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虎 肖敏
摘 要:廣播電視是新聞傳輸和社會文娛的重要傳播媒介之一,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廣播電視在大眾生活中也越來越具有重要性。而隨著時代和網絡科技的不斷進步,廣播電視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在人手一臺智能手機的年代中,每個人都是新聞傳播的傳播者和接收者,新聞所要求的‘新’和‘快’已經不再是廣播電視能夠滿足的了,而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如此快節奏的網絡媒體下自然是需要謀求改變和創新才能不被新媒體所取代。在經歷了2020年這樣特殊的一年之后,傳統媒體也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據有關機構不完全統計,在疫情期間僅影視劇就有大約60個劇組停拍,這直接導致了很多電視臺整體經濟嚴重下滑。除此之外延遲的相關電視行業項目就多達上百個,電視產量比2019年減少百分之三十。由此帶來的除了經濟損失以外還有大量受眾的流失,更多的人在沒有新鮮的節目可以收看之后都會選擇用短視頻平臺代替傳統電視節目。而在大量的新媒體涌入大眾視野,廣播電視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所以當下的廣播電視發展必須面對相應的改革。
關鍵詞:廣播電視;傳統媒體;新媒體;創新;發展;改革
從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廣播電臺——美國匹茲堡KDKA電臺播出,到1936年的第一檔電視節目播出,再到后來的彩色衛星電視以及如今的網絡電視形形色色的節目,廣播電視經歷了太多的輝煌時刻。然而輝煌終究是有時效性的,如今的廣播電視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在新媒體崛起的今天,傳統媒體將何去何從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這一年中人類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這次災難也變相的推動了社會以及科技的發展。而在這這些發展中網絡和媒體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比如2020年首次出現的“云時代”,綜藝節目的云錄制或者是云春晚,還有孩子的學習也進入了云課堂,大家紛紛開始云會議,云工作等等,這一切的變化就使得大眾對于新媒體的依賴遠遠大于傳統媒體。作為傳統媒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廣播電視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各種各樣的新媒體所取代,因此傳統媒體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勢在必行。
其實說起來,2020年也是給傳統媒體轉型發展和創新最有利的一年,因為每當遇見新形勢就會有變革發展的新契機。我們該趁著當下把暴露的短板和弱項盡可能的完善,從而重新回到主流媒體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那么廣播電視如果要得到好的發展,我認為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敢于挑戰。當下的廣播電視依然是大眾獲取官方重要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它依然具有很難取代的權威性,只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發展的戰略布局和世界發展大勢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判斷,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接受挑戰,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的輿論引導能力,創造更高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和競爭力。充分發揮行業扶貧優勢,全面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來,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而推進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升級。
第二,鞏固地位。當下的輿論陣地已經不再是以廣播電視為主體了,所以鞏固和擴大全媒體時代輿論陣地也是廣播電視的主要任務。2019年底我國的網站多達500萬個,網頁有近3000萬個,于是在2020年面臨新冠疫情之時,廣播電視不再是大眾第一時間收到信息的媒介。而這也暴露出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全媒體時代大眾雖然能通過更多的渠道更快的收到新聞消息,但是所收到的信息真實性和可靠性也大打折扣,比如2020年初的“因為新冠病毒怕酒精所以喝酒可以預防”或者2018年“萬州公交車墜江是因為女司機逆行”這樣的假新聞層出不窮,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當下每個人都是一個新聞終端,當普通民眾發表的言論或者為搏眼球而造謠者的言論被大肆傳播后,假的都有可能渲染成真的。因此廣播電視應該捍衛真實信息傳播的主權地位,并且增加寬度和廣度,時效性也應當提升,盡量在傳統規則中突破自我,再結合當下的高速網絡時代,重新占據媒體的主流地位。
第三,尋求變化。疫情推動全國數字經濟的腳步,各行各業在傳統模式中經濟迅速下滑,使得大家都在尋求轉型的機會,廣播電視也應該跟上腳步。俗話說危機中總是有機遇的,如今全國的寬帶網絡覆蓋率非常高,全國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更是超過99%,那么廣播電視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這樣重要的階段,廣播電視一方面要把握機會全面深化改革,聯合互聯網形成智能型廣播電視,重塑系統性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就是要追求創新,廣播電視不應該只是新聞發布者和信息傳播者,它還應該是服務提供者和關系構建者。廣播電視不應該墨守成規,而是應該成為一個社會治理平臺,擁有自己的行業數據平臺,開發數據資源,融入數字經濟進程,從而占領主流媒體制高點。
第四,尋求合作。廣播電視應該成為一個更便捷的社會平臺。在全民網絡時代,單向的輸出是不會帶來理想的回報的,要想回報率高,就必須建立一個雙向的傳輸模式形成閉環。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滿足大眾盡可能多的需求,那么涉及到的領域就會漸漸增多,比如消費 醫療 教育 金融等等,這就需要聯合各大領域的精英,把各大領域和廣播電視聯合在一塊,只要是能形成這些領域中重要的一環,就能改變廣播電視在大眾生活中的傳統地位,從而擁有新身份。
第五,對外開放。廣播電視不應該局限自己,應該向著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進行改進,面向世界,對外交流。在當下的國際形勢下,我國正在漸漸的占據世界重要地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網絡空間共同體等領域都取得驕人成績,幫助大批發展中國家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廣播電視應該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之下積極創新語言體系,增強國際文化交流,把中國節目做到國外去,同時借助廣播電視傳播效應把中國特色帶到世界去,做國際人文傳播使者,把世界人民的距離拉近,從而擴大世界范圍內的受眾群體。由此獲得更多豐富的國際資源,打造更加完美的面向世界的新型中國廣播電視。
總之,世界是在一直變化著的,疫情過后的世界同樣會有很大的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讓很多的行業從此崛起,也很有可能會讓很多行業從此滅亡。面對這個充滿變數的未來,只有尋求創新和變革才能獲得好的發展機會。廣播電視作為好幾代人民的新聞和文娛的傳播者,它承載著太多的記憶和情懷,這些不能被淹沒在互聯網的洪流中,而是因該在此尋求突破,繼續改革創新,擁有更加不可取代的身份。
作者簡介:
田虎(1998-),男,彝族,貴州畢節人,大學專科,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系,廣播電視發展。
指導教師: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