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彤
農業社會孕育了傳統民歌,民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不斷發展與演進的過程中,雖然在題材方面呈現了大同小異的特點,但是在科學技術的大力推動下其表現形式處于革新與變化中,對社會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為了有效凸顯民歌的藝術價值和民族特色,促使其滿足當前人們審美需要,有必要對民歌新唱的審美進行積極的探索。
(一)傳統民歌的改編
在傳統民歌改編方面,積極對傳統民歌進行了創新和改編,如演唱方法方式的創新,對傳統民歌進行了重新演繹,使其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在此過程中,在音樂配置上應用了現代音響技術。一方面,保留了民歌的民族色彩;另一方面,融入了新時代元素,呈現了新時代風格,與人們的視覺審美需求與心理需要是相符的。例如,《大地飛歌》的搖滾式演繹、《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流行唱法等都屬于傳統民歌改編曲,通過相關創新手段的應用,呈現了與眾不同的民歌改編曲,能夠給人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屬于傳統與現代的完美演繹,有顯著的時代特征,可給人全新的觀賞體驗,對民歌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也是未來民歌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新穎多樣的表演方式
通過對以往的民歌分析可知,實用性是其演唱最顯著的特征。但在社會不斷變遷中,其演唱理念與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民歌演唱的商業性更加凸顯。具體而言,隨意、質樸是以往民歌演唱與表演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現今具有商業價值的民歌,其演唱方式也不斷革新,呈現多種多樣的特點,尤其是服裝的設計、舞臺的搭建,促使民歌演唱成為歌、人、舞臺的綜合體現。新穎多樣的表演方式,優化了人們的視聽效果。如華麗的燈光,通常會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也促使演出質量增強,可以說民歌新唱的表演方式是一種全方位的“新”,給人們帶來現代美的感受,同時也不失民族風韻。
(三)以民歌為素材的創作歌曲
在彰顯民族風格創作歌曲中,其素材主要是以民族音樂為主的,在實際創作過程中,雖然融合了相關民族的音樂特點與音調,但是其打破了原有的節奏,主要是將一些比較流行的音樂元素加入其中,也就是結合新的流行元素進行了再創作,給人一種新的感受。此種流行音樂與民族風格的完美結合,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而且由于是以民歌發展規律為基礎的,所以不會失去自身民族特色。
例如,“新民歌四小花旦”以民歌為素材的創作歌曲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且響唱中國大地。如 《阿里山的新歌》《情哥去南方》《拋繡球》《月亮兒女》等,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良好結合。
(一)蘊含典型的時代特征
1.弘揚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民歌新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并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從民歌新唱的歌詞來看,是現代生活的寫照,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從民族曲調來看,能夠帶來濃厚的民族氣息,可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音樂元素來看,與現代人的心理需求是相適應的,有利于引起現代人的情感共鳴[1]。民歌新唱的傳播,不僅可給人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而且還能夠對青少年產生積極影響,讓其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感受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其愛國情感的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民族自尊與自信,同時對民間藝術的發展與傳承也具有重要意義。
2.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多元性
民歌新唱是現階段較為流行的,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民歌新唱的審美來看,既呈現了民歌風格,又符合新時代的特點,能夠滿足現代人的心理需求和審美需求。從某程度上來看,民歌生存與發展是受市場因素影響的,隨著市場的日新月異,促使人們的審美發生變化,而當前的民歌新唱則屬于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產物,蘊含著典型的時代特征。
民族色彩與地方色彩是民歌比較突出的特征。如,針對南方民歌而言,其表現了細膩婉轉的特征;對于北方民歌而言,表現了高亢嘹亮的特征。將現代音樂元素與民族元素有機融合,既可促進民間藝術發展,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除此之外,各民族由于在地域方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其審美不同,所創造的民歌具有比較強烈的民族色彩,加入新時代元素,能夠在彰顯地方特色的同時,適應當前人們快速的生活節奏,與其現狀是比較相符的。因此,更容易使人們接受和主動學習民歌,促使民族音樂特色彰顯,實現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民歌新唱的藝術價值
1.擁有娛樂價值
民歌是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寶貴的民間藝術,給人視覺審美愉悅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精神需求。在新形勢下,民歌新唱受到了高度關注與重視,并且融入了視覺表達、現代科技、舞臺設計等元素,在提高民歌新唱審美價值的基礎上,也有效增強了愉悅性,使其體現了娛樂價值。民歌新唱的觀賞者為聽眾,因此其娛樂性也是取悅聽眾,尤其在音樂領域不斷發展下,亮麗的舞臺、閃耀的燈光都促使民歌新唱的欣賞性不斷提高,其娛樂功能也逐漸增強,可讓人們感受到民歌藝術的娛樂價值,能夠撫慰其心靈。
3.擁有教育價值
從民歌新唱審美角度來看,其教育價值是不可忽視的。在新環境下,大眾審美處于不斷變化當中,對青少年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于受流行音樂影響較為深遠,所以其對“土”的民歌不是很感興趣,難以學習和領悟其獨特的民族價值,阻礙了民間藝術的弘揚與發展。而民歌新唱以一種新穎獨特的方式再現了民族音樂藝術,通過對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可促使青少年受到濃厚的民族文化熏陶,提高其接受程度。同時,民歌新唱屬于新時期的產物,可得到更多人的認同,通過時尚音樂元素和民族音樂元素的結合,能夠對青少年產生吸引力,減少對民歌的抵觸情緒,進而引起其學習興趣,為民族音樂的有效傳承奠定了基礎。通過對民歌新唱的審美思考,可明確其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教育功能,如學校音樂教育逐漸成了傳統民間音樂的重要路徑,可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三)民歌新唱的美學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信息化的全球化促使人們審美需求發生了改變,在該背景下民歌新唱應運而生,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尤其是在科技環境下,民歌與各種新型技術融合起來,既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又滿足了人們審美多元化追求。現階段,以全新姿態出現的民歌,突破了以往民歌的局限性,時尚動感的現代電聲樂隊的加入,可直接觸動人們的內心,具有一定的美學意義。
總之,民歌具有獨特的音樂魅力,是我國音樂文化的瑰寶,對現代人產生著深遠影響。當代的民歌新唱越來越受歡迎,其在傳承民間藝術的過程中,傳達了民族情感,通過加入新時代時尚元素,呈現了全新的面貌,能夠滿足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
[1]孫鶴鵬:《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有機結合研究》,《音樂生活》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