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水利局,江蘇 高郵 225600)
高郵市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按照上級政府及水利部門的部署和要求,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省水利現代化建設試點市和省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的重要內容,放在突出位置,圍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總體目標,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狠抓推進。
為進一步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保護和管理,高郵市開展了水資源論證,并加強了水資源取用許可的審批權限管理。從2013年開始,高郵市新申請取水戶一律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新批取水許可項目,做到件件有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對涉及流域管理的項目,按照規定要求上報省廳進行審批。經審批的項目均按照查勘、論證、審批、試運行、驗收、發證等程序運行。
根據省、市核定給高郵市的取水總量計劃,對高郵市各取用水戶進行用水指標分解,下達年度非農業開采計劃7755.0萬m3(農業用水計劃由揚州市水利局直接下達),其中地下水844.0萬m3,地下水實際開采總量803.8萬m3,占地下水開采量的95.23%,回灌水量67.7萬m3。落實專門人員,每年均堅持按月抄表,每月開展計量設施檢查不少于1次,及時更換不正常運行計量設施。
全面開展取用水戶分類和戶數清理工作,對取用水戶的取用水、往年繳費、取水許可等情況進行逐戶逐項核對[1],扎實做好水資源“五個一”管理,掌握各取水單位年度取水量及生產動態,強化定額考核。進一步收集補充取用水戶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取用水單位一戶一檔資料,制作取水許可證登記表150份,準確掌握全市取用水戶的基本情況,為全面開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記工作奠定了基礎。
對地下水監測網絡重新進行合理布局,全年對5眼地下水井水質監測兩次。每月定時對22眼層壓井水位進行監測,全年組織專人進行兩次監測復核,提高了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近幾年來,高郵市不斷加強鑿井管理,加大水資源巡查力度,及時將擅自鑿井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有效遏制了部分企業私鑿亂采地下水資源現象,地下水位呈逐年上升趨勢,地下超采范圍逐步縮小。2013年省政府制定了《江蘇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分方案》,明確了江蘇省各水文地質區域地下水開發利用紅線[2],取消了高郵市超采區控制范圍,這是高郵市地下水管理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標志。
編制實施《高郵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推進節水型社區、節水型學校、節水型企業、節水型機關和事業單位等的建設,以示范點的建設帶動全市節水型社會創建[3]。截至2019年,高郵市先后創建江蘇省節水型機關31個、節水型社區8個、節水型醫院3個、節水型企業23家,創建江蘇省、揚州市節水型學校34家。通過創建,社區節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達到99.4%,人均生活用水量為2.14m3/(人·月)。企業單位節水減排工作有了顯著提高,一系列創建指標均達到或高于《江蘇省節水型企業(單位)定量考核標準》。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考評體系,認真制定和執行行業用水定額,堅決遏制用水浪費[4]。推動落實“三同時”制度,督促企業在興建和取水之初即設計并投入建設節水循環池等節水設施。積極做好水平衡測試,指導創建的節水型企業、單位、學校安裝二級和三級計量設施等工作,為單位內部節水奠定良好基礎。
按時下達自備水源取水戶用水以及規模以上企業自來水用水的用水計劃,城市自來水廠按規定報送年度工作總結和取水計劃申報表,并于1月底前完成網上系統申報。對全市用水大戶實行重點監督管理,并免費安裝計量設施,用水大戶全部納入水資源信息系統,實行數據在線采集、專人負責巡查、每天定時記錄,及時掌握在線動態。同時,對接3家重點工業企業,開展六大行業重點企業對標達標活動,不斷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組織實施高郵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骨干工程,持續推進八大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工程改造,運用節水技術,推廣高效節水產品。繼續加大供水管網和供水支管網改造。結合30條后街后巷、煙雨小區、穿心河二期工程改造,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推進高郵市海潮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建設,提升污水處理利用率。
推進實施污水處理廠尾水導流工程,實行資源化綜合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由原來的15%提高到目前的45%。指導企業加大循環利用,興建雨水收集系統,對用水水質要求不高的企業進行雨水收集試點,先后在多家企業興建雨水收集管道,建立循環池,提高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減少了對水資源的浪費[5]。
對高郵市境內35條重點河道現狀進行了調查登記,確定6條市級骨干河道劃入市級水功能區。全年對高郵市境內14個省重點水功能區的15個斷面進行水質監測[6],委托揚州市水文勘測局編制水資源公報和水質公報,并進行發布。為進一步加強對入河口的排污管理,根據《高郵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方案》要求,對全市鄉級以上河道和主要支流上設置的排污口進行了全面調查,登記了114個排污口,重點對南水北調三陽河、北澄子河等輸水干線上的排污口進行了稽查,對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排污口限期整改,對擅自設置的排污口責令立即關閉。