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安委辦發出《關于科學確定災害嚴重礦井生產能力防范和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定于2020 年4 月至7 月,重新確定正常生產的“兩類”煤礦(沖擊地壓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生產能力,并對違規核增產能項目進行清理。
《通知》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科學確定開采強度。各地區要組織評估轄區“兩類”煤礦中長期采掘接續計劃和目前生產水平、采區、采掘工作面個數是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和設計要求,評估礦井開拓布局、煤層和工作面開采順序、采掘工作面布置、采掘工作面推進速度是否滿足瓦斯治理、沖擊地壓防治的要求。根據評估結果,會同煤礦企業確定每處災害嚴重礦井同時生產的水平、采區、采掘工作面數量和采掘工作面推進速度,制定一礦一策、一面一策、一頭一策,形成開采強度評估報告。
二是重新核定生產能力。各地區要堅持“只減不增、簡化流程、集中從快”的原則,根據“兩類”煤礦評估確定的采掘工作面個數和推進速度,對照《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重新核定煤礦生產能力,做到審查一批、確認一批、批復一批、公示一批。各省級煤礦生產能力主管部門要在《關于清查整改違規核增煤礦生產能力有關事項的通知》的基礎上,對本地區核增產能項目再次進行梳理排查,排查核增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各系統能力核算是否準確,并對排查出的違規核增產能項目進行清理。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各地區要建立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層層壓實責任。要全面準確確定“兩類”煤礦名單,嚴禁避重就輕、弄虛作假、降低標準。所有參與人員要在報告上簽字,凡是存在不按規定重新核定煤礦生產能力、違規核增產能項目不清理等情形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要根據煤礦重新核定的生產能力,由省級安委辦積極協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及時調整對煤礦企業的考核指標。“兩類”煤礦中,中央企業煤礦開采強度確定和生產能力核算一并納入所在地統一進行,國家煤礦安監局統一批復和公示。
四是加強監督檢查。各地要加強對評估、核定和清理工作的綜合協調,及時報送“兩類”煤礦開采強度評估報告、生產能力核定報告,做到完成一批、報送一批。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兩類”煤礦的監管監察,發現煤礦不按照確定的采掘工作面個數和推進速度組織生產,繼續實行“人海戰術”搞“多頭多面”超能力生產的,要依法嚴肅處理,堅決防范超能力超強度生產引發事故。
今年一季度,全國共發生煤礦死亡事故16 起、死亡26 人,同比減少21 起、43 人,分別下降56.8%、62.3%。其中,發生較大事故3起、死亡12人,同比減少1 起、1 人,分別下降25%和7.7%。未發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同比減少1起、21人。
這16 起煤礦死亡事故中,頂板事故4 起、沖擊地壓事故1起、運輸事故4起、機電事故2起、其他事故5 起。其中,頂板事故死亡人數最多。事故主要發生在重慶、云南、山東、甘肅、陜西、山西、吉林、貴州、寧夏和青海。
據分析,事故暴露出煤礦違法違規現象依然嚴重,落后產能小煤礦退出不積極,重大風險隱患日益加重,不吸取事故教訓導致同類事故重復發生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