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 郭大喬
53歲的田女士是一名中學教師,入冬以來她常覺得腿癢,起初以為是天氣太干燥導致的,便買了些潤膚霜擦涂。可一個月過去了,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倒更加嚴重。家屬認為田女士可能是得了皮膚病,便帶她去醫院皮膚科做了全面檢查,醫生詳細問診后卻建議她去血管外科就診。一開始田女士也覺得很奇怪,但經過血管外科醫師的詳細檢查,最終確診田女士所患的其實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指由于血液淤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靜脈迂曲、擴張。身體多個部位的靜脈均可發生曲張,其中以下肢靜脈曲張最為常見。作為臨床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非常高,女性尤為多見,尤其是一些需要經常站立的女性,如老師、售貨員、護士等,更是下肢靜脈曲張的高發人群。如案例中的田女士,作為教師的她需要長期站著授課,血液循環到下肢靜脈時容易受阻,長時間不能向心臟回流,積在腿、腳的靜脈里,就引起下肢靜脈擴張或靜脈瓣膜損壞,導致靜脈曲張的發生。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非其他疾病引起的),早期多數患者僅表現為下肢淺靜脈蚯蚓狀迂曲隆起,而無其他不適癥狀,因此民間也常稱之為“蚯蚓腿”。而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持久站立后,會出現小腿沉重、酸脹不適,有時還會伴有夜間抽搐,嚴重時可發生下肢皮膚瘙癢、水腫、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潰瘍、靜脈破裂出血等并發癥,而且長期難以自愈,最終可演變為俗稱的“老爛腳”。
像田女士這種靜脈曲張導致的腿癢,一般在季節轉變時會尤為突出。這是因為,季節交替時,腿部表皮血管也會有變化,更多的靜脈血淤積在腿部,特別是小腿足踝部。此時靜脈曲張患者常常會出現癥狀加重,如下肢的曲張靜脈團增多,伴有皮膚瘙癢、濕疹、疼痛等,這類情況臨床上稱之為靜脈曲張所致的淤積性皮炎。這種皮炎用常見的治療方法效果不佳,且有的患者還因為過敏導致癥狀加重。患者一般會首先去皮膚科就診,容易誤診誤治,甚至在一些不正規的醫院被誤診為牛皮癬等,白花錢不說,還容易導致病情延誤。因此,若有下肢皮膚瘙癢、脫屑、色素沉著(皮膚發青、發黑)、疼痛甚至破潰等情況,一定要考慮下肢靜脈血回流不暢等原因,建議盡快到血管外科求診,通過做下肢靜脈的超聲檢查進一步確診。
目前針對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主要分為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兩種。非手術治療能緩解癥狀但并不能根治,包括藥物及穿戴醫用彈力襪,主要用于靜脈曲張早期延緩疾病發展和術后一段時間內的輔助治療。手術是可以治愈下肢靜脈曲張的唯一方法,療效肯定,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去除曲張靜脈的手術,即傳統的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及剝脫加切除靜脈團手術;另一類則是創傷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
在以前只能使用傳統手術治療的時代,由于手術創傷大、經濟負擔重、高齡患者手術風險大等因素,對于無癥狀的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或老年患者,多數主張先采用保守治療。但醫學發展到今天,微創手術創傷小,可在并發癥出現之前就進行治療,盡早去除下肢靜脈曲張病根,近年應用有明顯增多的趨勢。
目前多數醫院針對此病相繼開展的微創手術包括腔內激光閉合術及泡沫硬化劑注射手術,各有側重。其中,腔內激光閉合術是通過穿刺將光纖置入到大隱靜脈主干內,通過熱能效應使病變靜脈閉合,這種技術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抽剝大隱靜脈所帶來的一些并發癥,如血腫、隱神經損傷等,但術后局部常會出現條索狀靜脈炎而導致一段時間的不適。而泡沫硬化劑注射手術則是通過穿刺或置管,向靜脈腔內注射聚桂醇泡沫化學劑,使靜脈壁繼發無菌性炎癥反應,通過術后持續壓迫使靜脈萎陷達到閉合。但是對于嚴重患肢或雙側肢體,由于受到注射劑量的限制,需要分多次手術,其遠期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術后主要不適是局部注射點周圍彌漫性炎癥反應或色素沉著,少數可出現嚴重并發癥,如局部水皰、過敏、深靜脈血栓形成等。
對于教師、營業員這種需要長時間站立的“蚯蚓腿”好發人群來說,可采用一些體育鍛煉和游戲來進行預防。如在平時工作中,尤其久站之后出現下肢酸脹、乏力時,可適當踮腳。人在踮腳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縮擠壓,可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從而緩解下肢酸脹及防止下肢靜脈曲張。具體做法:雙足并攏著地,用力踮起腳尖,保持2~3秒,可重復多次。兒時經常玩的游戲——跳房子,有助于鍛煉腳的控制力,可有效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具體做法:在地上畫出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單雙,一邊前進,一邊把石塊踢到正確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錯格子都算失敗。
此外,防治“蚯蚓腿”還要注意以下6點:
1.避免久站、久坐或久蹲。對于長期站立或坐著工作的人員,工作時間可使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睡覺時注意抬高下肢,使足部高于心臟水平以上,以促進靜脈回流。對于靜脈曲張者,日常要注意患肢保護,避免碰傷皮膚,皮膚瘙癢時,切忌用力抓撓,以防抓傷引起潰瘍流血。
2.控制體重,不宜提過重的物體,避免因超重使腿部靜脈負擔增加。
3.長途旅行如坐飛機、汽車、火車時,適當活動雙下肢,減少血液淤滯及血栓形成。
4.下班回家后,將鞋脫掉,赤足或穿拖鞋行走,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并使足部肌肉得到鍛煉。
5.平常穿平跟鞋或穿有海綿墊的旅游鞋進行運動,如散步、快走、騎自行車等,既能使腳舒適,又能緩解腿部壓力,起到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降低靜脈內壓力的作用。
6.對有皮膚潰瘍出血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原發疾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加強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