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軍

摘要:經濟發展帶動城市化不斷深入,為了提升交通運輸的運力以及運輸效率,橋梁和公路工程也越來越多,瀝青作為橋梁建筑工程中橋面施工作業最主要的材料,最終的鋪裝環節所采用的技術就直接影響到整體橋梁最終質量。其中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的施工技術本身的技術發展較遲,整體技術水平還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這就導致了橋面鋪裝之后很容易產生坑槽或者是擁包的狀態,影響后續橋面的安全行駛以及橋梁本身的使用壽命,因此就需要結合當前技術發展水平,研究鋪裝中的技術融合。
關鍵詞:橋梁;瀝青;混合料;鋪裝施工技術
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鋪裝的那一層主要作用就是要保障車輛的正常行駛,是橋梁與車輛之間直接接觸后的磨損層。這一層是對整體橋梁結構穩定性的基礎保障,對橋梁的安全性以及橋梁使用壽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常見的水泥類混凝土橋面相比,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本身主要的材料是混合料,有著抗滑性更佳、施工周期比水泥混凝土更短、便于通行后續維護中也有利維修,路面施工完成后整體具有一定彈性、行車舒適性更高的優勢。
一、按照相關規定選取合適的瀝青混合原材料
由于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的施工首先要選取符合施工標準質量的原材料,因此就要抓緊其中最關鍵的瀝青材料、礦物料以及木質素的纖維料等材料的性能,依照當前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方面的基本要求。橋梁瀝青混合料中選取的材料主要有粗集料和細集料,兩者的標準存在差異,因此要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分類:
二、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中的攪拌工藝
首先,要確保所有選取的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中的原材料都是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其中要采用合成計算以及馬歇爾試驗的模式針對相應的材料進行檢測。針對符合標準的粗集料、細集料,還有瀝青以及礦粉等多項材料要依照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最終形成路面的目標進行生產比例、目標比例的分配調整,要在滿足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優化原材料的配置工作,注意篩選最終的篩孔以便于針對礦料進行篩選,保障整體通過率達到質量標準要求,有效降低攪拌過程中造成的消耗或者溢出[1]。
其次,要采用符合當前標準的攪拌機類型,在攪拌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粗集料以及細集料的添加,同時由于瀝青自身的特性在加熱之后會熔化,在進行攪拌時要注意瀝青的融點以及出廠溫度設置。進行攪拌過程中,要注意瀝青溫度對于木質纖維素的影響,在混合攪拌中注意進行實時監控作業。現今瀝青技術發展,一般采用的原材料都是SBS級別改性的瀝青,加熱溫度能夠保證在165±5攝氏度,而當前橋梁瀝青混合料設置的出廠溫度就在175±5攝氏度這個范圍內,當出廠溫度高于195攝氏度的時候整個橋梁瀝青混合料就只能作廢處理。
再次,當前攪拌的混合料在應用之前必須要攪拌的非常均勻,攪拌時間與攪拌的數量、效果直接掛鉤。成片料所需的集料顆粒主要就是以裹覆的瀝青混合料決定的,要注意并不是攪拌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均勻,攪拌時間過長會導致瀝青徹底老化,反而不利于混合料的均勻性。
最后,在施工之前要針對已經攪拌好的瀝青混合料進行抽檢,以抽提篩分以及馬歇爾試驗為基礎,檢驗瀝青混合料的配比、用量還有力學與物理學的性能,保障混合料符合使用標準。
三、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的攤鋪作業
首先,要將瀝青混合料利用較為封閉的運輸車輛運到施工地點,保證到達現場后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不能下降到160攝氏度以下再開始作業,作業時要注意監控混合料的溫度,保障進行現澆時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不會低于是十五攝氏度。
其次,要保障橋梁瀝青混合料平整攤鋪,整體控制厚度,以單機的攤鋪為主。在實行攤鋪作業時需要確認均速行駛攪拌機、施工搭配的機器,以此保障橋梁瀝青混合料是以一定厚度攤鋪于地面。勻速運動能夠保障連續不斷且均勻的攤鋪,同時注意減少停機的次數和時間,保障路面平整。
再次,攤鋪過程中需要針對螺旋撥料器實施加熱作業,以較高與當前瀝青攤鋪要求溫度的提升熱度,同時保障隔離劑使用次數減少,避免由于溫度的變化造成細集料以及粗集料的離析。
最后,針對已經攤鋪但是還未壓實的瀝青混合料,施工人員不能進行踩踏或者直接接觸。橋面上要預留排水口,保證攤鋪質量不會受到影響,不論是斜坡、平面都嚴格控制厚度[2]。
四、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的碾壓作業
碾壓作業分為初壓、復壓以及終壓三個部分,其中初壓要采用循環性的、慢步調、高頻率但是低振幅的模式進行碾壓,一般需要碾壓兩遍,且碾壓過程中要保障整體橋梁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不能低于155攝氏度以下,否則初壓就達不到效果。
復壓采用鋼輪震動模式的壓路機進行,碾壓的數量也需要兩遍或者三遍,在壓實的基礎上不出現車轍即可。
終壓時要關閉震動功能,一般碾壓兩遍,溫度不低于120攝氏度即可。
五、結束語
當前不少橋梁建筑在進行路面施工時選取的都是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的鋪裝模式,但是由于技術發展不完善,其中包含了不少的隱患,容易降低橋梁自身的使用壽命,因此就需要配合瀝青的原材料控制有效配比,在優化原料以及相關施工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設備有效提升橋梁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質量,保障橋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王宏暢,李國芬,左洪利,等.鋼橋面澆注瀝青混凝土鋪裝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森林工程,2019,035(006):86-90.
[2]黃紅明,曾國東,周敏,等.基于施工控制的TAF環氧瀝青混合料性能試驗研究[J].中外公路,2018,38(05):272-276.
(作者單位:徐州市路興公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