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方 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常規體檢的意識,但面對充斥著專業術語的檢查結果,很多人一頭霧水。這里,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眼科體檢報告中的術語。
所謂矯正視力即為戴鏡后視力,正常的矯正視力應該在1.0以上。如果低于1.0,有可能是眼鏡矯正不足,需要重新驗光配鏡,也有可能存在一些眼科疾病,需要到醫院眼科做專業的檢查。
包括對玻璃體、視網膜血管、視神經、黃斑等部位的檢查。如果結果異常,報告單上多會出現以下術語:
1.視網膜動脈硬化。這種情況較常見,異常視網膜動脈的改變可反映體內動脈硬化的程度,多發生在50~60歲或以上人群,并常與高血壓、糖尿病并存。據統計,高血壓病患者70%可發生視網膜動脈改變,故這也是判斷高血壓程度的一個標準;嚴重的糖尿病患者亦有視網膜動脈硬化改變。所以,一旦出現視網膜動脈硬化應該多關注自己的血壓、血脂和血糖情況。輕度的視網膜動脈硬化不會引起視力改變。
2.玻璃體混濁。一般見于近視,特別是高度近視者,50歲以上人群也較多見,俗稱“飛蚊癥”,患者自覺眼前有黑影飄動。這類人群可在散瞳后詳查玻璃體和視網膜情況,排除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及眼底出血。單純的玻璃體混濁只需隨訪觀察,不必過度緊張。
3.視神經杯盤比擴大。這里的“盤”指的是視神經乳頭,正常情況下,它有一個生理性凹陷,也就是視杯,杯盤比即視杯和視盤的比例,大部分人杯盤比在0.3左右,如果出現杯盤比擴大,特別是大于0.6以上,那就要引起重視,需要到眼科做一套青光眼的篩查,包括眼壓、視野、視神經纖維層的厚度。如果診斷為青光眼,需要及時干預治療。
4.黃斑色素紊亂。這也是體檢報告上經常出現的內容,患者往往會緊張地詢問:“醫生,體檢醫生說我眼底有黃斑!”其實,黃斑是我們眼底視網膜上的正常結構,每個人都有,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一旦黃斑出現病變,視力會明顯下降或者出現視物變形。所以,體檢如果發現黃斑區異常應該及時到眼科詳查,做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 C T),明確黃斑部的病變情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