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博士 周曉博
天氣漸熱,街上穿露臍裝的人也多了起來。看到別人的肚臍,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有的肚臍凹進去,有的卻凸出來,這是由什么決定的?有的人覺得肚臍是個“死角”,為了保持其清潔會動不動就去扣那里的污垢,這樣合適嗎?
肚臍、臍,俗稱肚臍眼。它原本是胎兒連接胎盤的臍帶,當醫生剪斷臍帶,最后留下的部分就會變成肚臍。也就是說,肚臍其實就是一個疤,一般直徑約有1~2cm。
肚臍形狀多樣,有的圓潤深邃,有的昂揚突出。為什么肚臍會有不同的形狀呢?是由基因決定,還是由出生時醫生的那“一剪子”決定?又是否與醫生的手法有關呢?
其實,產科醫生在剪臍帶時并不是貼著肚子剪的,而是會留下一小截。臍帶的殘端會逐漸自己萎縮,再脫落,愈合,最終形成肚臍的形狀。也就是說,肚臍的形狀主要還是由自身因素決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臍帶沒有脫落或剛脫落臍窩還沒干燥時,要做好護理工作,主要是保持其清潔和干爽,避免細菌由此侵入寶寶體內。
肚臍作為腹腔的自然孔道,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手術入路點。既往的腹部手術如闌尾切除,膽囊切除等,往往需要在腹部開一個幾厘米的口子,術后可能會在光滑的小腹留下一道疤痕,這對于很多愛美的女生來說可是難以接受的。但如今,通過單孔腹腔鏡技術,從肚臍開孔進入腹腔完成手術,手術的疤痕完全隱藏在肚臍之中,體表沒有肉眼可見的創口,這種微創手術如今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據調查,肚臍中能被辨識出的細菌共有2368種,根據生活環境、習慣的不同,平均每個人會攜帶67種!如果放任這兩千多種細菌不管,可能會引起局部炎癥。所以,長期不清理肚臍肯定是不行的。
但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且其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容易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等癥狀;重者還會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癥。因此,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法清理肚臍眼。
肚臍里的部分污垢是身體自然新陳代謝排出體外的產物以及脫落的皮屑,這些都是身體正常代謝的產物。少量的分泌物對于肚臍眼是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的,還可以幫助人體保持正常的肚臍溫度。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洗澡的時候,順便沖洗一下即可。如果過度清洗肚臍,會使肚臍部位的熱量散發過快,腸胃功能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或者損傷到人體皮膚,引發身體感染。但如果肚臍泥有異味,1個月清洗2~3次即可。清理時,不建議直接上手,因為指甲容易對臍孔皮膚造成損傷。可以用棉簽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涂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后,再用蘸了水的棉簽輕輕擦拭干凈、再擦干。也可以直接用清水清洗。但若忍不住用手摳,不僅下手要輕,手也必須得保持干凈。
此外,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所以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襲。肚臍一旦受涼,則可能出現腹痛腹瀉。若是女性肚臍處受寒,入侵的風寒還可能引發痛經等婦科疾病。長期受涼,還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生。因此,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肚臍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