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淀粉類食物放進冰箱會“變干變硬”。
真相:中國人的主食:饅頭、米飯、面包、餃子等,基本都是“淀粉類食物”。一時吃不完大家會習慣性地放進冰箱里保存。文中說“將淀粉類食物放進冰箱,會加快其變干變硬的速度”,但是各種烹飪的主食在室溫放置一段時間也會變干變硬,這實質是“淀粉老化回生”的過程。在冷藏室的溫度下,這個過程發生速度的確會變快。但是在冷凍情況下,老化回生的過程就幾乎無法發生了。不放進冰箱而是放在常溫下,并不會停止“變干變硬”的情況。而且,常溫適宜細菌繁衍,食物會壞得更快。放進冰箱用冷凍保存的方法則可以有效預防各種淀粉類食品變干變硬。
謠言:把藥材放進冰箱容易受潮滋生細菌,其他食物中的各種細菌也會侵入藥材內,破壞藥性。
真相:是否受潮取決于包裝,密封得好自然就不會受潮。因為害怕受潮而舍棄低溫保存藥材是不對的。至于“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長會導致細菌侵入”的說法則是“欲加之罪”。冰箱是低溫環境,跟常溫環境相比而言,細菌可能還要更少一些。何況,環境中的細菌是否“容易侵入”,還得看包裝的密封性。現實生活中很多藥材加工時都已經干燥到細菌無法生長的程度,雖然不放進冰箱也不會腐壞,但由于藥材中的許多“活性成分”并不穩定,放在外面依然會緩慢地發生變化,放入冰箱里,其變化速度會慢一些。
謠言:若把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貯存,會使香蕉發黑腐爛。草莓、荔枝儲存在冰箱里,不僅果肉發泡、口感大打折扣,還容易霉變。
真相:事實上,如果不把香蕉、草莓、荔枝等不易存放的水果放進冰箱而是暴露在室溫中,會壞得更快。以香蕉舉例,將香蕉從樹上摘下來后進行貯存時溫度要求較高,一般為11℃-13℃。在低溫下,香蕉或許會被“凍傷”而使得香蕉皮發黑,但香蕉本身并沒有“腐爛”。除了外表難看,剝皮后并不影響食用。但不放冰箱里受室外溫度熏烤超過其耐受溫度沒兩天就壞了,放入冰箱冷藏能有效延長香蕉可食用期。
謠言:番茄放冰箱會爛得更快。
真相:通過實驗研究人員發現,把番茄放冰箱里冷凍3個小時后,肉質會變硬。如果存放的溫度過低,番茄的肉質還會呈現被水泡過似的軟爛狀,或出現散裂黑斑,鮮味蕩然無存,時間長了還會腐爛。但是正常情況下我們儲藏番茄是放入冷藏室而不是冷凍室。“低溫冷凍”造成肉質軟爛,“低溫冷藏”并不會這樣。冰箱冷藏室溫度靠近制冷管時最低為3℃,越是遠離制冷管溫度會微微回升。同一個冷藏室溫度分布并不均衡,我們可以選擇在遠離制冷管的地方保存番茄。至于發生“腐爛”反應則是微生物繁衍導致的,低溫空間的微生物被抑制了生長,相同時間內反而比放常溫保存得更久一些,與傳言相矛盾。
準確地說造成番茄不被提倡放入冰箱保存的原因是在采摘后番茄自身所具有的一種酶還在繼續作用,從而產生風味物質,放進冰箱之后,酶的活性被抑制,風味物質就不能合成,待到此前合成的風味物質散失之后,番茄就會變得淡而無味。當天購買的新鮮番茄可以直接常溫儲存,超過一天后請及時放進冰箱保存。
謠言:綠葉菜放在冰箱里不僅葉片會腐壞得更快,還可能由于酶和細菌的作用,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真相:蔬菜中常見的酶和細菌在冰箱里會被低溫抑制,是不可能“更快腐壞”的。雖然放在冰箱里并不能完全停止細菌生長和營養成分的損失,但是跟放在常溫下相比,顯然是放在冰箱里要慢得多。買蔬菜回家儲存時,要先把綠葉菜表面依附的水風干掉,然后用干凈的紙巾將蔬菜包裹好裝進袋子放入冰箱保存。由于紙張會吸附一些水,這樣蔬菜就不會被自身所帶水分捂壞。這個方法對于綠葉菜都適用,如油菜、生菜、菠菜、小白菜、莧菜、香菜、韭菜、香蔥、空心菜和油麥菜等。
謠言:疫情非常時期,自來水處理過程中,在允許的范圍內加大了氯氣注入量。請大家在用水時,特別是燒開水、煮飯用水前把水提前接出來,最少靜置兩小時以上再用。
真相:根據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自來水出廠水余氯應保持在0.3-4毫克/升之間。目前各水廠出廠水余氯控制在0.4-0.9毫克/升之間,在國家標準規定的范圍內。自來水中略帶氯味屬于正常現象,完全不影響健康,更無須“最少靜置兩小時以上再用”。
謠言:一家食品企業的薯片生產廠區被通報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意味著廠區生產的薯片可傳播新冠病毒,薯片已不安全,公眾近期不要吃薯片。
真相:這次受到疫情影響的工廠雖然有員工感染新冠病毒,但可以保證薯片產品的安全。產品加工過程均要經過高溫熱處理工序,結合嚴格的GMP管理體系和實踐,病毒在整個產品供應鏈過程中存活的可能性為零。
高溫加工是食品生產環節中消殺微生物的重要方式,即便土豆等原材料沾染了少量病毒,經過高溫加工也很難存活下來。
通常來說,油炸類食品的加工溫度會達到170℃,非油炸類膨化食品的加工溫度也會在130℃上下。在這個溫度下一般微生物很難存活下來,無人接觸的食品自動化生產和包裝流水線,也基本可以避免食品在這些環節被人為污染。
雖然包裝食品在生產包裝等前置環節中很難被病毒污染,但在后期運輸以及商超銷售,還有快遞員配送的過程中,確實也存在著食品外包裝被病毒污染的可能。因此,市民在購物或簽收快遞時,應該做到科學防護,避免被病毒感染。
謠言:千萬不能去蚊子多的地方,因為蚊子叮咬會傳播新冠病毒。
真相: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一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不能通過蚊子傳播給人類,支持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蚊子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的論斷。該大學生物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病毒胸腔內接種,對新冠病毒在三種常見且分布廣泛的蚊子中的感染和復制能力進行了測試。這三種蚊子分別是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和致倦庫蚊,它們代表了感染人類的兩個最重要的蟲媒病毒屬。
胸腔內接種是對蚊子進行病毒攻擊的最極端方法,如果在胸腔內接種后新冠病毒沒有在蚊子體內復制,那么即使蚊子吸食了含有病毒的患者血液,仍可以排除其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在接種后兩個小時內收集的樣品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證實該病毒可以有效地傳遞給蚊子;但在接種24小時之后的所有時間點收集的277個樣本中均未檢測到該病毒。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新冠病毒無法在蚊子體內復制,蚊子不會成為該病毒的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