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表于《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癥》雜志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體育鍛煉可延遲認知能力下降。
研究小組選取了372名有早期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一種遺傳型阿爾茨海默病)遺傳基因的參與者,并根據體育鍛煉頻率,將他們分為兩組:經常鍛煉的人和很少鍛煉的人。之后,研究人員定期檢查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大腦功能,以及與認知能力下降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生物標志物。
結果顯示,與很少鍛煉的人相比,經常鍛煉的人認知功能和表現明顯更好,腦脊液中阿爾茨海默病“跡象”更少,在15.1年后,他們才被診斷為輕度癡呆。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體育鍛煉對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癥狀緩解有益,每周鍛煉至少兩個半小時,對于上述罕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就會有幫助。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刊登的一項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51~80歲人群中,蹲姿起身無需用手的參試者,6年內死亡風險明顯低于那些蹲姿難以起身的同齡人。其關鍵原因正是,蹲伏運動可改善腿部力量和靈活性。
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專家梅根·羅西博士表示,如廁時使用蹲便器比使用馬桶更有益健康。蹲姿如廁更有益腸道健康,因為該姿勢可幫助理順腸道、直腸和肛門,使排便更順暢。英國理療師蒂姆·阿勒代斯表示,正確的下蹲姿勢是:身體下蹲、膝蓋彎曲、臀部幾乎貼近地面,腳跟平放。據估計,如今大約95%的成年人無法完成該動作,或難以舒適地保持這種姿勢。
為了鍛煉下蹲涉及的肌肉群,獲得相應的健康益處,阿勒代斯建議:戶外時,老人可站在臺階邊上,抓牢固定物體,一只腳腳后跟懸空,用力下壓,拉伸小腿;居家時,可保持仰臥姿勢,單膝拉伸至胸前,保持幾秒鐘。經過幾周鍛煉后,鍛煉持續時間可延長到10~20秒,直至能堅持3~5分鐘。如果髖關節或膝蓋有健康問題,做此項鍛煉前應征求醫生建議。
保持口腔衛生是預防蛀牙(齲齒)的關鍵。《美國牙科協會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早餐后喝1杯牛奶可“沖洗”殘留口腔中的糖和淀粉,降低蛀牙風險。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兒童牙科教授克里斯蒂娜·吳博士及其研究小組招募了20名成年參試者。研究人員先讓參試者吃20克含糖谷類食物,然后分別飲用不同飲料:全脂牛奶、100%純蘋果汁或白開水。參試者分別在試驗前、早餐后2~5分鐘以及喝完飲料半小時后接受前臼齒、牙縫、牙菌斑pH值測試。結果顯示,吃完麥片后喝牛奶的參試者牙菌斑pH值上升幅度最大,酸度降低。餐后飲用純蘋果汁的參試者中,半小時后pH值基本不變。餐后喝白開水的參試者中,半小時后pH值略有上升。這一結果表明,吃谷類早餐后,喝牛奶最能降低口腔酸度,提升pH值,減少碳水化合物對牙齒的損傷。
這一研究提示人們,吃完早餐后喝杯牛奶可起到“洗牙”作用,有助于降低口腔酸度,減少蛀牙發生。
中風可導致半身不遂、四肢癱瘓、語言不利等后遺癥。英國《自然·通訊》刊登的美國新研究發現,給中風患者輸入健康者血液,可保護患者免受中風損傷。
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研究小組利用小鼠完成了中風血液替代法試驗。研究人員先抽取中風小鼠部分血液,然后抽取未中風小鼠等量血液并注入中風小鼠體內。觀察結果顯示,這種血液替代療法顯著改善中風小鼠的預后狀況。輸血7小時后仍可產生積極影響。研究發現,替換中風小鼠20%的血液就足以使大腦損傷大大減輕。
研究人員分析指出,中風后,患者的血液成分會發生變化,進而干擾大腦和身體反應。新研究表明,血液替代療法可清除中風后的炎癥細胞,降低中性粒細胞(可引導免疫系統反應的一種白細胞)和金屬基質蛋白酶-9(可導致血腦屏障滲透和腦組織退化的一種酶)水平。新研究結果首次證明,血液替代療法可改善小鼠中風結果,為人類探索中風新療法打下了堅實基礎。
