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兵工成都醫院 梁木珍
北京時間10月1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BMJ)》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女性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月經周期不規律和周期過長與過早死亡(70歲之前)的風險較高有關。那么,是哪些原因導致了月經失調?又該如何糾正呢?
生育年齡的女性正常情況下每個月都會來月經。正常的月經周期為21~35天(28±7),經期出血一般為3~8天,每次經量在5~80毫升。所謂的月經不調包括很多種情況,如月經量明顯增多或減少,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甚至長達幾個月不來月經。此外,還有陰道持續十余天甚至幾十天出血等,更有些患者出血來勢洶洶,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并伴有頭暈、乏力、暈厥等。
許多婦女發生月經失調后,只是從子宮發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子宮以外的諸多原因。豈不知,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月經失調。
情緒異常:女性對情緒的體驗更加強烈,遇到開心事笑得更開心,遇到糟心事更容易傷心難過。一項英國研究也證實了“女人是情緒化動物”的說法,該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的受訪女性認同,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七分之一的女性坦承自己發脾氣比高興多;女性每周平均煩惱5小時。而長期的精神壓抑、生悶氣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都可導致月經失調或痛經、閉經。這是因為月經是卵巢分泌的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腦垂體和下丘腦釋放激素的影響,所以無論是卵巢、腦垂體,還是下丘腦的功能發生異常,都會影響到月經。所以,女性朋友要學會緩解壓力,調適生活步調,不要自尋煩惱
受寒:女性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因此,女性在經期要注意防寒避濕;冬季飲食中可適當加入高熱、高營養、味濃色重、補益力強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動物類食品。
節食:過度節食減肥會導致體內脂肪下降,而合成雌激素的主要原料就是脂肪。體內脂肪不足,就會導致雌激素合成不足,雌激素減少又會引起月經紊亂,甚至出現閉經,容易造成卵巢功能早衰,若治療不及時,甚至會造成女性不能生育。卵巢早衰又會反過來加重月經紊亂,如此一來,就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女性切不可為求苗條而盲目節食。
肥胖:肥胖與女性月經失調之間的關系早已得到公認。肥胖婦女發生月經失調的可能遠遠高于正常體重的女性,而青少年和年輕婦女肥胖的發病年齡與月經紊亂的發病年齡顯著相關。因為長期肥胖會讓機體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失常而引起月經失調。
吸煙:據對加利福尼亞州1367名18~44歲婦女的調查發現,吸煙女性中有25%出現月經不調,不吸煙女性月經不調的只有18.6%。每天吸煙1包以上的女性,出現月經不調的機會高于不吸煙女性者2倍。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能降低雌激素的分泌量,導致月經失調。
職業因素:大量醫學調查資料證實,鉛、汞、砷、苯、甲苯、二硫化碳、汽油、二氯乙烯、苯乙烯、己丙酰胺、菸堿等70多種常見的工業毒物能引起女性月經異常。此外,繁重的體力勞動、強烈噪聲和振動等對女姓而言也是不利的職業因素。應該指出的是,有害職業因素引起月經異常以功能性改變為主,多數具有暫時性,且多出現于參加工作后最初半年內,持續數月或數年后可逐漸緩解或消失。但不同的職業因素引起的月經異常多表現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