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線損是電力企業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反映了電網規劃、生產運行、營銷計量等多部門和專業的綜合管理水平。但因傳統抄表手段限制,導致供、售電量不同步,月度線損率差異較大,無法反映配電網線路真實線損情況,掩蓋了線損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降低了其對電網水平的指導作用。本文針對電力大數據的配電網同期線損管理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電力大數據;配電網同期;線損管理
一、線損產生原因及管理現狀
1.1技術線損
配網技術線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配電網結構不合理。比如因變電站供電區域劃分不合理,線路迂回供電,不就近選擇電源點等原因,造成供電半徑過長以致線損偏高。
(2)設備選型不合理。如比如因線路導線截面積不滿足負荷要求,可能會導致線路超負荷運行的情況,增大線路損耗;
(3)變壓器和電纜等元件在運行中的自身損耗。變壓器本身存在銅損與鐵損,隨著運行時間的積累,變壓器出現老化、故障或變壓器與配網運行不匹配,都會增大線路的電能損耗;
1.2管理線損
配網管理線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部分用戶存在竊電或違規用電等情況,導致電能損失;
(2)少數抄表人員存在估抄、漏抄表等情況,或電能計量裝置更換后舊表表底數據上傳管理系統滯后,導致階段性統計誤差,從而形成了線損偏差。
1.3管理現狀
傳統配網線損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因抄表方式供、售電量發行不同步,導致月度線損率波動較大;
(2)因各信息系統數據偏差或不準確,導致線損計算結果不真實;
(3)為滿足公司線損、電量等相關考核指標,人為調整電量等操作。
以上問題都會導致線損計算結果不真實,無法展現配網的真實線損水平,失去了線損對電網運行的指導作用。
二、基于大數據的配網同期線損在線監測
2.1配網同期線損實現方式
(1)基于大數據的配網同期線損集合6大源端系統實時數據,即從調度數據采集與監視監控系統(即SCADA系統)獲取電網拓撲關系,從電能量采集系統獲取分區、分壓關口電量數據;從運檢設備運維精益管理系統(即PMS2.0系統)獲取公用變壓器(以下簡稱公變)檔案參數,從地理信息系統(即GIS系統)獲取公變及高壓用戶線路變壓器(以下簡稱線變)關系;從營銷管理系統獲取高壓用戶線變關系、戶臺對應關系;從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獲取公專變及低壓用戶的電量數據。(2)各大源端系統實時數據先行推送至海量數據平臺,同期系統利用WEB接口、數據中心等渠道完成對海量數據的轉換與抽取,再根據系統前臺配置的關口計算模型,即可實現分區、分壓、分線、分臺的日線損與月線損計算,同時提供明細數據穿透功能,便于線損異常原因分析。
2.2配網同期線損監測分析管控
(1)基于大數據的配網同期線損加強了數據采集、檔案數據的應用統一,實現了線損系統與海量數據平臺的文件相互傳輸和信息共享,實現了線損采集數據與檔案數據的相互匹配,提高了線損數據的真實性與精確度。(2)因數據量大、實時性要求高、供售電量關聯強,該系統需實時監測分析并篩選異常數據,及時發現“四分”線損異常情況,并根據異動情況的程度評價評級。同時可對線損異常進行深化監測分析,確定具體異常線路或臺區,實現問題精準定位,建立省、市、縣、供電所四層聯動閉環處理機制,加強了各專業、部門協同聯動與責任落實,促進線損異常的及時分析與整改,以點帶面,促進配網線損管理水平提升。
三、優化措施分析
3.1管理方面的解決措施
(1)提升管理人員對線損管理的意識,有效的控制線損,就是減少成本的輸出,在此管理人員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強線損管理工作的認識,提升重視程度,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中。
(2)完善管理制度,高效率的管理工作,離不開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約束和激勵管理人員工作的主要形式,當前員工素質較低,主要是電力企業不重視管理,缺少完善的制度,對于制度的完善上,需要從下面幾點進行:①健全并執行責任制,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所有員工有自己的職能,各司其職,如輸配電工程和用電工程中的線損管理工作,使用分層管理的形式,從上到下層,建立完整的管理脈絡,層層落實工作,建立線損管理網。②端正員工工作態度,從職業素質上做起,利用黨建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改善員工職業素養,建立獎懲機制,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特別針對基層管理人員,避免出現失誤情況,利用有效手段,將線損情況降到最低。③將各個區域的線損率列入考核機制中,就是針對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加入線損的管理情況,工作積極、線損率低的員工,可以獲得更多年終獎,如果工作消極,管理的區域輸電線路季度或者年度線損率高,減少年終獎金額。
3.2全面排查電力企業的陳舊設備
企業要進步就要大膽地舍棄一些落后陳舊的設備,磨刀不誤砍柴工。企業一定要抽出一個時間對所有不線損偏高、不合格的設備更新,在降損方面,可以參考供電線損的線損數據,對耗能大的設備以及線路進行排查,或者以小區為單位,進行實際調查,詢問意見。各大源端系統實時數據先行推送至海量數據平臺,同期系統利用WEB接口、數據中心等渠道完成對海量數據的轉換與抽取,再根據系統前臺配置的關口計算模型,即可實現分區、分壓、分線、分臺的日線損與月線損計算,同時提供明細數據穿透功能,便于線損異常原因分析。
四、結語
在電力大數據支撐下的同期線損,可以實現配網線損的還原歸真,促進企業的線損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提升線損精益化管理水平。大數據的支撐能夠確保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真實的線損情況可以體現出線損管理中的諸多問題,反映電網結構的真實水平,對于提高配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電力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道新,胡航海.配電網同期線損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設計工程,2017,25(5):42-49.
[2]張國慶.配電網線損計算[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0.
[3]盧志剛,秦四娟,李海.配電網技術線損分析[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9,37(24):177-182.
(作者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茂名化州供電局)
作者簡介:陳沛民(1987.8.13),性別:男;籍貫:廣東茂名;民族:漢;學歷:本科、學士;職稱:中級工程師;職務:配網規劃技術管理;研究方向:配電網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