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博 胡文星 呂超
摘? ? 要:從天津和其他省市的實踐來看,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助于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帶動更多資源要素進入農業農村,這是實現天津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全面振興的戰略選擇。近年來,天津農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入、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與先進省市相比,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比較突出,農業規模化品牌化水平依然較低。本文提出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強調規劃引領、建立健全多渠道融資政策等方面對策建議,以推進天津鄉村產業發展。
關鍵詞:天津;鄉村產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0.11.00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ianjin
HAN Jinbo,HU Wenxing,LV Chao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Compartment,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ractice of Tianjin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s conducive to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and driving more resource elements into agricultural countryside, which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to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in Tianjin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ianjin is obvious,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rural industries is deepening,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lthough Tianjin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compared with advanced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constraints of land, capital, talent and other factors are more prominent, an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ale branding is still low.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emphasizing planning guidance,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multi-channel financing polic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in Tianjin.
Key words:Tianjin;rural industry;problem;countermeasures
1 天津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來,天津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和有效形式,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一減三增”農業結構調整作用初步凸顯;區域特色優勢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業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布局不斷優化。
二是生產方式轉變成效顯著。綠色化引領品牌發展效果顯著;科技化助推優質產業和產品加快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增強。
三是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入。農業觀光休閑產業展現新氣象、實現新發展;農產品物流中心區建設初具規模;農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
四是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大力培育農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引領農業高質化高端化發展;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規模擴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日益壯大。
五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落實農業部天津市政府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打造“四區兩平臺”建設;京津冀休閑農業實現一體化發展;新一輪招商引資助推產業振興初現端倪。
2 天津鄉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天津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先進省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2.1 推動產業融合下沉有待加強
鄉村產業振興在整體推動上還有一定差距,一些相對落后的鎮村往往是融合發展滯后的區域。各產業內部的技術創新發展較快,但打破產業界限,促進各產業間聯動的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尚不完善;基于產業融合發展的各類新型產業形態和發展模式,還停留在探索階段,亟需進一步發展壯大。
2.2 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依然存在
融資難、引才難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制約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1]。基層“一懂兩愛”人才十分短缺[2],農業科技人才總量并不少,但領軍型和實用型農業科技人才還偏少,很多特色優勢產業產品和新興產業產品缺乏科技人員進行持續研發和技術支撐。
2.3 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農村產業縱向融合較多,橫向、跨界、參透融合較少。高端農產品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有品質無品牌,低產量高成本,名氣不小市場不大,缺少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優勢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開發多元化產品還不充分,存在初級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低的現象。農村電商發展相對滯后,營銷方式比較簡單。
2.4 農業規模化品牌化有待加強
特色農產品品牌較多,但生產能力和規模普遍較小,競爭力較弱,同時商標注冊意識、保護意識跟不上,有競爭力的市場品牌不多。多數產業化組織研發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經營理念觀念落后,導致經營產品多為原始農產品或經過簡單包裝加工后的初級農產品,在精深加工、包裝、營銷、品牌等方面檔次不夠,附加值不高。
3 天津鄉村產業新業態發展構想
新時代推進天津鄉村產業發展,要積極探索有效的融合模式,發展新業態,全力打造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升級版,努力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實現鄉村振興。
3.1 抓好“農業+”,推進農業功能拓展
將農業與生態、文化、旅游等元素結合起來,將一產功能與二產、三產融合起來,重點發展集農業體驗、休閑度假、美食購物為一體的休閑旅游和以民宿經濟為重點的新業態[3]。持續創新發展模式,拓展農業功能,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新興業態,實現了“三新”發展的新突破。未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還將釋放更大活力。天津已成功舉辦中國奶業大會、世界智能大會智能農業分會、小站稻振興峰會、國際種業博覽會、國際羊業發展高級研討會等,農業已成為會展經濟和開放經濟發展新亮點。
3.2 抓好“互聯網+”,推進智慧和精細農業發展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和農產品原產地直供,探索建立區域性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特色農產品網絡直銷基地建設,強化電商企業與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產銷對接[4]。立足全國“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試驗區定位,引進院士科研團隊建設天津智能農業國際研究院,大力實施“物聯網”農業、“電商網”農業、“信息網”農業的“三網聯動”工程,逐漸確立智能農業發展全國領先地位。推動環境感知、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領域集成應用,以“放心菜、放心肉雞、放心豬、放心水產品”工程建設為依托,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設。
