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山東省聊城市廣播電視臺 山東 聊城 252000)
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信息交流傳播的方式,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多元也更加高效,但是一定程度也對電視媒體行業造成了沖擊。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目前的媒體行業市場競爭壓力巨大,不僅要應對來自同領域的競爭,同時新興的互聯網媒體也搶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場;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要改變已有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以適應新媒體的發展。但是很多廣播電視媒體單位受傳統運營模式影響,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新的工作方法與工作思路,在開展工作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廣播電視行業要深化內部改革,創新工作方式。新聞編輯工作者也要認清新媒體發展的趨勢,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改變,在實際的工作中尋找突破口,力爭打造高質量的具有特色的新聞欄目,實現傳統廣播電視行業吸引力與競爭力的提升。
受新媒體時代的沖擊,目前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最為緊迫的就是站穩腳跟,提升市場競爭力。想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傳統媒體認清發展形勢,對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做出客觀合理的判斷,根據觀眾的需求來調整新聞的內容。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創新具有開拓性的工作理念與方法,提高新聞欄目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力爭給大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傳統媒體的重要優勢就是權威性與藝術性,相對于互聯網媒體,普通大眾還是更愿意相信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所發布的內容,另外,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在節目設置方面經驗豐富,所呈現出的節目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基于以上兩點優勢,新聞編輯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保證新聞內容的準確性與客觀性,保持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權威性優勢的同時,在內容上增添一定的趣味性,提高觀眾對新聞節目的關注度。另外媒體也應該對節目的形式進行創新,符合大眾審美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觀眾對電視新聞節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廣播新聞節目可以引入現代先進的技術,比如現代3D投影技術、VR技術等來提升節目效果,創新信息傳播方式,增加節目吸引力。
新媒體時代對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來說是一次機遇,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新聞編輯手段也得到了提高。新聞編輯在實際的工作中要不斷適應新技術,將技術轉化為切實的生產力,提高新聞編輯的質量。同時,廣播電視媒體也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比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或者是開通互聯網欄目,來吸引互聯網用戶的關注。通過這種多元而廣泛的發展方式來提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競爭力。
新媒體的發展一方面給新聞的編輯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創新的方法與思路。對于新聞編輯工作者來說,要想提高工作水平,就要了解廣大群眾的新聞需求,并結合時代的特點,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新聞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大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不僅承擔著提升市場競爭力的自身需要,也承擔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在這樣艱巨的任務下,新聞編輯工作應該利用新媒體時代下技術進步的優勢,結合廣大人民群眾對新聞內容的需求對工作進行創新。
隨著互聯技術的不斷普及,信息傳遞也更加自由和高效。在新媒體時代下,只要符合法律的要求,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傳播者,信息傳播已經不是廣播新聞媒體所獨有的功能,因此廣播電視媒體的獨特性被極大削弱,這給傳統的新聞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互聯網媒體由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發展勢頭良好,而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則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因此,為了提升廣播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競爭力,保證對新聞報導的主導地位,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找到廣播電視新聞的獨特優勢,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地位。目前互聯網媒體所報導的新聞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體現出快餐式文化的特點,針對這一點,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加強對新聞內涵的優化創新,以新聞的質量和內涵建立獨特的優勢。從廣大群眾對文化的實際需求出發,提高新聞傳播的深度與廣度。
一般來說新聞節目制作的質量與新聞編輯的能力水平有很大關系,因此想要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就需要從加強新聞編輯的技能水平入手。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來提升工作的水平。目前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聞的傳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的運作模式已經被打破。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應該建立多元化的媒體運作思維,加強對新聞欄目的創新,吸吸收其他平臺新聞編輯的先進經驗,在不斷的學習中擴寬自身的視野,建立起對先新聞內容的全面思考,針對同一個新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其中的內涵,從而使普通的新聞內容也能展現出較大的價值。另外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欄目的互動性也應該有所加強,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可以邀請觀眾參與到新聞節目中,這樣不僅可以通過觀眾了解節目改進的方向,提升節目的效果,還有利于培養出一批忠實的觀眾,提高新聞節目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新聞編輯工作的本質就是對新聞的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對于新聞編輯來說,在工作時融入一定的藝術性,加入一些人文思考,可以使新聞節目具有一些美學特點,這樣才會吸引更多觀眾。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都是從社會以及經濟方面對新聞進行深入挖掘,而在新媒體時代不僅要保留傳統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還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美學創新,體現一定的思考和見解。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如果加入個人的思考,不可避免會影響新聞的客觀性,而直接將新聞直白地展現,也很難讓新聞具有藝術性。因此這就需要新聞編輯者對新聞稿件的“軟硬”程度進行精準把握,在保證新聞客觀性的同時,也讓新聞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傳統新聞節目的功能與形式都比較單一,主要是對新聞內容進行報導,在形式上也只是聲音和視頻的結合。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這種新聞節目的功能與形式,明顯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對于當前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來說,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就是對新聞功能形態進行創新,近幾年廣播電視新聞欄目的發展已經體現出了這樣的趨勢,比如很多電視臺將新聞欄目做成了訪談節目,邀請嘉賓對新聞內容進行分析。同時新聞節目也更加注重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導,這樣的新聞工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新媒體環境條件下,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要緊跟時代發展需求,注重合理強化新聞內容的趣味性,滿足社會大眾的視聽需求,為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