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怡 潘欣欣 劉榮鑫
摘 要:自二十一世紀以來,設計在當今時代的發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等院校的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也伴隨著高等院校擴招的前提下迅猛發展。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增多,但是高校藝術設計人才的能力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協調。學生畢業后很難進行實踐,投入到工作中去。本文將從如何提高高校藝術設計學生的能力,如何從教學的角度使學生實踐創新的發展,來展開。只有創新教學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就業中。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藝術實踐;教學研究
引言
我國一直非常重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由于早期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比較緩慢,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今天,只經歷了四十年左右的發展,但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很多畢業生進入社會后,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應用能力和難度,在工作上遇到挑戰。
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經濟的迅猛發展也促進了設計的發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速度。因此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以至于很多畢業生進入社會后,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應用能力和難度,在工作上遇到挑戰。高校的職責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的缺乏給高校的藝術設計教學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二、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問題分析
(一)缺乏團隊意識
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一個團隊來處理一個問題的能力。許多設計活動都是需要群體共同努力來完成的,需要畢業生能夠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但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發展現狀仍然不是很令人滿意。許多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會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他們不會使用他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缺乏團隊協作能力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和工作要求的提高,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缺乏創新精神
經過四年的高等教育和他們在四年大學生涯中的學習將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在實踐中他們將實現他們的價值。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也給他們展現自己的實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許多藝術專業的學生,不管是服裝設計,環境設計,視覺轉達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也很多是缺乏創新和原創的能力,往往在工作幾個月后就很難再做出有創意的作品。這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能力也是一個問題。
(三)缺乏實踐工作經驗
藝術專業的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任務中很少有時間和機會來進行實踐活動,設計藝術又是一個非常需要實踐經驗的一個專業。每一個方向都要求畢業生畢業生可以面對實際情況,在實踐中解決問題。設計的不斷進步和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藝術設計,設計中的設計也都已經成為文明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對于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社會的各行各業對于設計人才的認可也在增加。
三、改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具體方法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自身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之外,還需要提高團隊意識,加強團隊合作,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在工作中才能更加符合團隊的要求。所以必須以人為本才能做出來真正具有意義的作品。畢業生學生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二)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們有了更多的體驗就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達到共贏,企業組織到高校進行實際的實踐實習工作,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社會實踐的能力。高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讓實踐課堂走進學生。使得培養的人才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工作中來。
(三)高校教學結構實踐課程改革
要改善高校辦學理念滯后的問題就要高校和市場中的企業聯合共同不單單是專業學術的學習,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加強藝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更與企業匹配能力的學生。不僅是單方面的能力培養,而是人才培養。更新教學理念,深化課程體系結構性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均衡性和綜合性的課程培養,從繪畫基礎到專業和實踐相互結合。重新建構高校藝術設計體系,也是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培養中與市場所需要人才的不匹配不適應的條件下。學校應該加強這種專業技能的教育,也要加強藝術專業學生更好的適應職場的能力。
四、結束語
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大前提下,設計的蓬勃發展也為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能提高業務能力,為設計事業做出自己的努力,也為職業生涯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本文可以對研究藝術設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參考文獻:
[1]歐陽巨波.當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思考[J].裝飾,2006. (9).
[2]裹麒煬.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M].北京:北京 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3]賀智樸.藝術教育學[C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杜,2001.
[4]田思舜.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的建構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