3.3 抓好綠色發展,推進全產業鏈延伸
近年來,天津開展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持續推進投入品減量、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資源養護三大舉措,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未來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新型肥料施用、增施商品有機肥和秸稈還田等技術,探索建立耕地輪作休耕組織方式和政策體系。選擇有特色的綠色產品,優先進行品牌培育,加快培育地理標志產品,完善綠色農產品標識和認證體系[5],嚴格管控準入條件和產品質量,搞好儲、運、銷各環節無縫銜接,培育綠色生產-綠色供應-綠色消費的生態供需產業鏈[6]。
4 推進天津鄉村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4.1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以科技為支撐,促進農業轉型發展,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是圍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重大需求,強化現代要素集成運用,建立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強綠色生態、提質增效技術研發應用,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效益空間,提升農村多元價值。二是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調整優化加工專用的農業產品和品種結構,依靠科技強化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三是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推動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載體新模式,鼓勵發展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文化體驗、養生養老、電子商務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創造新的增長動力,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
4.2 強調規劃引領,實現鄉村產業有序發展
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做好頂層設計,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有規可循。一是注重規劃銜接。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積極搭建“多規合一”空間信息管理平臺,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二是強化資源整合。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涉農區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閑旅游設施等建設[9]。三是加強規劃編制。推動鄉村規劃編制,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保護保留鄉村風貌,開展田園建筑示范[10],創新督促、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各部門貫徹落實規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問題和重點環節,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4.3 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是進一步完善設施農用地政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符合設施農用地有關規定的,按農用地管理。二是鼓勵利用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發展鄉村二、三產業等新業態新模式,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產權確權全覆蓋。四是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運行機制和收益分配制度[11]。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4.4 完善多元投入,支撐鄉村產業項目建設
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需求,在推動財政資金統籌使用、促進金融支農、引導社會資本等方面進行探索,提高農業投資效能。一是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全面落實各項涉農補貼政策,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12]。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中長期信貸支持,開發支持農業科技研發、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金融產品[13],探索擴大抵押品范圍。三是推動完善農業保險機制,推進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努力建立多層次、高保障、符合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民需求的保險產品體系。四是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產業振興。鼓勵投向高標準農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重點領域。
4.5 完善人才保障,聚集鄉村產業發展力量
發揮人才支撐作用,開創鄉村產業振興工作新局面,聚集起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力量。一是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健全“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14]。二是激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特色水產養殖、動植物防疫等相關專業和課程,為鄉村產業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三是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農業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15]。四是支持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鼓勵龍頭企業、休閑園區建立農創空間,支持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和農業科技人員等新農民。
參考文獻:
[1]孔祥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J].農村金融研究,2018(2):9-13.
[2]“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課題組.強化科技引領 實現產業興旺[J].四川農業科技,2017(12):5-7.
[3]曾福生,蔡保忠.以產業興旺促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2):179-184.
[4]陳文勝.以產業興旺為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鄉村發現,2018(2):107-110.
[5]劉靜雅.以產業興旺促鄉村振興[J].鄉村科技,2018(4):1.
[6]盧鳳君,劉晴,盧鳳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產業融合的路徑與實踐[J].中國工程咨詢,2018(5):24-29.
[7]李含琳,李楠.構建“農業三大體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J].甘肅農業,2018(2):21-23.
[8]徐盤鋼.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J].上海農村經濟,2018(2):1.
[9]李瑾,孫國興,韓金博.推進天津鄉村產業振興的對策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2019(6):1-5.
[10]韓金博,史佳林,孫國興.天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成效及對策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2019(2):60-63.
[11]韓金博,孫國興,張明亮.天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與發展方向[J].天津農業科學,2019(3):40-42.
[12]羅歆.貫徹新發展理念 努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1):257-258.
[13]史守劍.制度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2):209-210.
[14]王桃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18(12):56-57.
[15]姜巖.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業經濟學解析[J].農業經濟,2018(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