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陽/ 南通大學
目前多數鄉鎮村都建立了各種制度規范“三資”管理,但有些地方制度執行力度不夠、追究問責不到位。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狠抓制度執行,是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治本之策。
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股份制改革,將農村集體資產量化到戶到人、明晰產權,是農村集體資產規范監管的有效形式。改制后的股份經濟合作社,按法人治理結構規范管理和運作。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重大投資決策、經營方針、年度計劃及執行情況,須經股東或股東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深化村級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建設。對涉及群眾利益的村級財務開支、經濟發展、公益事業等村級重大事務及時公開,在公開程序上求嚴、方式上求活、制度上求實。按照“三個化、四個一、五規范”要求,加強財務管理,確保真公開、常公開。定期組織村級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參加上級財務管理部門的財務培訓,參與審查本村各項財務收支,監督各項財務制度的執行,解答群眾的疑問,糾正違規開支的現象。大力推進村級政務公開,對村級重大政務決策,要廣泛協商、民主監督、公開透明。
拓展村級集體經濟審計范圍。認真執行《農村集體財務經濟組織審計規定》,健全內部審計監督,確保所有村3年內接受全面審計。拓展審計范圍,在財務預決算、財務收支、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發包管理、集體債權債務審計的基礎上,加大對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涉農資金使用情況、新農村建設下撥的專項資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土地征用費、扶持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補助資金等專項審計。突出對農村財務規范化、制度化情況的審計。注重審查各項收入是否及時、足額入賬,有無侵占、挪用、私分集體資金和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等問題,有無濫用職權侵占、挪用、平調集體資產和長期占用集體資金的問題。
規范“村賬鎮管”制度實施。在保持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的原則下,由村與鎮農經站簽訂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協議,并將村級集體資金交鎮農經站集中管理。建立動用村級集體資金的審批制度,實行銀行專用賬戶管理制度,并通過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集體資金的安全與完整。
推進“三資”監管平臺制度建設。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農村集體“三資”,可以強化監管、增加透明度、提升管理水平。以“制度加科技”的手段,按照整體設計、分部實施、穩妥推進,逐步完善的原則,建立三級聯動的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系統,強化三大智能化監管功能,即自動預警、全程留痕和程序鎖定功能,實現監督管理和網絡程序控制并聯,進一步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透明度。
形成統一有效的監督機制。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力量,形成統一有效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村監委會和村民主理財組織,充分發揮村監委會和村民主理財組織的作用。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執法檢查、廉政監察和效能監察。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各級干部崗位責任制、違反黨風廉政行為問責制。加強對農村基層執行村民自治法等法律法規的監督檢查,促進農村基層干部執政為民和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