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建設是我黨的教育方針,更是落實“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加強到中小學思政教學建設是實現對高等院校多方面育人的重要策略。本文通過對高校四證教學課程建設的研究,通過縱向與橫向的兩個角度出發,對教學思政課建立展開研究,對推動教學改革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教學銜接
引言:2019年3月18日。國家主席、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優秀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1]。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帶領下,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用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的原理對做好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通過對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建設牢牢把握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與高等院校意識形態邏輯發展思路的重要方針,對進一步落實“教育育人、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具有道德素養的新時代年輕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促進意義。
一.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背景下教學改革的內在邏輯
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背景下教學改革是建立在思政課程標準基礎上的一種系統化的發展,通過思政課教學邏輯將高校的課程標準銜接起來,讓思想政治課程在學生的小學到大學階段都可以起到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對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著更全面的、系統化的深遠影響。思想政治課程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與價值導向,更是我國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共產主義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推動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更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
(一).理論邏輯
教育事業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培養國家、民族人才的重要途徑,科學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改變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科學技術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發展渠道,更是影響著經濟與政治的重要力量。1844年馬克思提到:理論掌握在大多數人手里,就會演變成重要的物質力量?,F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進步發展階段,青年是我國發展力量的主要人群。做好對青年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深刻的指出了:立德樹人需要融合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去,從最基礎的青少年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各個學科,不同的教學體系中,對于教學體系的設計都要緊緊圍繞著這一目標。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是從最基礎的教育開始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好壞包括著情感、意志、行為同一發展的過程。全面貫徹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思政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立足于社會實踐,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思政課程教學在全方位育人、多方位教育的特點。
(二).實踐邏輯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一門具有教育學問、思想特征、心理教育特點的課程,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教育育人的基本理念。遵循人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規律,讓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有計劃、有目的,讓課堂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基本認知、情感、意志上,要與祖國的發展緊密的聯系起來。每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都具有著整體性、順序性、階段性的特點,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從抽象化到具體化的上升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性格培養、品質的形成都是通過長期的循序漸進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因此,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就需要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根據不同成長的階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階段過程中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確立好整體教學的目標,合理的規劃好不同階段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思維,正確的選擇教學的內容,從而實現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連續性、層次感。遵循著人的發展規律,需要樹立一個系統化的思維,把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當做一個整體,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與存在的主要矛盾進行差別教育。構建一個完整的教學的思想政治課程體系,讓課程教學的知識內容可以遵循著人的發展規律,滿足人發展過程中的需要[2]。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讓思政課程教育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策略
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建設的現實價值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加強了思想政治課程高校之間的各個階段的聯系,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各自為營的落后教育理念,從整體與全局的角度出發,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程的整體教育水平與思政課程的教育質量。在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背景下高職教學的銜接過程中,需要牢牢把握好不同階段的教育特點與共同之處,從整體的教學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到當前的教育現狀,從而提出具有合理化的教學建設的建議。
(一).創新思政教學方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主要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板書為主,學生聽、教師講。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十分重要,但是已經無法與當代的教學模式相適應,更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需要創新思想政治教學的方法,充分運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與教育方式,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一方面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方式,在校園內通過主題活動日、校園讀書會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在校園外的課堂業余時間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志愿服務活動、敬老院與福利院的慰問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政治學習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依托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活動,如: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微博、衛星等開展思想政治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創新全新的理論知識教學課堂,讓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從而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效果[3]。
(二).構建合理評價制度,加強教學建設實效性
合理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制度是推動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建設的重要環節。。首先,需要對高職思政課銜接進行客觀效果的評價。對思政課程目標的建設是否合理、高職階段的銜接是否科學、教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是否通暢。其次,要做好對思政課程教學成果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需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客觀評價方式,不能只用分數去衡量教學結果,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如何促進教師的發展,充分體現出高等院校、學生家長、學生自身的寶貴意見[4]。其次,在對學生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學生的日常表現,充分的體現出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的實際表現。讓高校思政課教學建設更加科學,通過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及時做出調整與應對。在每學期對每名學生進行期末考核的過程中采取平時分+期末分按比例打分的模式,對學生的平時表現也有著一個綜合性的考量。學校也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思想政治課程存在哪些疑問,對教師有哪些建議,都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更好的提高思政課程的教育工作。
(三).提升教師綜合能力,保證教育質量
教師做好課堂教學是保障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高等院校教育銜接的關鍵因素。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整體課堂的趣味性。要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堅定、理論基礎扎實的思政課程教育隊伍。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著思政課程教師沒有達到標準的問題,師生比例遠遠低于教育部要求的1:350。這樣思政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也很難提高自身的教學熱情,整體教學效果不好,缺乏趣味性與靈活性。因此,需要積極的培養更多的思政骨干教師,制定合理的教師培養計劃,鼓勵教師進行進修與學習,積極參加省內舉辦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做好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建設,提高思政課程的教育質量。
結束語:總而言之,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建設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學銜接工作不僅需要做好高等院校自身的教學改革,更需要中小學的配合,共同努力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按著不同的階段做好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社會建設提供意志堅定、品質良好的技能型人才。
注釋:
[1]邵沁妍,劉振霞.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建設的三維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9):106-110.
[2]郭亞紅,汪璟.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09):87-90.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奮斗,2020(17):4-16.
[4]吳敏.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學銜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參考文獻:
[1]邵沁妍,劉振霞.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建設的三維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9):106-110.
[2]郭亞紅,汪璟.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現狀分析與提升策略[J].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2020(09):87-90.
作者簡介:
吳曉(1994.04—),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本科,鄭州科技學院,財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