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樹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對于我國國家治理能力特別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重大考驗。在抗擊疫情中,中國人民展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行動,在當前和未來,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各地、各行和各界都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疫”中,實現了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群防群治的局面。
一是上下聯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迅速行動,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下貫通,形成工作合力,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政黨和政府體制的巨大優勢、社會動員能力以及領導力、執行力,其中,基層黨支部和社區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現為基層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基層社區發揮基礎作用。在抗擊疫情中,社區工作人員嚴格認真進行知識宣傳、病例篩查、人員登記工作,起到了基礎保障作用,展現了我國國家治理重心下沉和強調基層基礎治理的治理優勢和實踐特色,城鄉社區行動彰顯了群眾性、人民性的特點,體現了多年來中國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積極成果,尤其是社區治理的成果,成為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社會依托。
二是各方行動。為了有效防控疫情,地方政府采取果斷措施,取消了原計劃在新春佳節期間舉辦的具有群眾聚集性的慶祝性和娛樂性活動,諸如演出、廟會等;各行業實施嚴格管控措施,鐵路部門在火車站安檢處設置人工體溫現場查驗,對鐵路旅客個人信息進行登記備案,并進行火車車廂消毒,等等,展現了立體化、全方位、綜合性的國家治理特色。
三是橫向互動。目前,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各級政府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行動中,志愿行動踴躍開展,人民團體、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社團組織以及個人積極行動,展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部分民營企業響應政府號召,暫時停業歇業,以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體現了較高的公民覺悟、思想境界和行動自覺。例如,為響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號召,保障廣大顧客的生命健康,避免因人群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等情況,一些民營企業店鋪關閉。為了支援武漢抗擊疫情,部分民營企業家和演藝明星積極捐款捐物;尤其是在本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社會組織積極作為,傳遞愛心和關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發起了“京鄂巾幗、共御疫情”公益項目;為早日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受疫情影響的求助者提供專業的情緒減壓和心理支持服務,北京楓彩心理咨詢服務中心聯合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開通“紅楓暖心專線”,等等,這些社會行動體現了鮮明的群眾性、社會性和共治性的特點,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參與力量,并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局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于當前中國發展產生了包括政治影響、經濟影響、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等在內的多方面影響,并且國內一些人將此次疫情與2003年肆虐北京的非典疫情及其影響相聯系,并進行對比和對照。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時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于餐飲、住宿、交通、旅游、運輸等行業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員聚集的文化娛樂場所關閉,部分企業暫時停止經營活動,企業生產經營和運轉受阻。同時,疫情的發生也給社會帶來影響,直接影響社會運行和社會生活秩序,給民生建設帶來新的課題和挑戰,在疫情中一些居民家庭由于疫情災害的打擊而陷入困境,亟需社會救助和社會幫扶;此外,疫情的爆發也引發公眾社會心態的變化,產生焦慮恐慌、煩躁不安等負向社會情緒和心理反應,需要構筑抗擊疫情的“心理”防線,發揮社會力量專業優勢,加強心理引導和疏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各級政府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重大措施開展疫情防控,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需要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韌性強,內需空間大,產業基礎厚,這些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信心來源;疫情發生后,面對時難,全國人民展現了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激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感,廣大網友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出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內心表達,以及“天佑武漢”“天佑中華”的衷心期盼,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社會心理力量和民族精神力量。
疫情是時代大考,需要總結經驗教訓,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科學精神,堅持制度優勢,努力把國家建設得更好,不斷保障民生和發展民生。
一是不斷創新完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在新時代,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需要實現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并且不斷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精準化、法治化、現代化。此次疫情凸顯了加強和創新國家治理的緊迫性,尤其是需要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完善和創新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科學推進社會事業包括醫藥衛生事業的改革發展,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加大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臨時救助力度,積極創新社會救助方式,加強對于公民志愿服務能力建設和政府領導主導社會治理能力的建設,提高政府官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和管理能力,包括政府信息公開的政策法規建設和信息管理工作,領導、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自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以來,公民志愿服務的力量展現了巨大的能量和潛能,對于服務國家發展和國家治理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幫手、助手與合作的力量,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例如,此次疫情爆發后,社會公眾積極關注參與防疫抗疫行動,積極捐款捐物,但是與社會公眾的熱情和熱度相比,政府有關部門對于社會力量的領導引導凸顯不足和滯后,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接受社會捐贈的平臺不足、宣傳不夠或者社會信任缺失,降低和阻塞了社會捐贈的熱情和行為,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建設和慈善事業制度和機制建設,實現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消費文化建設和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獲得巨大發展,居民收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是,在逐步走向富裕之后,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落后的消費文化和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依然可見,所以,必須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過程中注重社會建設和消費文化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強化法治執行,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加強市場的規范化、制度化和和法治化建設,提高全民族的公共醫療衛生知識,養成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講衛生、愛環境,珍愛生命,拒絕“野味兒”,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加強新時代愛國衛生工作,創造促進健康的環境,提高公眾文明衛生素養,在經濟發展中展現一個崇尚科學、彰顯文明的新時代的新中國。
三是努力完善抗擊疫情中的宣傳引領和信息傳遞工作。一要注重發揮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示范效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中國人民的全民行動和人民戰“疫”,需要大力激發和傳遞團結奮進、無私奉獻、服務社會、共克時艱的社會正能量和高尚品格。因此,需要在抗擊疫情中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利用微信公眾號、QQ群、微信群、APP等新媒體平臺,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的科學知識和身心健康知識,杜絕和糾正錯誤信息,實施信息的權威發布;同時,要大力宣傳在抗擊疫情中各行各業的先進事跡、先進人物、科學做法和有益經驗,加強示范引領作用。二要堅持科學防疫治疫,弘揚科學精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有力的科學支撐和專業知識,堅持科學防疫控疫,使防疫抗疫工作走在黨政領導、依靠科學、社會參與、共建共治的治理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