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江(編譯)
隨著新冠疫情緩解,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步解封,人們在保證安全復工復產方面開始嘗試新的辦法。據調查發現,歐洲國家在辦公、上學、購物和就餐方面,為保持安全距離想出了不少點子。
上班英國是很早鼓勵民眾“爬出汽車,跨上單車”的國家之一。最近隨著疫情緩解,英國各行各業“重啟”,為減少人員聚集,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鼓勵民眾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北泰恩賽德市長杰米·德里斯科爾表示,防疫等級降低,但新問題又會出現:人們紛紛駕車復工,涌入城市中心,車流量超負荷,交通擁堵不堪,公共汽車難以正常運行,很可能陷入惡性循環。于是英國政府呼吁,人們以步代車或多騎自行車,利用疫情這個機會積極推動綠色出行,增建自行車基礎設施。綠色出行還有助于增加人們的運動量,減少肥胖問題,為醫療系統減負。
英國民眾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很多人已經做好了“以自行車代替駕車”的準備。英國最大自行車制造商布朗普頓表示,自4月以來,自行車銷量增加了3倍。僅4月,自行車頭盔銷量增長5倍,自行車修理包銷量增長4倍。
不僅在英國,越來越多國家的人們開始青睞騎車出行。近期,意大利米蘭、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等城市增建自行車道;美國紐約、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等地規定,市中心多條街道禁止汽車行駛,只允許民眾騎車和步行。不僅如此,英國還允許員工錯峰上下班,以免造成工作場所出入口擁擠。公司使用“入口”和“出口”標記,以便人群單向流動,避免交匯。出入口處還提供免洗洗手液,方便大家隨時消毒。公司內地面上貼有標記,劃出2米安全距離。
德國公司生產車間要求工人們必須戴口罩干活,同時縮短工作時長。辦公區要求人與人之間保持1.5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需要戴口罩。辦公室每天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
法國鼓勵員工拼車、騎車或步行上班,盡量不要乘坐地鐵。許多大公司雇用專門的清潔團隊,定時清潔門把手、電梯按鈕等經常被觸摸的公共設施表面。辦公室可容納人數縮減至一半,雇主每天給員工提供口罩。瑞士公司則干脆鼓勵員工在家辦公。咨詢服務機構德勤調研顯示,疫情下,瑞士近一半勞動力處于遠程辦公狀態,而且非常享受這種工作模式。
上學荷蘭是解封較快的歐洲國家之一。現小學已經重新開學,但一個班級每天只能來一半學生,也就是每個孩子隔一天上一次學。中學6月1日復課,學生之間必須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
德國學校也已經開學,尤其是中學生,許多學校要求他們學會自查。一到學校先測體溫,然后洗手消毒。每個學生每周可自愿接受兩次病毒檢測,檢測結果將通過郵件獲取。
雖然歐洲不少大學已經開學,但學生基本都是在家線上聽老師講課,與其他同學討論。
購物比利時購物街道被劃分為兩部分,以便人群單向流動,防止聚集。警察會隨時提醒走錯方向的顧客。商場隨處可見免洗洗手液,每件衣服、鞋子被試穿后,營業員都會認真消毒。一家服裝店的老板表示:“這么做的確很麻煩,但能保證顧客安全,還是很值得的。”馬克·亞當和妻子露西亞·阿爾梅達經營了一家鞋店,他們特意買了一批一次性襪子,供客人在試穿鞋子時使用。露西亞·阿爾梅達表示,即使這樣,每雙鞋在試穿后也會消毒。營業幾天后,她發現客人對這種方式很認可。她表示,在疫情結束后,會繼續使用一次性襪子和消毒液。法國一些大品牌門店,也將顧客試穿過的衣服進行蒸汽消毒,消費者接觸過的包袋會被隔離48小時。其他物品的消毒、清潔工作將視其與消費者面部的接觸程度而定。
為方便殘障人士購物,比利時一些商店特意為售貨員準備了透明材料制成的口罩。“戴上口罩很安全,但聾啞人就看不到唇語了,這種特制的口罩,讓所有顧客都能無憂地購物。”一名售貨員表示。
在德國,每個顧客進入超市都要推一輛購物車。購物車發完后,其他顧客必須在外面保持距離等待,以便超市控制進場人數。德國商店還取消了化妝品體驗服務。另外,政府規定,當某個地區7天內每10萬人新增確診病例累計達到50例,就必須恢復“封城”舉措。
就餐為了讓客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證安全,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的餐廳,桌子間增加了玻璃擋板,并增大鄰桌的間距。為了減少堂食,不少餐廳推出半成品,以便顧客帶回家加工后食用。西班牙等國家大力提倡餐廳開放室外就餐區。
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名為梅地亞馬提科的餐廳,找到了極具創意又討人喜歡的方案。餐廳沿店外的河流設置了一組小型溫室,每間溫室能同時為兩位就餐者提供私密的就餐空間。客人既可享受美景美食,還能確保社交距離。負責送餐的服務生都佩戴塑料透明面罩,菜品放置在長木板的末端,服務生無需進入玻璃屋內,就可將菜品送到每個餐桌上。
德國柏林夏里特醫學院專家克洛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國家能否快速遏制疫情,保持社交距離和消毒很重要。通過這些點子,讓民眾既保持社交距離,又感受解封生活的樂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