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采取多項措施,迅速啟動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一是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4 月10日,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后,第一時間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批示指示精神,省委書記孫志剛、省長諶貽琴對貫徹中央精神、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作出部署。省政府分管領導立即召開專題會議,對方案制訂和整治任務作出具體安排。貴州煤監局和貴州省能源局分別召開黨組會議及時傳達學習貫徹,并聯合成立工作專班,迅速編制完成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二是高標準制定方案、高規格動員部署。5月5日,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印發《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計劃》,包含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計劃和2個專題實施方案、煤礦等行業領域14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5月6日,召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安全生產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省安委會主任諶貽琴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要求,真正把安全生產作為重大政治問題、重大民生問題,以極端負責的態度把安全生產擺在更加重要位置來抓,以極端有力的行動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以極端扎實的舉措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安全生產工作,以極端過硬的作風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效。要通過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梳理和根治一批老大難問題,管控一批重大風險、消除一批重大隱患、懲戒一批違法行為,深入推進煤礦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充滿“貴州元素”、體現“貴州特色”。方案在承接國務院安委會煤礦安全專項整治方案內容的基礎上,與貴州省今年3月份出臺的黔府發3號文件、黔府辦發6號文件有機銜接、同步推進。方案明確,到2022年,全省煤礦數量從現有868 處減少到600 處以內,一、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達標煤礦占比達到80%以上,煤礦事故總量、煤炭百萬噸死亡率與2019 年相比均下降40%,堅決有效防范遏制較大煤礦事故,堅決確保不發生重特大煤礦事故。方案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啟動《貴州省煤炭法實施條例》制訂工作,編制貴州省煤礦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方案要求,對兼并重組方案已批復為保留、仍未啟動30萬t/a及以上系統建設的煤礦,在2020年12月31日前仍未報送初步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申請,或不按批復設計施工、邊建設邊生產的,取消兼并重組保留資格。方案規定,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可靠組織生產的;“雙回路”供電保障能力不足的;礦井違規托管的,列入“打非治違”的重點內容。此外,方案還增加了對煤礦安全生產中介服務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推動煤礦瓦斯防治專業化市場化隊伍建設,實施煤礦新型學徒制和招工招生一體化,推動煤礦標準化全時達標等內容。
四是壓實責任,把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各項部署落實落細。省安委會成立煤礦安全專項整治組,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省政府分管副秘書長,省能源局、貴州煤監局、省自然資源廳主要負責人以及省應急廳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在省能源局,省能源局、貴州煤礦安監局設立工作專班,統籌推動煤礦安全專項整治。為推動工作落實,5月9日上午,貴州煤監局召開視頻動員會,詳細解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并對煤監系統抓好工作落實提出要求、作出動員部署,對實施方案進行細化落實,明確責任分工。
日前,江蘇省應急管理廳牽頭組織,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局)召開視頻會議,共商長三角應急管理專題合作。一市三省應急管理部門研究討論了《長三角應急管理專題合作組工作方案》,明確了組織架構、工作職責、運作機制和保障措施,重點圍繞應對長三角地區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特點,從政策標準體系、應急預案體系、聯防聯控體系、應急指揮體系、應急保障體系5個方面開展合作。
會議還研究討論了《2020 年長三角應急管理專題合作工作要點》,重點推進應急指揮信息共享、建立防汛抗旱防臺合作機制、應急響應體系和能力共享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聯動和應急管理支撐體系建設,合作共建上海市化學品危害識別與控制基地、江蘇省沿江(江陰)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浙江省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安徽省應急航空救援基地建設,強化長三角區域應急救援力量支撐。
近日,黑龍江省安委辦、應急管理廳聯合下發通知,全省“安全生產月”期間將結合疫情防控實際,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部署開展“云監管”“云咨詢”“云開放”“云 體 驗”“云課堂”等5 項線上和10項線下特色宣教活動,大力營造全省社會關心安全、參與安全、共筑安全的濃厚氛圍。
據了解,黑龍江省今年“安全生產月”活動緊緊聚焦“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主題,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貫穿全過程,著眼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安全生產工作部署要求,側重依托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扎實開展線上活動,6月1日“安全生產月”啟動當天,采取省市聯動、政企聯動的形式,在齊齊哈爾、伊春市開展“安全監管‘五云’工作模式線上展演”和“安全教育‘五進’云課堂”活動;6月16日全省同步開展網上“安全宣傳咨詢日”系列活動,與哈爾濱、大慶市聯合組織“線上安全宣傳咨詢”和“公眾開放日云端直播”活動;安全月期間,還會同雙鴨山市在黑龍江能源學院開展“主播帶你走進安全體驗館”線上活動,不斷增強安全教育實效。
緊密結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安全生產大體檢、大執法、大培訓、大曝光“四大”行動,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將采取靈活多樣形式,廣泛開展線下活動。省安委辦邀請國內安全生產理論研究領域知名學者,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做專題輔導;在省內主要媒體開辟專欄刊載各地宣貫體會文章,推動各地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在《龍江應急》雜志開設“龍江排查整治進行時”專欄,及時反映各地工作進展和成效。廣泛開展教育培訓、隱患曝光、問題整改、經驗推廣、案例警示、監督舉報、知識普及等既有聲勢又有實效的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增強全民安全意識,提升公眾安全素質;充分發揮應急志愿者聯盟作用,普遍開展契合本地實際的應急志愿服務活動,著力提高社會參與能力、全民安全素質和社會整體安全水平。
近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和湖北煤礦安全監察局印發《湖北省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將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金屬冶煉、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企業員工以及各類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
《辦法》提出,高危企業在崗職工應當每年進行一次安全技能培訓,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在崗職工經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培訓合格證明后,方可繼續上崗作業。在崗職工安全技能培訓合格后,高危企業或者其委托的安全培訓機構可以享受每人每年度不超過4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高危企業應當對新上崗職工進行安全技能培訓,時間不得少于72學時,培訓合格后高危企業或者其委托的安全培訓機構可以享受每人不超過1400 元的職業培訓補貼。高危企業應當每年對班組長和擬任班組長進行一次安全技能培訓,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 學時,培訓合格后高危企業或者其委托的安全培訓機構可以享受每人每年度不超過5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
鼓勵高危企業在危險化學品“兩重點一重大”裝置操作、礦山井下作業、石油天然氣鉆井作業等風險偏高的技能操作型崗位推行新型學徒制,實行“入企即入校”企校合作培養培訓。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和安全培訓機構完成安全技能培訓,經所在地縣級以上應急管理部門核實后,可以向人社部門提出職業培訓補貼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