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落實校園創意布貼畫活動這一全新的課程形態,其關鍵在于學校自主開發出體現鄉土文化特色、結合學校學段特點、學科特點以及呈現特點,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校本課程資源。因此,我們提出了《農村邊遠山區校園創意布貼畫與鄉土文化傳承的實踐研究》的課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鄉土 ; 特色;? 傳承
一、校園布貼畫的調查研究
現狀:
20世紀初期開始,布貼畫藝術開始逐漸受到國內外文化藝術界的關注。在最近這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本土學術界對于布貼畫藝術和鄉土文化的認識和研究還處在非常淺顯的階段,對于傳統民間藝術的挖掘與研究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發展趨勢:
80年代以來,民間藝術布藝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整理開發,這是一門傳統手工藝得到了傳承并發揚,并且從傳統生活用品的概念中分離出來,形成了專門的藝術門類布貼畫藝術。所以,對于當前創意布貼畫藝術的保護與發展,仍需不斷完善,為其找到一條適合現代生活的出路。布貼畫的歷史制作工藝、造型色彩、以及作為一本傳統民間藝術,對于當代藝術設計具有的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土就此對于創意布貼畫藝術作詳細的研究與探討,希望這門民間藝術能夠自然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更好地發展下去。
落實校園創意布貼畫活動這一全新的課程形態,其關鍵在于學校自主開發出體現鄉土文化特色、結合學校學段特點、學科特點以及呈現特點,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校本課程資源。基于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了《農村邊遠山區校園創意布貼畫與鄉土文化傳承的實踐研究》的課題進行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校園創意布貼畫與農民生活文化傳承實踐的可行性研究
1.農村邊遠山區小學對鄉土文化的認知與傳承現狀的調查研究
2.布貼畫創作的基本特征、表現形式及文化內涵的分析研究
3.農村邊遠山區小學布帖畫教學與鄉土文化傳承的關系研究
(二)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1.基于校本特色的創意布貼畫校本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整體布局的研究
2.基于美術教學布貼畫校本課程的材料選擇和制作技能的研究
(1)材料選擇:材質、色彩、形狀、輔材
(2)制作技能:設計、拓描、拼貼、補花
3.基于鄉土文化的校本課程的主題選擇和內容表達的研究
(三)校園創意布貼畫與鄉土傳承的創新實踐研究
1.根據學段特點進行美術創作的研究
(1)一、二年級:以單個農作物為內容,重在體驗
(2)三、四年級:以多個組合物為內容,激發想象
(3)五、六年級:以鄉土生活場景為內容,構思創作
2.根據學科特點進行融合創新的研究
(1)與語文的口語交際、自由作文相結合
(2)與科學的觀察探究、創意創作相結合
(3)與綜合實踐的調查分析、文化傳承相結合
3.根據呈現特點進行創意補充的研究
(1)學校班級展示櫥窗、宣傳欄的應用
(2)各級各類創意競賽、交流平臺的應用
(3)互聯網、特色網絡平臺的應用
(四)農村邊遠山區小學校園創意布貼畫與鄉土文化傳承實踐的評價研究
1.對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圖像識別、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的評價研究
2.對提升農村邊遠山區教師整體教研質量的評價研究
3.對形成農村邊遠山區小學特色校園文化的評價研究
三、研究反思
作為農村邊遠山區學校的孩子,對于鄉土的認識非常淺顯。這不得不隱起我們當老師的深思!他們已經不知道菜地何時開采,蔬菜何時成熟,連最基本的時令蔬菜都不認識。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腳下的土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空間及群體,從而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民族情感,明確自己生活的價值和努力的方向,我們確定了研究課題的方向。
目前我們所面對的應試教育,把教育的真正活力和生命力全部都抹殺了,學生成了分數和考試的奴隸,對養育自己的這片熱土知之甚少,對廝守在土地上的人民在認識、情感、心理上產生了疏離感、陌生感,這不僅能導致民族的危機,更嚴重的是會導致人自身存在的危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學校的課題《農村邊遠山區創意布貼畫與鄉土文化傳承的行動研究》。該課題的研究及應用將對我村孩子乃至全民自身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鄉土文化的概念:鄉土文化就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從生活中擷取和養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
鄉土教材的概念:鄉土教材是指國家統編教材以外的所有教材。鄉土教材的內容應該要涵蓋當地的歷史革沿、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民族風情習俗、宗教信仰、農耕文化等等。
鄉土教材的特點:
(1)鄉土性特點:鄉土教材應有濃郁的“鄉土味”、“鄉土氣息”,選材的范圍應集中在本鄉本土范圍之內,鮮明地突出當地獨特的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特征和社會概況。鄉土性特色還表現在能充分運用鄉土素材生動貼切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時代性特點:鄉土教材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色。特別應充分反映出近十余年來在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當地社會面貌的變化,并通過展示當地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前景來反映出時代特征。
(3)實踐性特點:鄉土教材必須具有引導學生投身于課外實踐活動的功能。鄉土教材的課文不必一覽無遺的敘述,而應留有一定的余地,要有益于生活,有益于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吳山著.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12.
[2].《中國民間美術造型》.左漢中著.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4.
[3].《中國吉祥圖案使用大全》.王瑛編著.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1.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總編著.2017.17.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學科普通類一般課題“農村邊遠山區校園創意布貼畫與鄉土文化傳承的行動研究”(批準號:19PTYB077)的研究成果】