有沒有感覺前一晚沒睡好,第二天整個人精神狀態都不好,甚至脾氣也會變得暴躁?這個現象現在有了研究支撐,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團隊將這一研究刊登在國際睡眠權威雜志《睡眠》上。
該研究團隊讓202名大學生通過記日記的方式,將日常壓力和狀態記錄其中。結果發現,如果前一夜的睡眠比往常少,次日生氣的情況就會比以往更嚴重。研究團隊還找來147位社區居民,分為兩組,一組按照以往作息保持規律睡眠,另一組要求參與者在一周的某兩個晚上只睡5小時。最后,讓他們每天接觸一次刺激性噪音,評估其憤怒程度。
實驗發現,睡眠良好的人更能忍受噪音,生氣也較少。相比較,睡眠受限的人更容易對厭惡性噪音感到憤怒,這表明睡眠少會讓情緒變差。另有一項相關實驗表明,睡眠不足者在在線競技游戲失利后,更容易發火。
愛荷華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茲拉坦·克里桑說:“研究結果強有力地證實了睡眠對情緒的影響。日記記錄結果還表明,睡眠不足十分影響日常生活,睡眠少時,下午更容易生氣。”
當今社會,瀝青作為一種常用建材幾乎無處不在,如鋪筑道路、屋頂防水等。然而,美國耶魯大學新研究發現,城市區域中瀝青是重要的空氣污染源,尤其是高溫天氣下污染更嚴重。該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
瀝青由原油或類似物質制成,含有某些可導致空氣污染的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研究團隊收集兩種新的道路瀝青并將其在實驗室的熔爐中加熱,還測試建筑物屋頂使用的新瀝青瓦和液體瀝青。研究發現,當路面被加熱到60℃時,瀝青中所含的大量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逸出。隨著瀝青的冷卻,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在為期3天的試驗期間,溫度為15.6℃時,瀝青污染物排放量保持恒定且顯著,而這一溫度同洛杉磯夏季氣溫相當。
研究人員指出,瀝青造成的空氣污染類型堪比洛杉磯的汽車尾氣排放,而洛杉磯的霧霾水平有時是全美國最高的,這表明瀝青可能是一個長期的空氣污染源。該研究還發現,瀝青道路受到太陽輻射時的污染排放量最多可增加300%。
該研究報告認為,未來,隨著針對汽車尾氣污染的防治力度不斷加大,汽車污染排放量可能會逐步減少,但隨著城市擴張和氣候變化加速,瀝青的污染排放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因此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治至關重要。
微笑能讓一切變得更好嗎?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不想笑,假笑也能產生積極影響。研究人員稱,微笑這一動作會調動面部肌肉,刺激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釋放神經遞質,從而欺騙大腦,產生樂觀情緒。
這項由南澳大學開展的研究對實驗參與者進行了測試,參與者需要用牙齒夾住一支筆,使他們的面部肌肉像微笑一樣運動。研究人員發現,當肌肉告訴自己“你要快樂”的時候,你就能以積極態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對研究心理健康問題很有幫助。研究作者表示,該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十分重要。
如果能欺騙大腦,讓它把刺激感覺為“快樂”,那么我們就有可能利用這種機制幫助促進心理健康。澳大利亞研究小組正在復制一項2009年的“隱蔽微笑實驗”,該實驗評估了人們如何感知他人面部反應,以及人們如何看待從皺眉到開懷大笑的各種反應,甚至研究了悲傷和快樂走路的人的圖像差異。研究人員表明,我們的行為方式和對幸福的感知之間似乎有著明確的聯系。
現代社會一個顯著特點是人們廣泛使用數字設備,特別是智能手機。以色列特拉維夫阿斯塔醫學中心睡眠與疲勞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夜間使用電子設備會影響精子質量。
研究人員獲取了116 名年齡在21~59歲之間男性的精液樣本,進行生育能力(包括精液體積、酸堿度、精子濃度、活力和總精子計數)評估。參與者完成了關于他們睡眠習慣和使用電子設備情況的調查問卷。