組織開展城市河道治理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活水、截污工程,改善水體環境,為水功能區納污紅線的控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江蘇省水利廳“一個保障、兩個達標、三個沒有、四個到位”的總體目標[7](即保障水源地安全供水,正常情況下水源地安全供水,突發事件情況下保證應急供水;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一級保護區范圍內沒有與供水設施無關的設施和活動,二級保護區范圍內沒有排放污染物的設施或活動,準保護區范圍內沒有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設施或活動;水源地保護機構和人員到位,警示標牌、分界牌和隔離措施到位,備用水源地和應急預案到位,水質自動監測和預警設施到位),全面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實施高郵城區港郵公司一、二水廠飲用水源地建設,高郵菱塘鄉、界首鎮等農村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全面完成高郵市東北片區域供水提標升級工程,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在100%。不斷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核準和安全評估制度,制定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大對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違法建設的清理,與交通、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高郵湖備用水源地餐飲船整治工作。并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邊界,設立了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8]。
2013年,高郵市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高郵市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具體工作機制。按照創建指標體系擬定了考核目標,對5個方面20個具體指標排定了示范工程、重點工程和管理措施,全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努力破解高郵市的水量、水質、水環境問題,高郵市的水生態、水環境、水質量均得到了較大提升,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9]。2018年順利通過了江蘇省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嚴守生態紅線,加強生態空間管制范圍,采取退圩還湖、退漁還湖等保護措施,保護高郵湖、里下河湖泊湖蕩等濕地。建設水生態示范河道,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質持續惡化、減少水土流失量、凈化河道水質,完成老橫涇河、澄潼河、北關河等水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形成水生態建設亮點。編制《高郵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治理方案》,利用生態浮島技術對全市水質較差的5個水功能區進行試點治理,經揚州市水文局定期對這5個水功能區斷面進行監測,水質達標率均有明顯提升。
根據《揚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及《揚州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高郵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高郵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并逐步完善制定了符合高郵市實際的考核工作實施方案,科學分解了該行政區域考核指標,明確任務,強化責任。
對全市14個水功能區15個監測點實行全覆蓋監測,配合水文局開展“零點”行動和對排污大戶進行定點監測。結合抄表收費工作對54處遙測站、58個遙測點開展不定期巡查、檢查,定期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維護,保證每個站點每月巡查檢查在兩次以上。常態化開展水資源信息系統遙測站點管護,明確專人專職負責水資源信息系統運行及維護,保證站點在線率在98%以上。完成120戶取用水戶、150份取水許可申請書及取水許可證等相關數據信息的錄入工作。按時上報規費征收月報、水務月報、水資源管理季報和年報等各類報表。
對水資源管理人員明確管理要求和責任,每月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工作動態,落實目標考核任務。對使用地下水的單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活動,規范取水戶取水行為。同時,增強主動辦案意識,強化水政執法能力建設,依法查處水事違法案件[10]。整合執法職能,下移執法,全面加強基層一線執法力量。全面實現全市涉水違法行為防治執法網絡全覆蓋,有效遏制亂搭亂建、違章種植等涉水違法行為。
出臺并完善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先后制定了《高郵市河道管理辦法》《高郵市城市排水管理辦法》,確立了城市排水許可證制度、新建地區雨污分流制度、有償排污等城市排水管理制度。修訂《高郵市水利工程管理辦法》,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繼續加強水行政執法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參加市法制辦組織的全市執法人員法制培訓、考核活動,邀請省水利廳法律方面專家現場授課執法人員,選送業務骨干參加省市執法學習培訓,在提升執法人員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的同時做到規范執法、文明執法。
加強節約用水、飲用水源地保護、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資源保護等宣傳。利用世界水日、節水宣傳周、法治宣傳日等契機,在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水法規和水資源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走進每年一次的“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為群眾解疑釋難。掛牌確立節水教育基地,每年都組織節水創建學校到基地參觀,提高廣大師生的節水意識。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全社會理解、關心、支持水利工作,全社會水憂患、水法治意識不斷提高。
近年來,高郵市把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加快水生態文明城市及法治水利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促進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重要載體,大力開展水源地保護和達標建設,嚴格水功能區監督,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加強取水戶監督管理,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水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后將繼續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