出了現實生活,使得表現的視覺語言更加通俗易懂。
2.韓國——戲劇性與荒誕化
《寄生蟲》講述了一家無業游民,住在狹窄的半地下室里。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家兒子由同學介紹,得以去有錢人家工作,從此一家人走進了“上流生活”。但是,前管家的出現展開了戲劇性的一幕,前管家的老公為逃避債務,住在不為人知的避難地下室中。兩家人從素不相識到親密接觸,再峰回路轉,雙方都發現維持這種關系所要犧牲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時,兩方的矛盾開始爆發。荒誕的影片結尾是前管家為了報復,展開了一系列的爭斗,最后窮人家的爸爸殺了雇傭他們的富人。《寄生蟲》反映貧富差距矛盾的同時,也反映了這種矛盾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它的戲劇成分很強,驚悚感被巧妙地轉化成幽默,影片注重藝術形式的表現,使電影表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畫面審美是指在一部影視作品中的鏡頭中,觀眾可以通過色彩、構圖、聲音等元素獲得滿足的審美體驗。
1.中國——點到即止
《我不是藥神》以普通的題材呈現出最真實的美感,采用淳樸的拍錄手段,展現激烈的畫面動感。它的鏡頭語言是嚴格控制下的點到即止的藝術,沒有使用任何高級的拍攝技術,強烈地削減了電影外在的藝術感,卻完美貼合了內核的不幸。比如夜店里那一幕,思惠在下面看著平素欺負她的經理跳脫衣舞,她又笑又鬧,瘋完后就站在那里,程勇也在后面看著她,那時她的眼里已然含淚。許多導演都會在此刻放緩節奏,然后再給一個特寫,但這部影片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
2.韓國——寓意深刻
韓國影片《寄生蟲》通過空間的設定來表現劇情的發展。空間的作用有兩個,一方面直接帶動情節突轉,全家人盡情吃喝時,前管家的出現打開了一條詭異的地下通道,發現這里居住著前管家的老公時,形勢頓時逆轉,全家開始由要挾方成為被要挾方。另一方面在于寓意。地下空間最初是為了躲避北韓的轟炸,這是創傷的寓意,另外,窮人寄居于地下,這是等級的寓意。當主角一家逃回自己家,由上層逃回下層,這里的一系列構圖有明顯的的縱向性,從高到低,也暗喻他們的社會地位。《寄生蟲》通過隱喻和反諷賦予畫面更加深刻的含義。
在電影創作中,電影音樂有時不只是一種輔助的表現形式,而是故事情節的一部分,推動劇情的發展。
1.中國——主題暗喻與氛圍渲染
伴隨著熟悉的印度歌曲響起,影片《我不是藥神》拉開帷幕。電影后半部分,當緩慢悲涼的音樂響起,程勇被送入監獄,病友們目送的情景呈現出特殊的悲戚和情感犧牲的尊重意味。伴隨著音樂進入高潮,觀眾以程勇的視角看到了已經去世的呂受益和黃毛的微笑。在無言送別的場面中,人性群體的感動,是一種彌散的真情。
2.韓國——音樂與角色的相映成彰
在《寄生蟲》中,奉俊昊導演用視聽語言把貧富差距深深融入其電影中。音樂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導和暗示作用,展示了人物的心理。例如,男主父親為了適應司機職位,和兒子在汽車店練習,歡快的背景音樂表現了父子倆達到目的的愉悅心情。劇中長長的地下通道,令人詭異的音樂,表現出前管家和她老公不為人知的一幕,由于寄生蟲般的活下地下室中。導演采用固定的音樂主題塑造人物形象,呈現角色心理活動。在電影作品中,聽覺和視覺同樣重要,所以說音樂是電影的靈魂所在。
通過對中韓兩國現實主義電影的發展現狀及藝術特征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韓國電影在市場的支持下,具有民族特色,題材豐富,己經以一種類型化的創作模式大量出現。與此同時,我國的現實主義電影也在努力嘗試新的民族精神表達,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打造中國電影的“中華民族新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