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保障生產、取暖、醫療等能源供應,同時及時解決供暖方面問題,確保了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全國煤電油氣供應總體充足。全國大部分煤炭、煉油企業已基本復工復產,電力、油氣開采企業保持連續生產作業,鐵路運輸企業優先運輸煤炭等重點物資,煤電油氣供應總體充足。
發布會透露,截至2月20日,全國統調電廠存煤可用27d,秦皇島港存煤535 萬t,都處于較高水平。2 月上中旬,全國日均發用電量143 億kWh,最大負荷約6.9 億kW,發電裝機充足,電煤供應穩定,完全能夠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需要。
據介紹,國家能源局成立工作專班,專門負責全國能源保供期間的協調和調度,同時建立了能源保障、能源企業復工復產、重大問題協調3個工作機制,通過這3 個機制及時分析研判煤電油氣等各個領域的供應能力、需求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此外,還通過分領域細化保供、壓實保供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等措施全力做好能源穩定供應。
另外,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天然氣、電力、煤炭等各類能源的聯保聯供,加強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供電、供氣、供熱企業不能因為居民暫時欠繳電費、氣費、取暖費而發生斷供情況,影響居民生活。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以下簡稱“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
ETF 屬于開放式基金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 份額,不過申購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換取基金份額或者以基金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
3 月2 日,國內首只鋼鐵ETF 和煤炭ETF 正式上市,此次上市的鋼鐵ETF 和煤炭ETF 均由國泰基金管理,追蹤的指數分別是中證鋼鐵和中證煤炭,2月24 日基金份額總額分別為4.35 億份和3.93 億份,基金份額凈值分別為1.0039 元和1.0044元。
從市場來看,目前鋼企普遍達產率不足,大多維持在70%~80%的水平,2月中旬,重點統計企業鋼材庫存量為2134.15萬t,比上一旬增加282.68萬t,增幅為15.27%,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達1.19億t,處于同期較高水平。
國信證券指出,當前鋼鐵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在疫情擾動短期需求節奏,穩增長政策的加碼有望帶動中長期鋼材消費的背景下,板塊估值修復可期。龍頭企業存在錯殺反彈機會,同時,待疫情影響弱化后,需求有望迎來上行期,需求啟動后的資產價格修復將帶來板塊投資機會。
在煤炭方面,招商證券分析指出,從本次疫情來看,對煤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量而非價格,且上市煤企多為國企,保供任務下生產經營安排的調整相對較小,綜合來看,基本面的影響較弱。此外,目前該行業整體未回到疫情沖擊前的水平,表現出明顯的滯漲。
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目前ETF 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公司正在積極布局行業、策略等細分領域ETF,如白酒ETF、商品期貨ETF、鋼鐵ETF 和煤炭ETF 等。然而,細分指數受眾面較窄,影響力較弱,且ETF 運營成本較高,一般產品規模在10 億元以上才能基本對沖掉成本。對中小型公司具有一定壓力,大公司在資源稟賦、經驗上更豐富,也有機會做得更好。
日前,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發布《關于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 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勞動密集型行業領域的協會商會,要及時向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反映行業就業情況和用工困難,協調落實救助和紓困政策,緩解因疫情影響導致的用工緊張和就業困難。鋼鐵、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和基礎原材料等行業領域的協會商會要倡導會員企業穩定供應和價格,防止集中復工復產帶來的區域性、時段性短缺或價格大幅上漲。
《通知》提出,精準施策全力救助受困企業。建立企業復工復產幫扶機制,及時梳理形成行業內受疫情影響嚴重、瀕臨破產倒閉的民營中小企業名單,積極與有關部門對接,根據不同受損程度,協助政府開展精準扶持,特別對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中小企業進行專項幫扶。協調國有物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對較困難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實行房租減免。商業地產、物業服務等領域行業協會商會要倡導會員企業減免經營困難的中小商戶租金。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民營中小企業和武漢等地區企業會員,減半或免收2020年度會費。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發布2023 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在2023年列入測算的33個省(市、區)中,山西、甘肅、寧夏3省(區)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為紅燈。
