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1]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堅持理論創新、實踐創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話語權建設,從而保障黨和國家的話語凝聚力、引導力、影響力。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概念界定貫穿于他們共同的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是統治階級鞏固地位的方式,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3]統治階級通過支配人們的物質資料生產,進而支配人們的精神生活。只要社會的發展存在著階級,統治階級就會時刻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各種手段來維護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主導性。
列寧關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概念界定是在與資產階級的對抗中,從“虛假的意識形態”發展到“觀念的上層建筑”。列寧指出:“任何意識形態都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4]列寧認為,無產階級的話語權與資產階級的話語權有本質區別。沒有任何脫離社會、脫離現實的科學理論,資產階級同樣受到各種社會環境的制約。統治階級在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之后通常會充當兩種社會角色,承擔不同的社會職能,目的在于維護統治階級自身的話語權力。列寧指出:“所有一切壓迫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都需要兩種社會職能:一種是劊子手的職能,另一種是牧師的職能。”[5]劊子手和牧師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引導社會成員的思想、管理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進而統一社會成員的價值理念,因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本質上是指無產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通過掌握有效的話語表達方式,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讓社會大眾普遍接受和認同的話語權。
首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具有科學性。只有理論具有科學價值,才能得到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以及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可和接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具有科學性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和批判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基礎上,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指導,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積極主動回應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面臨的難題而作出正確的判斷。科學性離不開革命性,革命性離不開科學性。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實踐,實踐的發展需要科學的理論作指導。革命性在這里主要是指反對資本主義鼓吹的超階級、超黨性的意識形態,表明無產階級的立場,體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理論的價值。因此,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代表,要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內容,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理論內涵。
其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具有階級性。超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不存在的,是違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錯誤思想。話語權的產生伴隨著階級的發展,意識形態作為上層建筑,是由當時的經濟基礎決定,占有物質資料生產的同時占有精神資料生產的階級,更能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馬克思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6]無產階級作為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者,也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傳播者。中國共產黨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只有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堅定無產階級立場,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切的利益問題,遵循實事求是的辦事原則,才能有效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說服力。
最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具有一元主導性。經過幾十年發展,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指導思想,成為指導我國社會發展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律,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體現了人們的價值訴求,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話語保障。隨著時代的變化,各種社會思潮泛濫,人們的價值觀念受到影響,人們的訴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在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過程中要深入研究人們思想觀念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和具體的表現形式,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不斷加強與不同話語的交流,積極引導多樣的社會思潮與我國社會發展相適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7]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改革開放以后,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人文理念更多傳入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與我國主流價值觀產生碰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西方國家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對我國進行價值觀的滲透和思想文化的輸入,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泛濫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誤導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選擇和道德判斷,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是我國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西方國家以其強勢的話語霸權地位對社會主義國家建設評頭論足、指手畫腳,聲稱他們的“價值觀”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奮斗的“價值目標”。西方國家通過先進的傳播手段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手段極其隱蔽且具有欺騙性。它們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大眾傳媒手段對我國進行所謂“普世價值觀”的意識形態灌輸,鼓吹“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不斷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清醒認識到話語權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性,發揮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自身優勢,實現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認同,并引導黨和人民群眾同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作斗爭,從思想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而維護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
強大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走向強盛的標志。意識形態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可以通過政治號召、理論說服、凝心聚力、榜樣示范等功能規范、引導和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在國家、政黨和民眾之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軟實力是意識形態的核心,占有先進文化資源是保障話語權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8]與此同時,意識形態話語權體現著軟實力和硬實力的相互平衡和相互制約,話語權同樣需要國家硬實力作為保障。文化軟實力離不開經濟經濟基礎的支撐,兩手都要抓,實現文化軟實力和國家硬實力如鳥之兩翼,需共同發展。
全球化時代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我國話語權的內在本質,盡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是相對匱乏的精神生活卻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加之西方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傳入中國,進入人們的視野,滲透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使得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在重大問題上不能堅定政治立場,甚至做出有損國家利益的行為。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的內涵,創新話語表達方式,提升話語傳播手段。通過主流媒體的文化傳播,塑造人民群眾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和增強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國際話語權是國家處理國際事務和應對各種國際問題中的一種話語表達,它彰顯著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影響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領域頻繁發聲,為國際社會發展和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西方國家長期利用話語權輸出意識形態,運用話語霸權控制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謀利益,面對這種話語霸權的影響,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9]話語權的爭奪是國家實力的競爭,中國要敢于在國際中發聲,在涉及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主動出擊、敢于亮劍、承擔責任,如此才能在國際上捍衛自己的利益,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掌握國際話語權,一方面要主動發聲、敢于發聲,積極構建有效的話語體系。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完善話語體系建設是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保障。只有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內容,才能為爭奪國際話語權提供理論支撐和現實保障,為創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豐富和創新話語內容。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來源。掌握國際話語權,就要真正把中國故事講好、中國聲音傳播好,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一個真實而又全面的中國,進而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執政合法性與執政黨的關系是密切相聯系的。縱觀歷史發展,任何一個政權或者一個政黨,其執政地位的穩定性、執政前途的順暢、執政命運的脈搏,都取決于人民群眾的認可與接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都表明,政權的喪失與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緊密相連。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其合法性體現在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堅持與時俱進,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新意識形態理論,加強話語權建設,構建話語權體系,正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得到人民的支持、獲得人民的認同,鞏固了黨執政的合法性地位。這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內在要求,也為鞏固黨的執政合法性提供話語保障。
任何政黨合法性的獲得都是不斷與時俱進的結果。保持黨的合法性,就要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理論上推陳出新、在方法上破立并舉,增進我國話語權的主導力和凝聚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是觀念的上層建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觀念,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助推器。黨的執政合法性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任何一種思想觀念的形成都離不開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要重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理論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發展理念,挖掘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破除原有固定的話語體制和機制,解決社會發展所遇到的突出問題,回答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中國夢的實現是全體中華兒女為之奮斗的偉大理想。只有牢牢掌握話語主動權,在國際上敢于發聲、在國內敢于直面各種問題,才能使中國夢的價值深遠持久地影響每個人。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社會利益,如何讓更多人接受中國夢、認可中國夢,事關中國夢能否在人民群眾中凝聚社會共識、凝聚實現中國夢的社會共識。中國夢承載著無數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是智慧的凝聚、力量的來源、話語的基礎,中國夢的實現要凝聚全社會共識、匯集人民群眾智慧、聚集全民族力量,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引領、輿論導向作用。
中國夢的實現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把中國夢的價值內涵融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之中,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增進人民的“四個認同”、凝聚社會共識,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現實基礎。實現中國夢,要發揮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民眾思想的作用,與時俱進中國夢的話語闡釋是馬克思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內在表達。無數實踐證明,中國夢的實現與話語權的建設是密切相關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離不開話語權。失去話語權的保障,就難以真正實現夢想,難以在世界競爭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