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7月30-31日,江蘇省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暨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徐州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回顧總結2020年以來蘇北農房改善工作情況,研究落實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和舉措,全面部署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努力展現美麗江蘇的鄉村模樣。省委副書記任振鶴出席會議并講話,副省長費高云主持會議。
任振鶴指出,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各地在農房改善的奮斗目標激勵下,以堅守初心、勇爭一流的工作追求,形成了“千帆競渡”的生動局面,工作推進扎實有效,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政策措施深得民心,追趕態勢已然形成,全面小康的這塊短板補得更牢、打得更實。
任振鶴強調,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在農房改善的美好愿景引領下,以盡善盡美、善作善成的務實態度,交出“眾口稱贊”的滿意答卷。切實做到思想認識再提升,規劃引領再強化,配套措施再統籌,政策執行再規范,建管并重再跟進,以問題的真抓真改提升工作成色。
任振鶴要求,要切實扛起肩負的使命,在農房改善的強烈責任召喚下,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進取精神,強化“一馬當先”的攻堅態勢,壓緊扣實“責任鏈”,鮮明立起“指揮棒”,切實用好“政策包”,不斷淬煉“好作風”,勇于擔當作為、敢于動真碰硬、善于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蘇北農房改善攻堅戰。
任振鶴強調,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進入“試點深化”與“面上創建”并軌的新階段,要牢牢把握引領示范這個目標定位、激發活力這個本質要求、統籌聯動這個科學方法,做好政策銜接、工作對接、政策承接,高質量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費高云在主持會議時,要求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要素保障,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指導服務,切實推進蘇北農房改善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徐州市農房改善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有關現場,徐州市、無錫市、鹽城市大豐區、興化市、沭陽縣作了大會交流發言,對蘇北農房改善工作績效評價優秀市縣及第三批特色田園鄉村進行了授獎授牌。
要聞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要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聚集資源要素,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提出了鄉村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培育一批產值超百億元、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鄉村休閑旅游業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均達到1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
《規劃》明確了鄉村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支持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與銷區對接,向園區集中,推進加工技術創新、加工裝備創制。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和技術集成基地。二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以拓展二三產業為重點發展全產業鏈,建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培育知名品牌,深入推進產業扶貧。三是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和休閑農業園區,推介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提升服務水平。四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豐富生活性服務業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主體、擴大應用、改善環境。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建立健全融合機制。六是推進農村創新創業。培育返鄉、入鄉、在鄉創業主體,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實訓基地等平臺,強化創業指導,優化創業環境,培育鄉村企業家隊伍。
按照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近日在鄉村正式啟動。
此次宣講活動將以各地市、縣為主組織開展,與“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相結合。宣講活動重點圍繞“憶感人瞬間”“話發展成就”“曬幸福生活”“講奮斗故事”“談未來夢想”5個方面內容展開;分“各地制定宣講方案”“全面開展各級宣講”“線上推送和專場宣講”3個階段進行。從農村基層一線工作者、“三農”戰線杰出代表、貧困村干部群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返鄉創業農民工等群體中產生的宣講員,將深入農村社區、田間地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親身經歷的農業農村的發展變化,講述切身體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廣大農民群眾真切體會黨對億萬農民的深切關懷,以及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農業農村部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設施種植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設施布局標準化、設施建造宜機化、生產作業機械化、設施裝備智能化和生產服務社會化。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為主的種植設施總面積穩定在200萬公頃以上,設施蔬菜、花卉、果樹、中藥材的主要品種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設施種植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50%以上。這是我國首次對推進設施種植機械化作出系統部署,是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行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聯合印發《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指南》《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指導地方以就地就近處置、源頭控污減排為原則,切實解決農村廁所糞污處置難、利用難問題。
《指南》提出了水沖式廁所糞污分散處理利用、水沖式廁所糞污集中處理利用、衛生旱廁糞污處理利用、簡易旱廁糞污處理利用4種主要方式,介紹了政府全程管理、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組織、委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托村集體、農戶自用5種運行機制,強調要確保無害化處理效果、堅持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加強運行維護、逐步開展風險監測評價。《典型模式》根據組織管理、資金投入、技術模式、運行管護、主體參與等方面情況,推介了以政府為主導、以第三方專業服務公司為主導、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導、以農戶為主導的9種典型。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7月22~23日,江蘇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東臺市召開。會議肯定了一年來江蘇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所取得的成效。自2017年國家啟動產業園創建工作以來,已批準創建145個國家產業園,其中江蘇10個產業園獲批創建,總數居全國第三。各產業園緊緊圍繞創建目標和建設任務,扎實有力推進產業園建設,主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科技驅動更加有力,產業融合不斷深入,質量興農全面推進,聯農帶農日益緊密,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帶動效益逐步顯現。會議指出,要從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深化一二三產融合、強化質量品牌建設、注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強化聯農帶農、創新管理運營機制和突出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樣板區、重大項目集聚引領區、農業農村改革創新高地10個方面進一步推進產業園建設,全面推動江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數據
從2017年開始,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國擁有農村集體資產的5695個鄉鎮、60.2萬個村、238.5萬個組,共計299.2萬個單位,完成1.2億張報表在線數據報送。全國農村集體家底基本摸清: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賬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1萬億元;非經營性資產3.4萬億元。集體所屬全資企業超過1.1萬家,資產總額1.1萬億元。
從結構看,固定資產占比近半。固定資產為3.1萬億元,其中2/3是用于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固定資產。從地域分布看,東部地區資產為4.2萬億元,占總資產的64.7%,中部和西部地區資產大體相當。從資產經營收益看,有10.4%的村收益在50萬元以上,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城郊村和資源充沛的村莊。
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74億元資金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30億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中央財政拿出4億元對整治成效顯著的地方給予激勵支持。上半年,全國一二類縣共完成農村戶廁改造約 300萬戶。
動 態
江蘇省睢寧縣于2019年啟動“三鄉工程”,將梁集鎮、魏集鎮、沙集鎮、官山鎮作為試點鎮,通過人才下鄉、能人返鄉、資本興鄉,促進各類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與農村有效銜接,切實推動創業、拉動就業、興旺產業,加快全縣鄉村振興步伐,鼓勵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推動鄉村振興。全縣共啟動“三鄉工程”項目72個,投資總額61.40億元,涉及涉農工業建設、能人返鄉創業、人才下鄉支持等多種模式,有力促進了農業轉型、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江蘇省漣水縣自2019年實施“紅色代辦”工作以來,利用“紅色代辦員”平時和群眾接觸多、幫群眾辦事多、群眾信任度高等優勢,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將代辦事項從簡單的代辦證件擴展到農房改善等惠農政策。
“紅色代辦員”是從熱心公益事業的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中選出來的,他們把所在村農戶的情況逐戶建立檔案,用三輪車載著打印機挨家挨戶為群眾復印一戶一檔材料,逐組逐戶上門填寫住房改善申請表,“一對一”指導辦理審批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