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煤監局積極響應國家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煤礦關閉退出政策,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協調推進煤礦關閉工作,河北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煤礦關閉退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5 年底河北省在冊煤礦202 處、產能11867 萬t,到2020 年底預計在冊煤礦62 處、產能6297 萬t,5 年來累計關閉煤礦140處,化解過剩產能5570萬t。
一是摸清底數,提出意見。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煤礦化解過剩產能有序退出的意見》,對全省礦井進行梳理排查,對設計能力小于30萬t/a(不含)及列入省化解過剩產能關閉退出計劃的52處煤礦提出了分類處置意見。先后起草了《河北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2020 年前去產能淘汰退出礦井有關問題的請示》等5份文件報送省政府、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是積極參與,制定政策。參與制定了《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報送年生產能力30萬t以下煤礦分類處置方案的請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煤礦兼并重組有序退出的意見(代擬稿)》等文件。
三是落實責任,履行職責。及時組織制定了《河北煤礦安全監察局推進煤礦淘汰退出工程實施方案》,按規定停止受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延期及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申請,并及時撤銷安全設施設計批復文件和注銷安全生產許可證。2016-2020 年,對列入關閉退出計劃的煤礦,共計注銷了28處煤礦的安全生產許可證,撤銷了18處煤礦的安全設施設計批復。
四是積極推進,督導檢查。認真履行國家監察職責,嚴格對地方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列入2019年關閉退出計劃的16處煤礦因債權債務糾紛等原因未關閉到位的問題,及時向省政府進行了報告,提出了實行分級管控、加強監管力量、多措并舉強力推動等建議。認真參加關閉退出驗收。參加了河北省安委辦、河北省應急管理廳(河北省安監局)牽頭組織的關閉煤礦聯合驗收工作,共驗收90余礦次。
近日,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印發《全省安全生產異地督導執法檢查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決定從即日起至年底,在全省開展安全生產異地督導執法檢查。
《方案》指出,重點督導檢查17個省轄市人民政府和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所轄縣(市、區)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企業。異地督導執法檢查將從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情況、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應急管理系統安全生產執法、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等方面開展督導檢查。
異地督導執法檢查工作自《方案》印發之日起至12月31日止,共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即日起至12月15日,重點對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開展督導檢查,對相關企業開展執法檢查。第二階段為12月15日至12月20日,由各檢查組組長單位牽頭組織力量,對異地督導檢查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及有關部門開展檢查。第三階段為12 月20日至12月30日,對第一、二階段異地督導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整改情況逐一核查。
《方案》要求,河南省安委會辦公室組織制訂異地督導執法檢查工作方案、評定細則以及執法檢查表。各地抽調骨干力量組成異地督導執法檢查工作組,按照要求開展異地督導執法檢查。異地督導執法檢查采取規模相當的省轄市包省轄市的方式開展,實行組長負責制。省安委會辦公室統一組織開展督導執法檢查培訓,把握工作重點,統一工作標準,保證督導執法檢查的質量和效果。《方案》要求,對每個縣(市、區),執法檢查企業應在10家以上,各地安委辦統籌安排異地督導執法檢查力量,確保異地督導執法檢查組人員組成、專業結構滿足工作要求。各縣(市、區)異地督導執法檢查組,應按照“業務骨干3人+專家”的標準組成。對企業執法檢查必須按照“逢進必考、異地執法、屬地辦案”的要求,嚴格落實3項制度,采取“啟動會+現場執法檢查+總結會”“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崗位操作員工全過程在場”和“執法+專家”3位一體執法模式,全面實施線上執法檢查。
近日,北京市應急管理局主持召開2020年京津冀救災與物資保障協同工作聯席視頻會議,天津市應急管理局、天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河北省應急管理廳、張家口市應急管理局、延慶區應急管理局參加會議。應急管理部救災司領導到會指導。
機構改革以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應急管理部門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京津冀協同重大決策部署,于2019年在石家莊召開應急管理部門建立后的第一次救災與物資保障協同工作聯席會議,簽署了《京津冀救災物資協同保障協議(2019-2024)》,明確了區域性救災工作合作模式與運作機制。
此次會議重點對2019 年聯席會議明確的合作事項進行了深化細化。并針對2022 年冬奧會籌備和舉辦期間應急保障需求,研究確定應急保障措施,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區域突發事件應急救助能力,發揮救災工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救災與物資保障協同工作措施》,建立完善了聯席會議、聯絡員、資源核對、救助演練4項協同工作制度,明確了統籌救災資源儲備規劃、編制救災物資協同保障預案、落實應急物資信息共享、推進毗鄰區(縣)開展救災協同互助等重點工作,梳理了2021 年《京津冀救災物資協同保障工作任務清單》,北京市延慶區與河北省張家口市作為毗鄰重點單位,簽訂了《救災與物資保障協同互助協議》。
與會人員就京津冀三地在“十四五”時期如何加強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區域協作進行了討論,提出了逐步推進區域風險分析研判、區域救災物資庫房布局和品種優化等意見建議。三地應急部門領導分別介紹了自上次聯席會議以來開展的救災物資保障工作及下一步打算,各地交流了工作經驗和體會,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
應急管理部救災司領導對此次會議的務實合作和推進京津冀救災與物資保障協同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對下一步三地在災情信息通報、編制“十四五”規劃及修訂應急預案等方面的協同工作提出了要求,并表示應急管理部救災司將在信息平臺建設、中央救災物資配備、災害救助等方面加大對京津冀地區的支持保障力度。
為進一步健全天津市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樹立全員安全生產理念,壓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近日,天津市安委會辦公室印發《市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進一步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提出要求。
一是強化“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理念,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考核獎懲機制,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發展,嚴格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二是加大追責處罰力度,對企業存在未依法保證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主要負責人未履行安全責任以及情節嚴重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從嚴處罰;將不履行安全生產承諾、拒不履行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情節嚴重的作為反面典型,通過主流媒體進行曝光,納入安全生產失信懲戒范圍,并定期向社會公布。
下一步,天津市安委會辦公室將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抓手,持續深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形成以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為重點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體系,推進企業安全生產由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內生管理轉變,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實現企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