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浙江 金華 321000)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這一年也被視為“媒體融合元年”[1]。
時隔一年,2015年8月,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在首屆媒體融合大會上做了《抓住機遇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度融合》的主旨演講,首次在實踐中引入“融媒體”概念。
融媒體是否可以理解為是媒體融合呢?媒體融合和融媒體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媒體融合側重于過程、行為,更多的是利用互聯網傳播傳統媒體的信息;而融媒體則是指一種運作模式,是能夠真正駕馭互聯網,目的是做好現代化信息傳播,兩者是一個“互聯網+”的過程。
“融媒體”是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它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手段,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力,從而為“我”所用,為“我”服務。這說明媒體融合進入了深度融合階段,即要融合成一種新型的媒體——融媒體。
如何利用融媒體“一次采集,多種生產,多元傳播”的融合型服務平臺,服務于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筆者認為先要搞清楚融媒體的“三是”。
融媒體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建立起的新技術,需要各種新技術支撐,既包含硬件建設,也包含軟件開發。比如支撐融媒體的技術接入,包括基于云計算的基礎平臺和連接各種應用的平臺;基于用戶需求的數字技術、推薦算法等;相應的電商、支付等服務提供,以滿足垂直領域和個性化需求。
融媒體的“融”,就是通過整合、轉換和配置等方式方法,將不同所有制、不同媒介組織和不同的社會資源融合到一起,融合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和挑戰的過程。
融媒體主要依托于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讀者喜好,滿足讀者需求,進而解決效率和效益問題,同時也可為針對性地開展讀者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筆者將以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近年來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為切入點,對融媒體在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作用加以探討:
以往公共圖書館舉辦讀者活動,活動策劃、場地布置、活動開展、活動報道以及活動總結等,基本都是依靠圖書館自身人力、物力進行的,以這種方式進行活動,投入大而效益低。而今,公共圖書館不斷加強與當地媒體的合作,當地的融媒體平臺,對活動進行線上線下報道,讓讀者獲得鮮活的臨場感受,這邊活動正在開展,同時,便捷的互聯網應用,讓廣大讀者不僅是圖書館資源的享用者,他們也可成為資源的提供者,隨手拍、短視頻等為閱讀活動不斷升溫加熱。
融媒體可以把各個平臺的優勢進行整合,產生更多的資源獲取渠道。比如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的“兒童文化作家進校園”閱讀推廣品牌活動,在宣傳報道方面充分整合廣電媒介、新聞、信息等各方面資源,與本地融媒體平臺合作,通過FM104.4調頻同頻直播,使金華9個縣市區和周邊的龍游、縉云、諸暨等縣市近1200萬人口,也可以通過網址鏈接回聽。每一場講座都打破了空間的阻隔,充分發揮新媒體全面覆蓋、即時傳達、立體呈現的報道優勢,實現宣傳疊加效應,極大地提高了活動的宣傳度,增加了活動的覆蓋面,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在應用融媒體技術以前,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多數在館內,空間上的限制比較突出。在融媒體的大背景下,這個問題順利解決,比如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在2019年與金華綜合廣播合作推出“親子共讀”活動,前后共計42期,讀者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通過語音或視頻形式參與館內的閱讀活動,大大提高了讀者對館內活動的參與度。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兒童文學導師徐靜靜帶著她的孩子參加該欄目后寫道:在閱讀中,我們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地抒發自己的情緒,也希望這樣的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這些家庭代表發出的親子閱讀心聲,我們期待用一種成人與兒童互動式的閱讀方法,激勵更多家庭開展親子共讀。
傳統的閱讀推廣活動的宣傳基本都是通過紙質新聞傳播,而在融媒體時代,圖片、音頻、視頻都是信息知識的重要傳播載體。在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嘗試實現網站滾動播報、社交媒體同步直播、視頻節目跟蹤解讀、紙質媒體縱深報道的立體化報道,嘗試改變傳統的以報紙版面為主導的宣傳方式,代之以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全流程融媒體形式宣傳。前方把采集到的信息第一時間發回,后方編輯及時聯系前方指導其對相關內容進行加工,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編輯將其編輯制作成適合該平臺發布的內容,報紙版面編輯再根據需要,選用適合紙質刊發的內容,形成線上線下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融媒體宣傳作品。
閱讀推廣活動的傳播價值決定傳播力,內容才是根本。公共圖書館要更加注重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題立意策劃,扣好“第一粒扣子”,才使借助融媒體推廣有更具價值的存在感。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圖片、音頻、視頻只是背景屬性,活動新聞資訊通過融媒體平臺推送給讀者,讀者有去蕪存菁的過程,通過閱讀推廣活動,能讓讀者滌蕩心靈、開拓閱讀求知欲,這是圖書館所要做的。
新媒體、新傳播技術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傳播方式和渠道,為越來越多的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所喜愛。在全社會融媒體建設的大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可利用自身現有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集成管理,凝聚發力,完善打造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從而提升對館內閱讀推廣活動的信息服務能力。
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受眾多數是圖書館登記注冊的既有讀者,需要關注后才能接受推送的信息,而通過電臺同頻直播,可以將活動現場推送到頻道覆蓋范圍的各個縣(市、區),視頻現場直播可將活動影響力延伸至全國的市民群體,還能滿足受眾的重聽、回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