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成
(武警遼寧省總隊保障部保障大隊,遼寧 沈陽110034)
黃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一種蔬菜之一,其果肉豐滿,湯汁豐富而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近年來,隨著黃瓜栽培量的逐步增長,所帶來的病害問題也受到了廣泛人士的重視。患有病害的黃瓜植株產量下降,果實難以食用,經濟損失較大。很多農戶在進行病害的治理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農藥使用不合理、缺乏蟲害防患意識等問題,導致病害的防治治標不治本,最終致使植株反復發病,造成經濟的損失。因此,為了有效改善黃瓜種植發展現狀,提高黃瓜產量,推動農業經濟的增長,我們必須做好黃瓜病害的預防工作,正確認識各種病害特征,從根本上進行病害問題的治理。
雖然我國近年來黃瓜產量日益上升,但是相比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說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種植人員技術水平的不足。目前我國種植黃瓜的人員大多為農民,他們依靠黃瓜謀求生計,雖然他們具有一定的種植經驗,也能應付一些植株病害,但是他們對黃瓜的病害問題仍然掌握不夠全面,而且治理病害的手段也較為落后,因此,我們需要盡快提升黃瓜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黃瓜的生長周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后期,在黃瓜生長的每個時期,由于生長狀況的不同,也會感染不同的病害,因此,在栽培的每個周期,都需要根據情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根據筆者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很多黃瓜種植人員工作技能水平并不高,對于很多農業種植戶來說,雖然具有豐富的種植經驗,但是卻缺乏專業人士的技術指導,導致病害問題加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而對于經過專業培訓的種植人員來說,又缺乏一定的種植經驗,面對植株治理問題時只能照抄照搬書面知識,無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綜合治理黃瓜病害問題。因此,我們不僅要提高種植人員的技能水平,更要提高他們的綜合水平。
黃瓜的生長前期是黃瓜植株種植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是植株最容易發病的時期,一旦養分供應不足,種植溫度把控不當,預防措施不到位就容易使植株發病。一般來說生長前期的病害主要有燒根、漚根及徒長。燒根可以理解為因土壤酸堿度較高而導致植株的死亡。植株發生漚根病害時,其生長速度緩慢,會出現局部毀苗的問題。徒長即養分供應不足,植物無法成活。
從黃瓜幼苗開始攀架到長出小瓜的這一段生長時期一般被稱為生長中期。這個生長時期是黃瓜快速生長的時期,一般會持一個月左右,在這段培養周期中,光照、養分、水分等外界因素都會嚴重影響黃瓜最后的產量。當然,這一個月也是病害繁生的時期,如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都是在這段時期發生。因此,為了保證黃瓜的產量,在這段時期一定要加大栽培重視力度。
黃瓜在生長后期的病害問題主要表現為蟲害問題,即在這個時期黃瓜已經逐漸發育成熟,果實逐漸變為碩大,肉汁也較為豐富。在這個時期中,主要的病害問題則是蟲害問題,如黃瓜根結線蟲、白粉虱等。這類蟲害主要是吸食成熟黃瓜果肉為主,被吸食的黃瓜難以被食用。而且,植物生長后期的蟲害問題容易造成植株的枯萎和枯黃。
黃瓜的病害種類繁多,其中較為常見的病害為霜霉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通常發生在黃瓜植株生長的苗期和成株期發病,病重時,會導致黃瓜植株葉片的枯黃,然后破裂,最后死亡。蔓枯病大多在成株期發病,當發病時,黃瓜植株的節部會生長出清晰可見的病斑,這種病容易導致黃瓜內部果肉的變質,以至于無法食用。炭疽病在黃瓜的整個生長周期都會發病,在不同的生長周期發病會呈現出不同的生長狀態,因此需要根據書籍和經驗采取恰當的治理措施。白粉病的發生與生長周期無關,主要與黃瓜植株生長環境的溫度,濕度,栽培管理有關。
當黃瓜植株出現葉片背部長出淡黃色小斑點,并隨時間的積累變為大斑點,且葉脈呈多角形黃色斑時,則表明植株患有霜霉病。霜霉病發病嚴重時,會導致黃瓜葉片發霉,且發霉區域逐漸擴大,最終使得整株黃瓜枯萎。霜霉病主要通過霜霉病真菌在空氣中進行傳播,從大田黃瓜傳播到夏秋黃瓜最后傳播到溫室黃瓜。溫度是影響霜霉病發生的重要條件,當黃瓜植株生長環境長期處于高溫時,便容易導致植株發病。當植株患有霜霉病時,可以通過選用抗病新品種進行防治,也可以選用藥物進行防治。
黃瓜蔓枯病歷年來都是病害治理的重點,他會導致黃瓜果實內部軟化,中心呈腐蝕狀,以至于無法食用。當黃瓜植株發生蔓枯病時,會使得發病部位葉片呈白色狀,同時還會有膠質狀液體流出。當病重時,會導致葉片病部破裂,從而使得莖蔓枯死。治理蔓枯病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分別為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農業防治即在進行植株栽培前先對種子進行消毒,在栽培后做好種植環境的管理工作。化學防治即在發病初期就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進行治理。
炭疽病通常在黃瓜生長的幼苗期和成株期發病。當在幼苗期發病時,植株葉片的邊緣會出現半圓形的病斑,葉片有略微的凹陷。在成株期發病時,葉片上的病斑會從半圓形轉變為近圓形,且病斑數量較多,大小各異,隨著病狀的加重,葉片會很快干枯成紅褐色。炭疽病為刺盤孢屬真菌浸染的病害,主要通過寄生來致使植株發病,種植環境的溫度也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炭疽病的防治可以通過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來實現,每畝每次噴灑250 克,每一禮拜左右用藥一次,持續3 至4 個禮拜。
黃瓜白粉病也屬于真菌類病害,病菌主要通過空氣進行傳播,在溫度為17-23 度且通風不良,光照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容易發病。白粉病與其他類型的病害不同,感染白粉病的黃瓜植株葉片會由綠色變為黃色,最后干枯死亡,但是其葉片卻不會脫落。白粉病的治理可以通過選用抗病品種進行,如英雄一號、金獎正陽、金福耐熱王等。除此之外,在植株栽培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栽培環境的通風與透光問題,從根本上杜絕白粉病的發生。
黃瓜在其整個生長周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種類較多,除了上述提到的霜霉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還有細菌性角斑病、灰霉病、枯萎病等。細菌性角斑病的屬于細菌性病害,危害的主要是黃瓜的葉片及莖、瓜。灰霉病主要是由于黃瓜植株感染灰葡萄孢菌的而產生的,危害的主要是黃瓜的花及幼瓜。當黃瓜植株感染鐮刀菌后便容易發生枯萎病,發病的黃瓜植株容易被扒皮。由此可見,黃瓜的病害是多樣性的,防治措施也是多樣性的,因此,黃瓜種植人員在對染病黃瓜開展治理工作時,一定要結合實際生長狀態,仔細觀察黃瓜病狀類型,采取正確的治理措施,否則將會導致黃瓜病重加劇,最終致使產量下降,影響農業整體經濟水平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