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鳳
【摘要】《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好的數學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的內容及方式變得鮮活、生動,能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對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巧動? ?課堂? ?提高? ?數學質量
《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說明只要把課堂搞“活”,數學教學就“好辦”,但想打開這些屏障,有效地教學,必須把課堂靈巧地運作起來。如何把課堂活躍起來呢?結合本人的用心實踐,談談看法。
一、距離拉近
聽觀摩課、示范課,老師和學生們進行談話交流,哪怕只是幾句簡單的聊天,目的都是讓學生和老師能親近起來,消除陌生感,使學生對教師多一份親切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一定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若能打開這一扇門,其他問題會得心應手。要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表揚、多鼓勵學生。學生喜歡你,就更加專心上課,收到的學習效果肯定是好的。反之,只會產生師生間矛盾的沖突或學習的厭惡。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心靈上的交談,學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遇到“尖銳”的問題時,老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并給他們加以指導,使他們遠離“偏激”的世界,亦師亦友的關系,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感情升華。
二﹑情景激“興”
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數學課中,教師變得苦惱,如果上課照本宣科,口若懸河地講解,不在于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去理解、探索、記憶,他們的學習興趣會高嗎?由此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一堂課只要開始進行得好,引起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對問題的解決實行發散性的思考,那么對整節課、更甚是今后的學習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還剩下多少》,學生學習加法后,第一次接觸減法,還沒真正了解減法的意義。創設有趣的情景,吸引孩子的眼球,用故事的形式“小老鼠嘴饞了,到處去找東西吃,突然發現了5塊蛋糕,它非常高興,悄悄地搬走了2塊”,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過來,問“你們知道還剩下幾塊?”,生“3塊”,緊接著再問“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生“5-2=3”,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用總數減去一部分就是剩下的部分。這樣學生已興趣濃厚地學習新知識,能把知識點掌握好,教師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知識碰撞
作為一名教師,最原始﹑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務不就是培養人嗎?課堂上活躍學生的思維,改變以往只有“尖子生”才能學好數學的說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地學到和掌握數學知識,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多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他們因已有知識水平的不同,有的會和同學討論,有的會和同學一起動手操作,有的會自己一個人靜靜地思考著。但這一切都在老師的掌握中進行,做到因個性而發展,切實落到實處。有時學生就問題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真的學會在觀察中,透過事物的表象,憑借自己的經驗,抓住本質,并且在整節課的過程中,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 用于生活
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利用《分類》知識,學生們整理好自己的書包、房間,讓家長們把孩子整理的成果拍成照片,通過微信展示在班群,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若學生對知識消化得不夠確切時,引導和啟發他們改進。對膽怯或能力較弱的學生,注意發現和保護他們的創造性,讓他們大膽地參與其中。如學生學習《認識鐘表》后,在做“影子”練習時,影子雖然是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對于A中午12:00? B早上8:00 C上午10:00影子如何變化,都不知道。我把這個問題留給學生課后去解決,學生在這幾個時間點,仔細觀察自己的影子,也鼓勵他們回家和家長一起上網查閱資料,并第二天在班上匯報。這樣,對知識的延伸、拓展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五、合理評價
老師正確評價學生、用多把尺子丈量每一個學生。與家長面談,讓該學生在場,讓學生先自己評價,再聽父母、老師是怎么評價,大家的看法是否一致。當出現矛盾時,教師要充分擔當好“調和”的角色。對學習態度未改善的學生,教師對其評價試著從其閃光點下手,或許他從心里面改觀對老師的看法,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我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成長。如在“3環6步”的生本課堂模式中,把全班學生合理地分成6個小組,組內自選好組長、建好組名,制定獎罰規則,每月總評分一次,通過各小組的互相監督、互相競爭,使學生在團體的共同成長中,體現到歸屬感、榮譽感。我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在與家長溝通的平臺里,反饋班里的情況,家長可以參照標準,看看孩子在班里所處的位置,讓家長對孩子作進一步的跟進,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讓學生得到了發展。
教師們,靈巧地把課堂“動”起來吧,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的水平和地位,推動教育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