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青青 宋瑜 編輯/長歌
冬風漸起,有些人容易出現皮膚瘙癢,其中有些是“風瘙癢”患者。什么是“風瘙癢”?什么原因導致出現“風瘙癢”?該如何防治?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風瘙癢,這是以瘙癢為癥狀而無明顯原發皮疹的一類皮膚疾病,特點是皮膚陣發性瘙癢,搔抓后出現抓痕、血痂等,局部皮膚甚至會因反復、長時間的搔抓而增厚。如果你已經出現了皮膚干燥伴瘙癢,并且冬重夏輕的話,就要警惕是否已經被這惱人的“風”給纏上了。中醫中但凡和“風”有關的疾病,似乎都有表現多樣、持續反復的特點,這與“風性輕揚,善行數變,為百病之長”等特點有關系,不過風瘙癢完全是可控可治的一種疾病。

“風瘙癢”秋冬易加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皮膚不夠“油”了。正常情況下,皮膚會分泌充足的油脂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僅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還可以抵御外界細菌、病毒的侵害。日常過度清潔、熱水刺激、年老失于保養、外用藥物不當、氣候等原因,都會導致油脂不足從而誘發皮膚瘙癢。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每次沐浴時間盡量不超過10分鐘,秋冬季每周沐浴2-3次即可。如果養成了每日沐浴的習慣,盡量縮短洗澡時間。另外,可以減少沐浴露的使用次數,更不可以用肥皂、硫磺皂等堿性較強的洗浴產品。
無論是否洗澡,都應該每日使用1-2次身體乳。近年來,隨著皮膚相關研究的進展,皮膚基礎護理越來越被國內外的醫生所重視,基礎保濕甚至列為某些皮膚病治療方案中最為重要的第一步。
為何將小小的保濕看得如此重要?這與我們的皮膚結構有關。我們可以用皮膚界著名的“磚墻結構”進行簡單的解釋:皮膚就像是一堵墻,細胞是磚,充斥在細胞內保持其活性的物質就好比泥漿,磚和泥漿結合得緊密,皮膚就柔軟又健康。但隨著年齡的增高,皮膚也會出現老化,無法分泌足夠的“泥漿”,皮膚之“墻”出現了漏洞,對外界的刺激異常敏感進而出現瘙癢,瘙癢引起搔抓,甚至有些人會涂抹風油精、花露水甚至用熱水來緩解瘙癢,但這些行為都會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使“墻”的結構進一步被破壞。而身體乳則起到非常好的補充“泥漿”的作用,它所含的保濕因子能夠幫助皮膚恢復“活力”。
風瘙癢患者飲食也相當重要,冬季多干燥,應減少進食辛辣食物,忌酒、海鮮、河鮮,可適當在飲食中加入堅果類食物,如芝麻、核桃等富含油脂和維生素E的食材。另外,建議皮膚容易瘙癢的人群選用純棉質地的內衣、床上用品,減少毛料及化學纖維品的使用。
如果做到了上述注意事項,但依然無法使瘙癢得到緩解,那么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規范治療了。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瘙癢癥,中醫也按發病原因不同將其分為風熱、血熱、濕熱及血虛等類型,針對不同類型,分別采取清熱、涼血、除濕或養血等方案進行對癥治療。具體屬于哪種類型的風瘙癢,還需要醫生進行判斷從而對癥處理。病程較長的患者還應去檢查血尿常規、血糖及肝腎功能,排除糖尿病、肝腎疾病、血液病等引發的皮膚瘙癢;外陰及肛周的反復瘙癢還應檢查真菌、滴蟲、蟯蟲等。
讓我們攜手,一起趕走這惱人的“風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