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歐陽靜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在產生眩暈感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心腦血管病或是頸椎病。其實,這是把頭暈和眩暈搞混淆了,頭暈一般是血管神經受到壓迫引起的,而眩暈強調的是軀體平衡覺的失衡,其很大程度上是由耳源性疾病導致的。
之所以講眩暈感與耳源性疾病聯系密切,是因為控制人們軀體平衡覺的前庭器官位于耳部。人的耳部由外耳、中耳及內耳組成,前庭器官就屬于內耳,和耳蝸統稱為位聽器官。耳蝸主要承擔耳朵的聽覺功能,前庭器官則擔負起感受軀體位置旋轉的平衡功能,其由3個半規管和球囊、橢圓囊組成,而半規管是人體內唯一可以感受刺激旋轉的器官。3個半規管有負責感受左右旋轉刺激的,也有負責感受水平旋轉刺激的,還有感受人體前后旋轉刺激的,共同幫助人體感位置空間。同時,由于雙耳的左右對稱,半規管在受到外部旋轉刺激時,正好可以將其相互抵消,以此來保障人體的平衡感知。
眩暈是人體平衡機能紊亂的外顯癥狀,患者自身可能會有強烈的重心偏移或是看到周圍的景觀旋轉、重影、傾斜、擺動等。位置感覺失衡或是視物方面的暫時模糊,都與前庭器官的機能損傷脫不了干系。因為前庭器官對人體的空間位置進行感知,并將知覺信息傳輸到中樞神經系統,能對人們形成一定的生理調節,既包括維持人體平衡,幫助調節失衡的位置和姿勢;也包含控制眼部運動,在人體位移或旋轉時依舊有著清楚的視覺。這些人體感知由前庭器官這個平衡機能感受器傳輸到大腦皮層的顳葉,之后反饋到眼動及位置知覺。所以說人體的眩暈感癥狀如頭暈眼花等,與耳源性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在頻繁產生眩暈感時,就要格外警惕耳部是否出現異常病變,及時就醫以防情況惡化。
臨床上來講,引起人體眩暈感的耳部疾病主要有梅尼埃病、耳石癥、迷路炎等。在對患者進行病因診斷時,應著重關注這幾類病癥并加以辨識,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耳石作為前庭器官橢圓囊上的正常生理結構,對維持機體平衡有一定的輔助作用。當耳石脫離原有位置時,就可能會引起人體眩暈的情況,但時間較短容易被忽略。耳石癥導致的眩暈伴隨有惡心嘔吐情況,之后會間斷出現頭腦昏沉不清晰的狀態。
治療耳石癥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案,藥物治療并不能復位耳石,但可以改善內耳的血液循環,使得內耳淋巴液的電解質保持穩定;而手術治療有機器復位和手法復位兩種,臨床上目前提倡手法復位。
這種病癥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淋巴分泌及吸收失衡,臨床表現為聽力下降、耳鳴、眩暈等。由于最早發病時聽力下降的情況并不明顯,患者極難自我覺察,只有發展到后期時才會被關注到;而耳鳴的情況一般是耳內持續性的聲音幻覺,初始時情況也不突出,會有細微的電流或是流水聲,在發病后期會有刺耳的鳴笛聲出現;眩暈則是梅尼埃病比較典型的情況,患者在階段性產生的眩暈感中,產生惡心嘔吐的狀況,通常要維持幾個小時方可緩解。
對于梅尼埃病可采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方式,病癥潛伏期可口服倍他司汀改善內耳供血,或是在內耳鼓膜內注射糖皮質激素等;發作時可服用苯海拉明等暫時緩解眩暈感;當藥物治療不理想時,患者可通過做內淋巴囊手術等降低內耳壓力。
迷路炎又被稱為內耳炎,大多是由于中耳炎病癥產生的毒素經過前庭窗、蝸窗等進入內耳,導致內耳感染。其癥狀多為眩暈、惡心、嘔吐等。
治療迷路炎多采用注射抗生素的方式,或是進行乳突開放術以清理病灶,對內耳膿液進行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