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紅曲,又名赤曲、紅米、福曲,為曲霉科真菌紫色紅曲霉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因菌絲體生長在粳米內,使粳米變成紫紅色,故稱紅曲,以紅透質酥、陳久者為佳。
中醫認為,紅曲性味甘、溫,入肝、脾、大腸經,有活血化淤、健脾消食之功,適用于飲食積滯、脘腹脹滿、赤白下痢、產后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等。《飲膳正要》言其“健脾,益氣,溫中”,《本草衍義補遺》言其“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藥理研究表明,紅曲發酵液中含有能顯著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的他汀類等活性物質,有調血脂、輔助降血壓功效,而且還有增強免疫力、抗疲勞等作用。
紅曲與六神曲功用相似,均有健脾消食、和胃止痛之功,適用于飲食積滯所致的各種疾病。但紅曲兼有活血作用,六神曲消食,尤以消化金石類藥品為優,故《本草經疏》言“紅曲,消食健脾胃與神曲相同,而活血和傷,惟紅曲為能,故治血痢尤為要藥”。紅曲有活血作用,故孕婦慎用。現介紹兩款粥療方,供選用。
紅曲粥紅曲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紅曲研為細末,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健脾消食、和胃止痛,適用于飲食積滯、脘腹疼痛。
紅曲紅花粥紅曲、紅花各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二紅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活血化淤、行氣止痛,適用于食積脘腹疼痛、痛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冠心病、心絞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