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中心血站 廖 麗
對獻血的方式,你了解多少?據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近八成人更愿意獻全血而非成分獻血;近七成人不了解成分獻血與獻全血的區別。實際上,成分獻血比獻全血更具科學性與醫療價值,既可以做到一血多用、節約寶貴的血資源,又可以消除患者因輸入含有各種成分的全血引起的不良反應,同時還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具體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成分獻血是借助血細胞分離機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給捐獻者體內的過程,時間約需1~2小時,稍長于獻全血。目前國內的成分獻血以獻機采血小板最為普遍。
成分獻血作為一種新型的獻血方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醫療技術水平的一項重要標志,目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分輸血已經占到全部用血量的95%以上。
成分獻血對應的是成分輸血。人體血液是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蛋白等成分組成。據統計,臨床上80%以上的患者,都不是因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輸血,而是因為血液中缺乏某種成分。成分輸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血液中的各種有效成分分離出來,分別制成高純度、高濃度的血液制品,然后根據患者情況,需要什么成分就給輸注什么成分的輸血方法。例如,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只需要輸注血小板,如輸注全血,不僅對患者幾乎毫無作用,而且會造成血液浪費,甚至還會導致副作用。由此可見,獻成分血比獻全血更能符合現代輸血的需求,更具科學性。而且,比起獻全血,獻成分血的間隔更短。捐獻成分血的間隔僅為2周,而獻全血的間隔男性為3個月,女性為4個月。
目前,臨床需要最多的機采成分血是血小板,健康人體血小板數量充裕,血小板捐出后在48小時內就可以恢復到采前水平。由于一次獻出的血小板總量只有250毫升,而其余的血液成分回輸到體內,所以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有人擔心捐獻成分血那么多人共用一臺血細胞分離機,獻血過程中會被傳染上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血站的工作人員均為經過國家采供血專業培訓及考試后持證上崗的,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能保證采血過程的安全與衛生;在捐獻成分血的過程中,血液在經過嚴格消毒的密閉管道套材中循環和分離,并不直接和血細胞分離機進行接觸,而且每人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絕對不會造成交叉污染,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影響。
各項檢驗結果正常,血常規中血小板計數≥180×109/L;年齡在18~50周歲;男性獻血者體重≥60kg,女性獻血者體重≥55kg;肘部靜脈血管明顯,有彈性。
在獻血前一天和當天早晨應食清淡食物,禁食雞、肉、魚、蛋、豆制品、奶等高脂肪食物,勿飲酒,不得空腹獻血;獻血前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穩定的情緒;在獻血前一周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謝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維生素E、消炎痛、潘生丁、氨茶堿、氯霉素及抗過敏藥物等。
在獻血后的1~2日內,應該適當增加飲水量;獻血后無需大補,但可適當增加營養,多吃有利造血的食物,促進血液成分更快恢復。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質、鐵、維生素B12和葉酸等。含有優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有奶類、瘦肉、蛋類、豆制品等;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海蜇、紫菜、香菇、豌豆、大棗、桂圓等;豬肝、豬腰和牛肉的葉酸含量高;動物肝臟、豬腰或羊腰等的維生素B12含量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