分析結果顯示,晚上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看電視都與精子濃度下降有關。睡眠持續時間較長與總精子計數較多和精子活力更強之間存在相關性,主觀嗜睡程度高與精子質量差之間也存在相關性。該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夜間暴露于電子屏幕(特別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所發射出來的短波光)與精子質量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提示,為改善精子質量,男性夜間要少使用電子設備。
美國一項新研究表示,流感病毒等經空氣傳播的病毒可通過灰塵、纖維及其他微顆粒實現傳播。該項研究成果對防范控制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的傳播擴散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科研人員聯合開展,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研究團隊針對“霧化污染物”是否會在豚鼠之間傳播流感病毒進行實驗觀察(“霧化污染物”指遭病毒污染的非呼吸性顆粒,包括灰塵、纖維等微顆粒)。研究人員使用儀器對空氣中的顆粒物進行計數,發現未感染的豚鼠在籠子內活動時,每秒呼出的微顆粒峰值可達1000。研究人員在免疫豚鼠皮毛上涂有流感病毒,觀察發現流感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給其他易感的豚鼠,這表明該病毒不必通過呼吸道即可傳播擴散。最后,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微小纖維也可攜帶傳播病毒。
研究人員表示:“空氣中的灰塵,而不是呼吸中的飛沫,攜帶了能感染動物的流感病毒,這讓大多數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感到震驚。”他進一步指出,流感病毒等可通過附著于空氣中的灰塵等微顆粒傳播,打開了一片新的研究領域。
起身時眼前發黑或一陣眩暈是一種較常見的現象,其原因是血壓突然下降,被稱為直立性低血壓。近日,美國《神經病學》期刊發布新研究提醒,直立性低血壓(尤其是收縮壓驟降)影響大腦認知功能,長期下去,日后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高。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招募2131名平均年齡為73歲、未患老年癡呆癥的志愿者。在研究初始、第一年、第三年和第五年,研究人員分別對參試者血壓進行監控發現,有15%的人患有直立性低血壓。在此后為期12年的隨訪期間,參試者接受認知功能減退程度評估,有22%的人患上老年癡呆癥。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在192名患有收縮性直立性低血壓的參試者中,有50人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占比26%。相較沒有此癥狀的人,患有收縮性直立性低血壓者患病的可能性高40%。排除糖尿病、抽煙、酗酒等影響因素后,收縮性直立性低血壓仍可導致老年癡呆癥風險增加37%。
研究報告作者勞瑞·羅奇表示,收縮壓是血壓的最重要指數,一旦從坐姿調整為站姿時收縮壓下降超過15 毫米汞柱,就可認定為收縮性直立性低血壓。他認為,監測中老年人起立時的血壓變化情況非常重要,控制此類血壓下降有助在年老時保持思維和記憶能力。該研究還發現,與血壓穩定者相比,收縮壓數值變化越大,患老年癡呆癥的可能性越大。
心臟病是全球死亡主因之一。美國《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雜志近期刊登印度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蒜和葫蘆巴籽強強聯手,有助保持心臟健康,預防心臟病發作。
印度中央食品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穆克塔姆巴博士和斯里尼瓦桑博士的團隊通過實驗檢測了大蒜和葫蘆巴籽組合對大鼠心臟的保護作用。研究人員連續8周給大鼠喂食高膽固醇食物,以提高其膽固醇水平。大鼠被隨機分為3組,分別接受10%的葫蘆巴籽、2%的大蒜或“大蒜+葫蘆巴籽”的降脂治療。8周后,研究人員注射異丙腎上腺素誘發大鼠心臟病發作。結果發現,與單獨喂食葫蘆巴籽或大蒜的大鼠相比,接受組合治療的大鼠血液中抗氧化劑分子水平最高,可有效抵消異丙腎上腺素誘發心臟病發作的能力,抑制心血管疾病發病過程中的氧化應激。
穆克塔姆巴博士表示,葫蘆巴籽富含可溶性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和改善血壓。大蒜中富含大蒜素等關鍵物質,也有益于降低膽固醇并增強抗氧化功效。兩者合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