《通知》指出,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指標體系分為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資源約束指標、煤電建設經濟性預警指標。
其中,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是約束性指標,體現了當地煤電裝機、電力供應的冗余情況;資源約束指標是約束性指標,反映了在當地規劃建設煤電項目的可行性;煤電建設經濟性預警指標是建議性指標,體現了建設省內自用煤電項目的經濟性,為規劃建設煤電項目提供決策參考。
《通知》明確,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基于2023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系統備用率,分為紅色、橙色、綠色3 個等級。煤電裝機明顯冗余、系統備用率過高的為紅色預警;煤電裝機較為充裕、系統備用率偏高的為橙色預警;電力供需基本平衡或有缺口的、系統備用率適當或者偏低的為綠色。
資源約束指標基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水資源、煤炭消費總量以及其他相關資源的約束情況,分為紅色、綠色2個等級。對于《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確定的重點區域,資源約束指標為紅色預警;其余為綠色。
煤電建設經濟性預警指標基于2023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投運省內自用煤電項目的預期投資回報率,分為紅色、橙色、綠色3 個等級。投資回報率低于當期中長期國債利率的為紅色預警;投資回報率在當期中長期國債利率至一般項目收益率(電力項目通常為8%)之間的為橙色預警;投資回報率高于一般項目收益率的為綠色。
源優化配置創造了有利條件。
陜北至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包括換流站和輸電線路兩部分,新建陜北和武漢兩座換流站,新增變電容量1600 萬kVA,線路全長1128.90km,途經陜西、山西、河南、湖北4 省,全線采用單回路雙極架設。工程總投資185 億元,輸電線路在陜西省境內
日前,陜北至湖北±800kV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儀式在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普宇工業園陜北換流站現場舉行,該工程的開工標志著將打通“北電南送”的“高速路”。該工程建成后將滿足湖北電網負荷增長需求,實現陜北煤電基地和風電、光伏電能直供中部地區負荷中心,為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能源資224.12km,山西省境內184.76km,河南省境內578.32km,湖北省境內141.70km。線路在陜西段途經府谷縣、神木市、佳縣、米脂縣、綏德縣、清澗縣等6個縣市。該工程于2019年1月份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計劃2021年建成投運。
據了解,該工程是支持陜北革命老區發展的重要舉措,促進陜北地區煤炭及風電、光伏資源利用,挖掘世界七大煤田之首的神府東勝煤田——神府大型煤電基地資源轉換大規模輸出外送能源的能力,滿足湖北電網近遠期負荷增長需求,拉動內需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對于打贏藍天保衛戰,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布局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陜北至湖北±800kV 高壓直流工程設計輸送電量為400億kWh/a,相當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萬t,減排煙塵1.42萬t、二氧化硫9萬t、氮氧化物9.4萬t、二氧化碳2960 萬t,對有效促進大氣環境改善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根據陜西省發改委發布的《陜北~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電源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顯示,該工程配套電源裝機容量超過1400萬kW,其中,火電電源800 萬kW,新能源電源600 萬kW。工程建成后可增加陜西省GDP 約150 億元,直接拉動電源相關投資超過700 億元,可拉動陜西省GDP 增長0.5個百分點,助推輸變電設備制造業升級。
該工程的建設對于促進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湖北省一次能源相對匱乏,“十四五”期間最大電力缺額預計將超過1500萬kW,能源供需矛盾突出。隨著湖北省以武漢為中心區域的經濟發展不斷加快,遠期逐步增大的電力缺口只能依靠接受省外電力予以解決,該工程的建成既彌補了能源資源不足的問題,又緩解華中地區人口稠密帶來的大氣污染防治壓力,還直接間接增加產業投資、拉動內需和人員就業崗位。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期間煤電油氣重點供應,保障居民用能需求工作情況。會上,國家發改委運行局二級巡視員唐社民介紹,國家發改委迅速組織建立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電力保障機制,明確了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用戶欠費不停電,加強24小時的供電服務運營管理,提高需求響應的速度和質量,有力保障電力運行的安全可靠。他介紹,現在湖北的存煤一共493萬t,統調電廠平均可使用的存煤天數是54d,是近年來的高位;成品油庫存是51.3萬t,其中武漢市成品油庫存10.5萬t。另外武漢周邊儲罐的儲氣是充足的,武漢市和整個湖北省用煤需求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他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把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作為能源供應保障的重中之重,指導有關企業加強資源落實和運行調度,確保武漢及湖北有序穩定供應。
