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景忠 白淑云
石林煙是我年輕時某一段時間的最愛,煙盒上的圖案記憶猶新。也因此,游石林成了我夢寐以求的事情。
這天早餐后,我們從昆明出發,向東行駛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石林景區。柴師兄的商務車停下后,我們一行來到購票處,一問才知道只售電瓶車票,每位25元,不售門票。看來半年前才整頓的石林景區,收費、服務等游客反映的問題并沒有多大改變。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坐電瓶車十幾分鐘就到了景區門口購票處,我和妻60歲以上,買了半價票,每人65元。一進入景區,我便被滿園景色震撼。不,豈止“震撼”二字可形容得了。心想,果不虛此行也。
往里走,約200米處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頒發的“世界地質公園”6個大字鐫刻在一塊豎立巨石上。我們剛要前行,遇一剛到旅游團30多歲女導游正邊走邊講解,其普通話字正腔圓,正講石林的故事。她說:距今三億六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石林一帶還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在二億八千萬年前的石灰紀,石林開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巖經過海水流動時的不斷沖刷,留下了無數的溶溝、溶柱。后來,這里的地殼不斷上升和長時間積淀,才逐漸變滄海為陸地。海水退去后,又經歷了億萬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沖刷、風蝕、地震等,就留下了這一童話世界般的壯麗奇景。遠遠望去,那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蒼穹,直指青天,猶如一片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故曰“石林”。聽導游講就像聽天書,猶如在夢中。
石林和昆明、大理、麗江的氣候一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聽著導游講解,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景區的中心部位,民國時期云南省省長龍云題寫“石林”二字赫然在目,鐫刻在山石之上。站在這里向四周望去,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但見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態,奇景斗艷。進入主景區,仿佛進入時空隧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如游海底迷宮,峭壁萬仞,石峰嶙峋,像千軍萬馬,又似古堡幽城;如飛禽走獸,又像人間萬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構成一幅蔚為壯觀的天然水墨畫卷。
在主石林之巔,站在頂峰的涼亭極目遠望,重巒疊翠,碧野無垠。只見山峰陡峭險峻,氣勢雄渾,山石齒齒,千石百態,形象怪異,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墻,有的如刀削斧砍,山石林一直連著灰色的天邊。在那里我手托相機,“咔嚓、咔嚓”按動快門,四個方向的美景盡收鏡頭中。在下山途中,多處怪石嶙峋,有的地方狹窄處只能容納一人側身通過;有的地方頭頂處斷石壓頂,讓人膽戰心驚;有的地方兩塊巨石碰撞在一起,只留“一線天”……
來到景區小廣場上,一群彝族姑娘正在表演歌舞,惹得不少游客圍觀,那服飾五顏六色,十分搶眼,吸引了妻的目光,她用手機記錄下那美好的瞬間。之后,我們還游覽了小石林。小石林有點像在廣西去德天大瀑布的路上所見到的喀斯特地貌,奇峰突兀,怪石聳立,很是好看,如入迷宮仙境。我們還在像生石群處停留了十幾分鐘。像生石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阿詩瑪”了,游人紛紛在“阿詩瑪”前留影。往前走就是唐僧石、悟空石、沙僧石、八戒石等,一帶團導游小林說,有屬猴,屬馬,屬豬的人,見了唐僧等可以跪拜,師父們會保佑你。再往前就是許愿石,在許愿石前雙手扶摩那石頭,心里許個愿,可靈了,凡從那經過的游人,都伸手去摸摸那塊許愿石,那塊石頭被人們摸得烏黑發亮。像生石除人物和動物外,還有許多酷似植物,如春筍、蘑菇等。在那里移步易景,曲徑通幽,使人如入迷宮仙境。游過石林的人,都有“山中只一日,山外已千年”之感,只恨人生的短暫,時間的倉促。
一座山峰,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座山峰,貫穿一個幸福與苦難的人生;一座山峰,就是一個故事;一座山峰,就是一首優美的贊歌。突然想起,郭沫若游石林時的一首打油詩:“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只是,這里的石頭與眾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