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南木杰
摘 要:學生學好漢語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切實提高漢語文課堂教學,這一點是漢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漢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文的積極牲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傳授漢語文知識技能,培養學生智慧和個性的教學目標,最終提高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漢語 課堂 主導 效率
漢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生是未來發展的接班人,我們不僅要使他們掌握牢固的專業知識,還要重視對他們整體素質的培養,不斷為小學課堂中注入新鮮的血液,確保每一節課的課堂效率。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述以下心得:
一、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項較為繁重的互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壓力較大,很多的學生都會對老師保持膽怯的心理,有問題也不會提出來,在學習中不懂裝懂,因此要想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就必須時刻保持著親切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克服膽怯心理,在課堂上才會大膽發言,使課堂變得活躍。如果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教師也不能夠一味地指責批評,否則只會讓學生在以后就不敢發言了。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違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眼神給學生以提示,而不能夠當著所有學生的面給予批評,最好是在課后找這個學生單獨談,問清楚原因,根據原因作出適當的批評。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不夠全面準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特點,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給予這些同學以肯定,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在學習和課堂紀律等方面有了進步,教師就要毫不吝嗇的給與表揚。另外,在課堂氛圍的營造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教師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這樣會影響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厭學。
二、重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整個語文學習中,最大的基礎莫過于識字寫字,詞語積累和句子類的學習了。假如把整個語文知識比作一棵樹,則在這棵樹的成長過程中,識字寫字,詞語積累就是樹的根,句子就是樹枝、樹干,至于段落,文章則是樹的外在風貌和內在精神的整合,是一棵樹。誰人皆知,樹靠的是根,沒有了根,也就沒青翠、偉岸、挺撥的樹??梢?,語文基礎知識,對于初學語文的人來說,是無比的重要了。小學基礎知識的牢固與否與學生后面漢語文的學習有著重大關聯。因此,這就要求小學漢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從基礎知識、基礎技能抓起。只要基礎夯實了,就為后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低、中年級的學生,基礎知識著手抓拼音、字、詞、句、段,聽、說、讀到能力,學會使用工具書。達到熟練的掌握,熟練的運用,從而為高年級的閱讀、習作、語言交際等做鋪墊。而高年級學生除了繼續強調基礎知識的訓練外,應重點突出閱讀和寫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的要求。在習作上要懂得謀篇布局,不管是紀實作文還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條理清晰、語句流暢,能運用自己學過的表達方式,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看法。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少講精講。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結束后,就進入了“教”這個環節,這是課堂教學的高潮。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而此環節的時間也只有10分鐘左右,這就決定了教的內容要少而精。教師只須教教材內容的20%,即重點、難點;只教學生不會的,即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
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學。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這如同人在路上行走,如沒有路燈,就不明方向;如沒有路標,就可能上岔路。教師就要當“路燈”、當“路標”。的確,我們教師要從過去“滿堂灌”的“第一線”退到“第二線”,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堅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分層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學原則
要使每個學生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標努力。開放性小語教學的第五個特征是實行三結合考試,綜合評定學生語文成績。三結合考試即:開卷與閉卷結合,筆試與口試結合,年級、學段考試與平時語文能力考查結合,并實行競賽成績分層加分??谠囀莻€難點,可采取隨機抽樣的辦法先測出教學班的水平分,在教學班水平分控制下,測出每個學生的聽、說能力??荚嚫母飿O大地促進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應該貫徹綱舉目張的精神,堅持“一法為主,多法并舉”的教學原則,把其他教學法有機地融入問題教學法中,這是由語文教學任務多樣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必須針對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科學地設計問題,使問題包含著學生依據課程標準必須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務。教師應該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難易適當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向,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有效地參與討論,增強教學效果。
五、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舞臺
目前語文教學效果和成績不明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視了學生的心聲。學生感受在課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氣氛,這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語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并適時迎合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在當前豐富多彩的社會環境中,學生不僅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場合張揚自己的個性,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高中學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師只是想一味地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和個性要求,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學習和生活,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在不影響教學過程和目的的情況下,主動地傾聽和認可學生內心的聲音,肯定他們的個性。
總之,語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載體,語文教育不僅要完成應試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高分的要求,還應該發揮出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和陶冶審美情操的作用。為此,我們要進行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將新時期的諸多新特色巧妙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為困境中的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苯虒W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并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