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商務部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從穩定擴大汽車消費、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提振餐飲消費、擴大農村消費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更大程度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汽車、家電、餐飲等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是消費市場的頂梁柱,是擴大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領域。農村消費是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7%,發展潛力巨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消費特別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和農村消費。”王炳南說,2020 年11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就“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作出部署,出臺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提振餐飲消費、以擴大縣域鄉鎮消費為抓手帶動農村消費等4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方面,王炳南表示,將鼓勵各地調整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深化汽車流通體制改革,暢通新車、二手車、報廢汽車、汽車進出口等內外循環,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也提出,將鼓勵地方出臺更多真金白銀的優惠政策,聯合相關部門編制汽車下鄉活動計劃及進一步推動農村汽車的消費升級,同時深入實施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啟動全面電動化試點城市的申報,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研究獎補支持政策,以公共領域電動化有效帶動私人消費。
在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方面,商務部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并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支持生產流通企業、電商平臺開展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鼓勵發展“互聯網+廢舊物資回收”等新模式,促進家電家具更新換代。
在提振餐飲消費方面,相關部門將進一步鼓勵餐飲企業豐富提升菜品,創新線上線下經營模式。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餐飲促消費活動,支持以市場化方式推介優質特色餐飲,提升市場人氣,提振消費信心。
在擴大農村消費方面,商務部表示,將進一步提升電商進農村,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重點加強到村物流站點建設,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建設,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提升農村商品和服務供給品質。
全國APP 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日前在京舉辦。據悉,會議針對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工信部將于2021年初繼續開展為期半年的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指出,我國互聯網產業盈利模式從在線廣告向基于大數據的定向推送、精準營銷轉變。企業違規成本低,違規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灰黑產也加速向違規收集使用甚至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聚集。
2020 年7 月份,工信部信管局發布《縱深推進APP 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通知》,加大APP 整治力度。目前,已對國內主流應用商店用戶使用率比較高的44萬款APP完成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 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 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更大力度的監管舉措將進一步出臺。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將結合新的監管形勢和發展要求,推動《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修訂。在制定標準體系方面,逐步將團體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并力爭推動成為國際標準。同時推進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建設,力爭2021年實現全年檢測180萬款APP的覆蓋能力。
惟儼和尚是唐代著名禪師,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縣)的藥山,人稱“藥山惟儼”。他與許多高僧一樣,善于從眼前小事物入手,啟發弟子們的悟性。
一次,惟儼指著林中一棵枯木,問弟子道悟和云巖:“你們說,是枯萎好呢,還是向榮好?”道悟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向榮的好。”不料惟儼斷然否定道:“燦爛終將歸于消滅。”這一來,答案似乎已經明確,所以云巖隨即轉口說:“我看是枯萎的好!”誰知惟儼同樣認為是錯的:“枯萎也終將成為過去。”
這時,正好另一位高沙彌從對面走來,惟儼便以同樣的問題“面試”他,機靈的高沙彌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讓它枯萎,向榮的讓它向榮。”惟儼這才頷首贊許道:“高沙彌說得對,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執著,這才是禪的態度。”
其實,惟儼提問的本意,不是要你作“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要你懂得,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燦爛也罷,枯萎也罷,都會如過眼云煙,不復存在。記得沈從文先生在《燭虛》一文中也說過:“自然極其博大,也極其殘酷,戰勝一切,孕育眾生。螻蟻蚍蜉,傳人巨匠,一樣在它的懷抱中,和光同塵。”
進而言之,燦爛與枯萎本來就只是事物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燦爛過后是枯萎,零落成泥后又孕育出新的燦爛,無所謂哪個好哪個壞,其各自獨特的魅力,就看你怎樣去欣賞了。比如月亮,總有陰晴圓缺,不能說圓月就一定比缺月好。一勾新月或一彎殘月,同樣充滿詩情畫意。“楊柳岸,曉風殘月”,不也是令人贊賞的千古絕唱嗎?因為有變化,有圓缺,才使我們見到了生命的完整形態,從而更加珍愛人生。
所以,惟儼和尚說得好,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不偏執,不強求,順其自然,才是明智的態度。如果你一味鐘情于“燦爛”,那么,一旦燦爛變成了枯萎,就難免會產生“黛玉葬花”的悲哀,那將徒生多少煩惱啊!
不管外界形態、環境、條件起了什么變化,不管是燦爛還是枯萎,不管是年少還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種形態……
李攀龍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性情疏放,不喜當時書塾中講授的經訓內容和八股文,在別人眼里是個“狂生”。李攀龍雖然狂放,但他天資聰穎,很有才華,頗受當地名士賞識。但也因此常常遭到書塾同窗們的嫉妒。
一次,李攀龍從外面回到座位上時,感覺凳子上有東西在蠕動,驚慌地跳起來,果然看見幾條被壓扁的蟲子。之前有好幾次,同窗們都以各種方式來捉弄他,甚至還有人公開說“誰讓你那么優秀呢”。李攀龍多次制止無果,也無可奈何,不過他的內心其實還有一絲得意:“大家這樣對我,說明他們嫉妒我,這正好也顯示我自己優秀。”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李攀龍與同窗們的關系沒有得到好轉,學業也漸漸松懈起來。書塾先生見狀,把李攀龍找來問道:“你有想過如何改變被大家捉弄的狀況嗎?”“他們捉弄我是因為嫉妒我,我能怎么辦?難道因此故意讓自己變得很差?”李攀龍理直氣壯地回答。“你還有另外一種選擇。”書塾先生說,“那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出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但如果樹木足夠高大,風也拿它無可奈何。所以,總是遭人嫉妒,不一定別人沒錯,但肯定是因為你沒有足夠優秀。”
李攀龍仔細品味書塾先生的話,不禁連連點頭。此后,他拋棄了心底的得意和驕傲,開始發奮苦讀。后來,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成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
常說“不遭人忌是庸才”,但同樣,頻遭人忌的也算不得人才。人才剛嶄露頭角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出于嫉妒而抑制、排擠。但當你出色到別人無法企及時,他們便會轉而拉攏你、捧著你,至少對你敬而遠之。明白這個道理,也就能少去很多無謂的煩惱,增加更多的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