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民
“彭祖活了八百八,閻王拿他沒辦法。”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彭祖是最長壽的人了。相傳彭祖曾隱居東南沿海的武夷山,教人挖井取水,開荒種地,種植糧棉、果茶。他的茶葉味道香而醇厚,引來呂洞濱、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等七仙來聚,七仙飲后大悅,賜壽880歲。福建武夷山主峰黃崗山上,至今還有彭祖的廟宇等遺跡。
從現代科學來看,人壽至800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彭祖也確實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據《史記》等記載,彭祖真名叫篯鏗。清人在注釋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歷事虞夏,于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篯不死也。”原來,彭祖壽八百,指的是大彭氏這個國家存在了八百多年,不是彭祖篯鏗八百多年不死。但,彭祖實際上也活了一百多歲,于古于今,都是高壽。
彭祖在上古時代影響很大,他是道家鼻祖老聃李耳的師傅。孔子對彭祖欽仰有加、推崇備至;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有關于彭祖的論述,莊子曾把他作為導引養形的代表人物。屈原也認為彭祖善于食療,所以壽元悠長。很多史籍中都提到他能做一手好菜,烹調的雞湯味道鮮美,堯帝品嘗后甚為欣賞,便把彭城封給了他。道家把彭祖奉為先驅和奠基人之一,他們的許多典籍都保存著彭祖的養生理論。
由于彭祖這個氏族善于養生,以長壽者眾多而聞名,于是逐漸產生了彭祖享壽八百八的傳說。后人把他的養生理論加以整理闡述,編成了《彭祖經》。彭祖的養生方法確有極大的借鑒意義,下面就介紹一下。
據《彭祖經》和《太平廣記》載,彭祖“少好恬靜,不卹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治身為事”。其少年時就喜歡清靜,對世上的俗務沒興趣,也不圖虛名,車馬衣物不求奢華,衣著簡潔,雖有車馬,很少乘用,唯以養生修身為主務。朝廷聽說他品格高潔,請他做大夫,但彭祖常常以有病為借口,不愿參與公務。
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竹簡《十問、六問》中《王子巧問彭祖》記載:喜怒不時,不明大道(養生之理),生氣去之(生機)。彭祖認為,憂慮悲哀、極度高興、憤怒郁結都會傷人,因此常常心平氣和,悠然處之。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過度緊張、尤其憤怒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或使血壓升高,誘發冠心病發作、猝死等;過度喜悅也會令人心跳加快,頭目眩暈而無法自控,也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彭祖性格穩重,平日從不吹噓自己養生有道,也不故弄玄虛、崇尚鬼神等,因之心胸開闊,遇事不慌不怒,淡漠生活瑣事,始終保持怡然自得狀態。
彭祖認為,人體內部的變化與四季輪回是相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四季相應。春天萬物生發,要養肝、養陽;夏天是生長時節,主養心,要少發怒,天氣濕熱,上蒸下烤,要注意養脾、化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要養肺、養陰,早睡早起,情緒安寧;冬天講究養藏、養腎、養陰,要多曬太陽。
《彭祖經》中記載了他的服氣術,即氣功療病術。葛洪《神仙傳》中曾記載彭祖“常閉氣內息,從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千”。他經常運用氣功養生,閉氣內息,從清晨一直端端正正地坐到中午。按摩眼睛和身體,舔舐嘴唇,吞咽唾沫,運氣數十遍才起身。如果身體有不適,他就導引內氣,攻其不適之處。體中運氣,使九竅、五臟、四肢乃至于毛發,都能感覺到氣云在體中行走。從口、鼻一直到十指尖,讓氣息散布到身體各處,加快了身體經絡和血液的運轉。
如今,吐納養生已得到現代醫學的認可。據了解,成人肺泡總數有7.5億之多,吐納之法可使氧氣充分地輸送到全身各組織細胞。最簡單的吐納方法是:保持精神集中,先把氣呼凈,腹部自然放松,然后吸氣使肺部充分擴張,再慢慢把氣呼出去,以此來加強吐納的過程,對解除疲勞、清醒頭腦有較明顯的作用。
他善于烹飪,常食桂芝、鹿角等。彭祖開創的名菜,雖然大都失傳,但也有流傳下來的,如“羊方藏魚”“雉羹”等流傳至今。彭祖作為烹調的創始人,受到歷代廚師的尊重,他們奉篯鏗為廚師始祖。屈原在《楚辭·天問》吟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彭祖精于烹飪養生,穿著簡潔大方,深諳養生之道。
他在彭城墾荒農耕,興修水利,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被朝廷封為賢大夫,受到百姓敬重。朝廷賞賜給彭祖前后有幾萬金,彭祖收到后都用來救濟窮苦百姓,自己基本不留。
人在做好事時,大腦會產生天然的興奮劑——內啡肽,它會使人感覺愉悅;同時,多巴胺的分泌也會增多,從而促進積極思維;幫助別人還會促進大腦分泌垂體后葉催產素、垂體后葉荷爾蒙,有助擴張動脈血管、調血壓、保護心臟。所以說樂于善事,也是彭祖的長壽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