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人民醫院產科副護士長 張姍姍
朋友懷孕了,在全家人興高采烈地慶祝時,她卻愁眉苦臉,一夜無眠,第二天急匆匆找到我,問她第一胎時發生妊娠期高血壓,后因病情重提早行了剖宮產術。這次妊娠還會不會出現高血壓?會有風險嗎?
朋友的問題在開放二胎政策、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居于高位的當下,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下面來和大家詳細說說。
妊娠高血壓疾病多發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 壓≥90mmHg)、蛋白尿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或功能衰竭;同時胎兒會因胎盤功能減退而出現發育遲緩,導致早產和未成熟兒,嚴重者胎死宮內。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在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5%~12%,是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曾經有過妊娠期高血壓病史的婦女,懷孕前更應該詳細檢查,血壓高要服藥控制,懷孕后要去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預防、嚴密監測,爭取再次妊娠后能有良好結局。臨床總結發現,影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再發的因素有——
1.子癇前期病史:該病史可使第二次妊娠時子癇前期的再發率增加5倍以上。
2.孕前體重的改變及再孕時的體重增加:孕前體重正常甚至偏低但妊娠期體重增長過多的女性,子癇前期的發生率更高。于兩次妊娠期間,體重指數降低者子癇前期的再發率約為12.8%,體重指數維持不變者再發率為14.8%,體重指數增加者再發率則升至18.5%。
3.兩次妊娠的間隔時間:將前次妊娠的終止時間至再次妊娠的分娩時間作為妊娠間隔時間,長達5~10年或者短至18~24月的妊娠間隔時間均伴隨著更高的不良結局復發率。
此外,孕期需要藥物控制的慢性高血壓,也會使子癇前期再發的風險明顯增加。
針對上述原因,建議準備生二胎或者已經發生二次妊娠的女性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降低再次發生妊娠高血壓的可能——
1.有子癇前期病史的女性,妊娠前進行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及易栓癥的篩查,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治療,可降低再次妊娠時高血壓疾病的再發。
2.妊娠前開始補充鈣劑、復合維生素。
3.如果孕前的體重指數超標(正常值為18~24),建議先減肥后再懷孕。
4.在懷孕期間,保持心情舒暢,學會自我調節,在感覺有壓力時,可聽聽喜歡的音樂,以轉移注意力。每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每天睡眠8~10小時,睡眠時盡量取左側臥位,避免壓到脊椎旁的大血管,從而減低妊高癥的發病率,減少打鼾或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
5.膳食中低鈣的孕婦患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這類女性應當適量補充鈣劑。魚油中富含ω-3脂肪酸,補充此類脂肪酸可以預防炎癥介導的動脈粥樣硬化。補充外源性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有助于改善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
6.對34周前的子癇前期史或重度子癇前期史,有胎盤疾病史如胎兒生長受限、胎盤早剝病史,存在腎臟疾病及高凝狀況等高危因素者,可以在妊娠12~16周開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50~100毫克),至妊娠28周停藥(國內指南)。
7.每日早晚監測血壓,注意留心自己的變化和癥狀,如果孕期出現體重增加過快,或有頭暈、頭疼、視物模糊、胸悶、憋氣、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下腹疼痛、陰道出血或流液、尿量減少或尿色呈咖啡色或醬油樣尿,或者已有血壓升高應及時就醫;要自測胎動,一旦發現胎動減少,應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