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欣然
摘要: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尤其對于高樓大廈而言,其所面臨的環境更為復雜,對材料和結構的設計要求也更高。在結構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以提高工程結構的安全性,減少地震對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害。本文通過對建筑工程結構抗震性能影響因素的歸納總結,分析了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重點和問題,并就如何進行施工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抗震設計
引言
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日益繁榮,越來拔的高樓大廈在地越,給人們帶來了方便良好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建筑業更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應引起大家的注意。為了建立一個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環境,就必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抗災能力。
1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性的重要性
地震帶來的危害巨大,破壞性很強,并且難以預測。所以,一旦發生地震,將會造成災難性的損害。在我們國家,如果建筑物沒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就會存在損害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隱患,所以建筑本身的特性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建筑抗震規范的抗震要求方面,中國提出“小震不破,中度地震可修復,大震不倒”的原則。按照這個要求和目標,中國建筑結構設計的抗震性能將得到改善。伴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建筑物抗震技術已基本成熟,人身傷害風險大大降低。但由于人們對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與之仍有差距,而且隨著建筑裝飾的日益豪華,如何避免人員傷亡和對建筑盡可能多的保護也成為地震技術應用的另一個新方面。
2抗震設計的施工結構設計要點及注意事項
2.1遵循結構布置原則
為了保證建筑結構只在水平方向上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建筑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均勻分布,在建筑工程中,結構設計必須遵循結構對稱的原則。此外,垂直結構的布置也要均勻,以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均勻性,并加強處理薄弱部位。在布置抗震結構時,應注意同層框架柱的剛度、強度及延展性等指標。
2.2選擇合理的材料
在建筑初期應該對施工地點進行實地調研,收集、分析各種數據資料,并結合工程實際,確定最終施工方案。為滿足抗震性能要求,設計時應明確材料種類和結構形式。在建筑形式的選擇中,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高度、基本條件、材料、施工技術及經濟等因素。選擇的結構材料必須具有足夠的延展性和強度,同時要保證預模料之間有良好的連接。
3提高結構抗震性能設計對策分析
3.1提高建筑結構整體抗震性的設計
(1)建筑的地基的選擇必須保證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地基的選擇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決定性作用。為保證選定地基的科學性,設計時必須進行全面、充分的現場勘察與研究,同時還要考慮地基變形的可能性。
(2)房屋連續抗震設計。在進行抗震設計時,必須保證房屋整體結構的連續性,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建筑過程中,必須確保房屋各部分之間穩定、可靠的連接,保證房屋的一體性,令地震時,建筑可以依靠自身的結構來消散和分散地震所產生的能量。
(3)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建筑結構的常規設置對房屋抗震性能有很大影響。所以在實際建筑中,應該盡量采用常規的設計,依靠房屋本身的整體性來增加抗震性能。有些建筑由于外形美觀和地形地貌等原因,不能采用傳統的設計方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防震縫,將復雜的結構分割成為比較規則的結構單元,減少房屋的扭轉,從而提高抗震性能。
3.2合理選擇施工地址
建設項目選址是建設項目實施的前提,施工場地的土質含量及施工場地自然因素影響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所以,必須確保選擇合理的施工場地,才能更好地進行抗震設計,保證大樓安全。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施工過程中,應審查地震發生的可能性及施工場地的震級指標,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地防震措施。該法將施工現場的安全劃分為四個等級: A、 B、 C、 D。其中, A類建筑要求更高的安全系數,而且要求建筑能夠承受更大的地震。級別 D要求較低的安全系數,該類選址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多用來建設臨時性建筑。建筑物地址的選擇應根據建筑物的實際需要而定。
3.3基礎性防震措施應用
基礎隔離層是在地基和土壤之間設置的緩沖層,它能減少建筑與土壤之間的碰撞。它能有效地吸收和反射地震的能量,減少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現在中國最常用的是瀝青隔震層。為減少地震對上層建筑的破壞,必須在上層建筑與地基的接觸部位設置隔離層,防止地震產生的力向基礎和上層建筑擴散,從而減少對上層建筑的破壞。
3.4保證建筑的剛度
保證建筑的安全可靠,不僅在于建筑結構的合理設計,更在于建筑本身必須具有良好的質量。建筑本身的硬度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①建筑材料在建筑結構的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占整個建筑的大部分比例,因而對建筑結構的剛度有很大影響。目前我國建筑材料市場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大量建筑材料無法滿足質量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應用這些材料,將會對建筑工程的總體水平產生不利影響,并會妨礙整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選用的建筑材料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大大保證建筑的堅固;②加固已有建筑。根據建筑類型的不同,可采用相應的外部加固方法,并有明確規定,針對不同建筑類型應采取的加固措施。現行建筑工程中,建材的使用仍是保證建材質量的關鍵。
3.5提高建筑設計人員的安全意識
為確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抗震設計人員必須加強安全意識。設計人員是保證設計合理有效的關鍵,其安全意識將影響整個抗震設計的合理性。尤其是抗震設計工作量大,過程復雜。所以在選擇設計師時,要選擇經驗豐富、有安全意識的專業人士。為增強設計人員的安全意識,設計部可定期舉辦安全意識培訓班,以確保設計人員將安全作為抗震設計工作的重點,確保建筑安全。
4結束語
建筑抗震設計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課題。建筑工程現場對建筑物的要求十分嚴格。針對不同的建筑工程,采用不同抗震方法進行不同的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確保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并且根據建筑結構設計特點,選擇適當的抗震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高茹茹.抗震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04):71.
[2]賈 昭.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的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6(12):28~30.
[3]鄭 雪.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理念與方法[J].四川建材,2016(02):60~62.
[4]高利輝.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探微[J].建材與裝飾,2016(29):86~87.
(作者單位: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