會上,唐社民還介紹了東北能源保障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前做工作,安排東北三省做好冬煤夏儲工作,組織主要的供電廠跟煤礦簽訂了有量也有價的中長期供應合同,在這個供暖季來臨之前,各個電廠和儲煤基地基本都存滿了煤炭;進入供暖期之后,主要是加強了相關地區煤礦的生產組織,保證了對東北的穩定供應,每天調度各個供暖電廠的供煤耗煤存煤,各大煤礦的產量、銷量一旦出現問題,就馬上協調解決。同時,為了保證東北地區的供暖需要,春節期間內蒙古東部地區的主力大礦基本都沒有放假,煤礦工人克服嚴寒天氣,保持了煤炭生產供應的持續和穩定。2 月22 號的統計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統調電廠煤炭庫存1051萬t,可用15d,也可以有效保障發電及供暖用煤需要。
調度信息顯示,山西省正常生產建設煤礦復工復產的產能規模已達全省煤礦的70%以上。2 月22日,山西煤監局召開緊急視頻會議,要求全體監察員立即行動起來,打一場煤礦安全生產的保衛戰和持久戰,在疫情膠著對壘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迅速組織有針對性的現場監察,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厲的懲處,防范遏制煤礦事故的發生,向應急管理部、國家煤礦安監局、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煤礦職工交出合格的答卷。
會議傳達了國家煤礦安監局主要領導批示精神,通報了近期省外兩起事故情況,全面分析了疫情期間以及疫情后期的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
會議認為,當前山西煤礦復工復產率已經很高,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員不到位、精力不到位,既要防疫情、又要抓生產、又要防事故,容易顧此失彼發生事故;根據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規律,疫情后期和疫情解除后,煤礦生產安全將進入一個事故易發期、高發期,全省安全生產形勢將更加嚴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三大”攻堅戰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必須增強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
會議指出,煤監機構在關鍵時期決不能掉鏈子,抓好煤礦安全生產、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是檢驗每個監察員是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嚴峻考驗面前,不能等待、不靠運氣,必須從思想上、認識上有充分的準備,必須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必須以超常規的狀態、超常規的作風、超常規的舉措,強力抓好煤礦安全國家監察。要履職盡責、嚴格執法,從制定計劃、檢查方案、監察組織等各個環節都要體現管用、有效,查一個煤礦就解決一個煤礦的問題,罰一次就罰他個痛徹心扉,殺一個就要殺一儆百。
會議要求,從即日起,省局專業處室和各監察分局(站)除繼續開展遠程監察外,要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迅速組織有針對性的現場監察。為了促進責任落實,提高工作效能,省局將大力推行監察員監察執法量化考核制度,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文書預審和法制審核、監察執法力量的優化配置等制度;加大對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和重大行政處罰公開裁定制度的檢查考核力度。
日前,云南省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煤礦分類處置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嚴格執行云南省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3 年行動計劃(2019~2021 年),即到2021 年底,全省煤礦數量嚴格控制在200個以內,單個煤炭企業所有煤礦的總產能不低于300萬t/a,全省煤炭企業戶數控制在20~30 戶之間,單井規模不得低于30萬t/a。
根據《通知》,到2021 年,云南省煤礦產能控制在1.15 億t 以內,其中:曲靖煤礦產能控制在5000萬t以內,昭通煤礦產能控制在2500萬t以內,紅河煤礦產能控制在2500 萬t 以內,昆明煤礦產能控制在300萬t以內,楚雄煤礦產能控制在270萬t以內,普洱煤礦產能控制在120 萬t 以內,文山煤礦產能控制在150 萬t 以內,大理煤礦產能控制在240 萬t以內,麗江煤礦產能控制在400萬t以內。
云南省第1 批擬保留煤礦合計118 處,涉及產能6700 萬t/a,其中:生產煤礦有49 處,涉及產能2655 萬t/a;要建設煤礦69 處,涉及建設產能4045 萬t/a。另外,長期停產停建的“僵尸企業”2020 年12 月底前關閉退出;所有30 萬t/a 以下煤礦在2021 年9 月底前關閉退出;30 萬t/a 以下升級改造至30 萬t/a 以上煤礦,在2020 年12 月底前,未辦理項目核準、初步設計審批、安全設計審批、環評等手續的,在2021 年6 月底前關閉退出;玉溪、保山、臨滄所有煤礦在2021 年9 月底前完成整體關閉退出。各地上報的第1 批關閉退出煤礦共計52 處。
《通知》強調,鼓勵實施產能置換,鼓勵各地以州市或縣區為單位組織企業集中交易退出產能指標,退出產能指標折算比例可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提高20%。加強財政資金支持,2020 年前關閉退出的30 萬t/a 以下煤礦,符合條件的,使用專項獎補獎金,2020 年以后關閉退出的煤礦,將不再享受中央及省級財政獎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