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五味子、白參各10克,黃芪25克,麥冬12克,炒白芍15克,生甘草6克。
主治:病后及手術后的氣陰兩虛證及新產婦的郁冒證(產褥中暑)。凡自汗、盜汗均多,乏力,伴有心悸失眠癥狀者,用之大多有效。
指征:自汗或盜汗較多、脈虛。
禁忌:外感表實證無汗者,暑濕或濕熱蘊阻中焦者,濕濁困中見舌苔濁膩者均不能用。
組成:益母草30克,甘草3克。
主治:產后尿潴留。用于產后膀胱收縮無力或尿道括約肌痙攣而致的尿潴留。
指征:新產后小腹脹急,膀胱充盈,小便不能自解。
禁忌:本方不適用于非產后尿潴留以及產后尿道損傷感染。
組成:炙黃芪30~60克,豬膀胱(鮮)1只。主治:尿床、小便失禁。
指征:尿床頻繁,小便淋漓不已、不能自控,神倦乏力、疲勞后加重,食欲正常,苔薄白、舌淡紅、脈細弱,腎功能及其他檢查均無陽性指標。
禁忌:舌苔厚膩、食欲不振、小便頻急、灼熱刺痛,以及有濕熱證候者不宜服用。
組成:凈麻黃10克,凈黃連9克,凈蟬衣15克,白鮮皮、地膚子、紫背浮萍各20克。
主治:頑固性蕁麻疹。
指征:主要在于對皮疹的辨證,因本病遷延日久,往往寒熱錯雜,表現在皮疹上有時高突皮面部分色白,而周圍一圈紅暈,或上午發出一批色白,入暮再發反而色紅,故不能單用“屬寒”“屬熱”來辨證。
禁忌:輕癥蕁麻疹不必用本方。
組成: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棗10枚。
主治: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項強、眩暈、反復落枕等。同時配合針灸治療,必定有效。
指征:頸椎攝片提示頸椎退行性改變,經顱多普勒檢查提示腦供血不足,辨證屬于陽虛血痹、筋脈失榮者。
禁忌:陰虛陽亢者禁用,否則將會導致肝陽上亢、頭痛、耳鳴等病變。
組成:黨參20克,茯苓15克,木香、白術各8克,山藥15克,黃連4克,當歸、訶子各8~10克,補骨脂12克,雞內金10克。
主治:慢性結腸炎必用,效佳;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亦用(加蒲黃炭、白芨療效更好)。
指征:每在進食生冷油膩及氣候變化時易泄瀉,小腹隱痛、腸鳴,每天晨起必大便,腰酸乏力,苔白或伴舌邊齒印,脈細無力者。
禁忌:肝腎陰虛證不用,用則易出現口干舌燥、虛煩不安。
(以上內容選自《方藥心悟》)
編后:偏方驗方數不勝數,很多人自行應用,有用對了的,也有用錯了的。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種疾病,用藥也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我們不主張讀者自行用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安全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